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远程会诊平台的超声新技术临床教学模式
2018-08-06王佳佳王艺星王金萍
王佳佳,肖 蕾,张 靖,王艺星,王金萍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
超声医学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由于超声医学相对于其他医学课程仍然属于一门新型的学科,且其超声新技术日新月异,相当大的一部分医学生在理论课阶段都很难准确地理解超声切面和超声图像,对于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更是晦涩难懂。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会诊平台层出不穷,笔者发现在若将远程会诊平台应用于医学生的超声新技术临床教学中,将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即可观看带教老师操作过程、超声图像实时转播以及听到带教老师对超声图像的实时讲解。本文对远程会诊平台在课堂教学效果、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分析此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医学类院校超声医学教学现状
在传统医学课堂上,超声医学的授课方式,和其他学科相比并没有展现出不同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Lecture-Based Learning)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两种教学模式。
其中LBL模式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为主导,其优点是让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这种授课模式应用于医学类课程的教学,难以培养医学生的诊断思维,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分析疾病、独立诊断疾病能力的培养。PBL模式,在超声医学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往往是先给学生一个病例及其超声声像图表现,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先行进行讨论,而后给出该病例可能的超声诊断结果,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疾病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种PBL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培养医学生诊断能力上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若在超声医学的课堂上,仅仅采用PBL模式,学生的医学理论基础必然得不到夯实,不能取得最佳效果。有文献指出,将LBL和PBL两种模式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具备更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超声诊断能力[1]。
二、远程会诊平台的功能及其应用于临床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超声医学的不断发展,远程医学(Tele-medicine)逐渐地在超声医学领域应用成熟,超声远程会诊平台,基于远程通讯,可以同时实现超声操作、超声图像两大方面的实时传播,实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超声会诊。目前超声远程会诊平台已在临床中应用成熟[2]。
超声会诊平台的实时传播界面分为两大部分,左侧为超声医师的操作画面,右侧为实时的超声动态图像,且操作医师可以和观看实时视频的任何人(包括医师、学生)进行双向对话,这也就意味着超声会诊平台具备了超声医学的“操作示范、图像识别、内容解说”三大功能(详见图1)。前期,我们已经将该远程会诊平台应用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本科理论教学课堂中。由一名教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检查”(详见图2),由另一名教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课堂进行超声检查的流程讲解。这种基于远程会诊平台的超声医学授课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更佳清晰地认识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超声检查的操作流程,特别是超声新技术的操作流程。
图1 远程会诊平台中课堂教学模式
图2 超声新技术-超声造影,显示颈动脉斑块内可见溃疡
三、远程会诊平台在超声新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新技术,是指今年来在常规超声基础上所拓展的新的超声检查技术,囊括了超声弹性成像[3]、超声造影、斑点追踪等。这些超声新技术在临床应用“势如破竹”,但医学生往往还停留在超声医学仅为 “黑白超”、“彩超”的传统观念上。在对“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检查”这一超声新技术进行授课时,笔者对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医学专业两个小班采取两种不同的课堂授课模式:1班,采用传统授课模式,不应用超声会诊平台;2班,采用基于超声会诊平台的超声课堂授课模式。课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模式评估两个班级对超声新技术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理解程度以及对疾病诊断的正确率。问卷调查显示,2班,即应用了超声会诊平台进行教学的班级,对超声新技术的感兴趣程度、理解程度以及对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应用超声会诊平台的班级。
笔者认为,超声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医学类学科,它除了要求医学生对超声医学及其相关学科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更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对超声新技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4],只有如此,才能在今后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超声医学这门技术,才能跟上超声医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步伐。
四、结语
随着远程医疗的深入发展,以及超声医学这门学科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为了使医学类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超声医学这门学科,包括超声的检查流程、超声图像的识别、超声医师诊断思路的培养[5],笔者认为,将远程会诊平台应用于医学类学生的本科教学是大势所趋。笔者相信,远程会诊平台在超声教学课堂的应用将在培养医学生对超声医学的兴趣、提高超声医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超声医师的教学水平中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