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08-06张京闻
张京闻
(铜陵市立医院,安徽 铜陵 244000)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是阻塞,导致供血区域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使得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该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睡眠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分级护理指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制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还可以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以及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 (n=60)和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18±6.7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14例,高中24例,初中及以下22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 例,年龄 42-78 岁,平均年龄(57.42±6.8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25例,初中及以下20例。比较分两组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观察,具体如下:
(1)护士层级分工。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岗位说明》科室护士进行分级,分为1-3共3个层级,每个层级职责及能力要求明确,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需要完成不同的护理职责。
(2)分级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高于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40分的重度依赖患者为1级,41-60分的中度依赖患者为2级,>60分的轻度依赖及完全自理患者为3级。根据上述评分结果制订符合患者具体情况的护理级别,并进行相应的分级护理。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觉和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4)睡眠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睡眠,晚上临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喝一杯热牛奶,夜间拉上窗帘,听轻柔的音乐等,均有助于睡眠。告知患者戒酒,不要饮咖啡以及浓茶,以免影响睡眠。
(5)早期康复护理。当患者病情稳定时,指导其进行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主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进行评价: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治疗后NIHSS减少46%-90%为好转;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17%甚至增加为无效。有效率=(基本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2)生活质量[5]: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护理前后进行评价,主要包括4个方面: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情绪角色及社会功能,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3)睡眠质量:在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障碍,每个方面按0-3等级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的分析处理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显著升高(88.33%VS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3 讨论
脑梗死可以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折磨,导致大多数患者的睡眠质量欠佳,对疾病的恢复以及情绪的调控造成严重的影响[6]。分级护理模式是立足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整个护理程序的分级处理更加重视,同时结合护理人员的资历、特长及工作经验,合理的分配工作内容,从而可以节约护理资源,实现最优的护理干预效果[7]。分级管理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研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也得到了广大护理管理者的认可。本次我们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了分级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级护理管理措施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相应的护理级别,避免了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不到位。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更注重各护理层级之间的衔接,具有较好的连贯性、一致性[8]。另外,分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热情,不断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完善护理服务质量。总之,分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