APP下载

南京市老年人群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08-06

实用老年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障碍年龄脑梗死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截至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0243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日益得到社会关注[1]。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已超越其他精神疾病,位居精神卫生方面的首位[2],成为困扰现代人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睡眠障碍是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致睡眠异常的症状,可分为早醒、入睡困难或两者兼有。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IFMHN)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有45.5%存在睡眠问题,其中老年人占56.7%[3]。睡眠障碍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时诊治睡眠障碍有助于减少因失眠导致的其他疾病的发生率[4]。探讨睡眠障碍潜在的相关因素,是改善人群睡眠健康的首要问题[5]。本研究以南京地区≥60岁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睡眠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社区老年人睡眠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年龄≥60岁的老年人,采用随机抽样(固定时间拦截法)共收集607例,其中有效问卷602例。排除标准:明确诊断的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病史;神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者;药物服用史(近1个月服用减肥药、麻黄碱、氨茶碱等药物);手术、外伤后1个月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恶性肿瘤、慢性疼痛者;轮班工作者;有喝浓茶或咖啡习惯者。本研究经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采用统一的老年健康综合评估表,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方式(是否和子女同住);(2)疾病史及生活行为习惯:现患疾病、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每周≥3次运动、自评平均睡眠时间、午休时间;(3)睡眠情况评估: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6]进行睡眠障碍的评估。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BG),并计算TC/HDL-C、TG/HDL-C、LDL-C/HDL-C比值以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AIP=log(TG/HDL-C)。所有检测均采用罗氏MODULE P800 生化分析仪(ROCHE 公司,美国)及配套试剂。

1.3 诊断标准 AIS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该量表由8个自评条目构成:自评入睡时间(关灯后到睡着的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体力和精神,如记忆力、认识和注意力等)、白天思睡情况。每项按0~3等级积分,各累积因子得分为AIS总分,AIS总分0~24分,<4分为无睡眠障碍;4~6分为可疑失眠;≥6分为失眠。按WHO标准,把每天吸烟1支以上、时间>1年者定义为吸烟者[7]。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WHO标准分为消瘦(BMI<18.5)、超重(28>BMI>25)和肥胖(BMI≥28)。

参考谢春燕等[8],将个人年收入<20000元、20000~40000元及>40000元分别定义为低于一般水平、一般水平及高于一般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 602有效问卷中,男452例,女150例,年龄60~94岁,平均72.42±7.55岁。平均睡眠时间(夜晚睡眠加午睡)为(6.97±1.38)h,睡眠时间≤6 h者共167例(27.7%)。共56例(9.3%)可疑失眠,92例(15.3%)失眠,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否饮酒、超重或肥胖、既往有冠心病、脑梗死及胃溃疡疾病者在无睡眠障碍、可疑失眠和失眠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02例老年人人口学特征

2.2 不同性别、年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 根据自评问卷结果,睡眠障碍评估得分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趋势性检验F=5.96,P=0.015),其中70~79岁组睡眠障碍比例最高。男、女性睡眠障碍评分的平均分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趋势性检验男性F=3.87,P<0.05;女性F=3.91,P<0.05),女性睡眠障碍比例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3.81,P<0.05),见表2。

2.3 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眠者组与无睡眠障碍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BMI、既往有冠心病、脑梗死及胃溃疡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量是睡眠障碍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既往有冠心病史、脑梗死史者发生失眠的风险分别为男性、无冠心病史、无脑梗死史者的2.46、2.36、2.59倍(P<0.05);而相较于BMI正常者,肥胖是发生失眠的保护因素。见表3。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除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导致其他心身健康问题[9-11]。长期失眠还会导致整体功能下降[12],增加各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3]。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是其他潜在情绪或躯体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但老年人睡眠障碍经常被医师忽视,失眠症状常被伴随的躯体疾病掩盖[14]。

表2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睡眠障碍分布情况比较

表3 老年人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Gale等[15]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人来说,睡眠时间为7~8 h的人群死亡的相对危险度最低,说明老年人应保持7~8 h的睡眠。在本研究中27.7%老年人睡眠时间≤6 h(167/602),高于贾改珍等[16]在农村老年人中的研究(15.4%)。睡眠时间不足者发生糖耐量受损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也是造成心血管病和全死因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应提高对睡眠时间不足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17]。

本研究中,可疑失眠者56例(9.3%),92例(15.3%)失眠,略低于刘桂阳等[18]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为19%的研究,但高于刘连启等[19]报道的14.3%。被调查的失眠者主要表现为睡眠延迟、夜间苏醒、比期望时间早醒,同时对总体睡眠质量不满意、睡眠时间不足、白天思睡等,与国内报道相似[20]。

同时,本研究显示,城市社区老人睡眠障碍与性别、体质量以及是否患有躯体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女性、患有躯体疾病等均易出现睡眠问题,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类似[21]。

在女性老年人中,睡眠障碍患病风险为男性的2.46倍(95%CI:1.42~4.25)。与赵路清等[21]研究结果相似,睡眠障碍相关疾病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女性行为习惯、激素水平、丧偶及抑郁情绪有关,也有可能与女性对睡眠问题的过分关注有关[22-23]。

本研究显示,相较于体质量正常者,超重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保护性因素。这可能与睡眠过久是体质量增加的危险因素有关。Magee等[24]的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长于9 h可增加肥胖风险(RR=1.22,95%CI:1.13~1.32),分析可能与睡眠时间过多而导致体力活动的相对减少,降低了能量消耗有关。

被调查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与否对是否发生睡眠障碍有影响。如患冠心病者存在睡眠障碍比例较高,约为30%,略高于刘桂阳等[18]报道的26.4%。由于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同时患病时服药概率增加,有些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强心药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同时老年慢性病一般病程较长,增加了老年人心理、生理、经济负担,引发睡眠障碍。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统计结果只能表明相关性而无法明确因果关系;样本量较小,收集的资料均来自体检人群,问卷调查中很难避免回忆偏移的情况。本研究仅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障碍年龄脑梗死
变小的年龄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TOO YOUNG TO LOCK UP?
跨越障碍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