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晋剧大师程玉英
2018-08-05郭士星
郭士星
程玉英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广大观众爱戴的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是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晋剧名家并列的晋剧一代宗师。她1920年出生于山西平遥。自幼家境贫寒,11岁拜晋剧著名须生“说书红”高文翰为师学艺,12岁登台演出。先学须生,后攻青衣,16岁就以她独具特色的“嗨嗨腔”享誉晋剧舞台。她勤奋学习,刻苦磨炼,在晋剧舞台上度过了80多个春秋。在8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她怀着对晋剧事业的深厚感情,执着追求,大胆革新,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在晋剧青衣行当中创造了一个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并为观众上演了上百个优秀剧目,成功塑造了《教子》中的王春娥、《明公断》中的秦香莲、《武家坡》中的王宝钏、《情探》中的敫桂英、《火焰驹》中的黄桂英、《陈三两爬堂》中的李素萍、《汾河湾》中的柳银环、《女忠孝》中的柳英春、《莲花庵》中的刘秀英、《朝阳烈火》中的党支书、《芦荡火种》中的沙奶奶、《潇河风云》中的哑巴老太太等,众多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和性格的艺术形象,为千千万万观众送上精美的精神食粮,为晋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程玉英老师2015年5月19日谢世,享年95岁。
我是程玉英老师的崇拜者。我崇拜她的艺术,更崇拜她的人品。我与她相识、相处几十年,深感她是一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艺术的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平易近人、不摆架子、重感情、有良心的人民艺术家。上世纪50年代,她每月拿出自己的一半工资(250元)支援抗美援朝。为了减轻国家负担,她曾三次提出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她每次下乡演出总是同大家一起吃大灶,睡通铺,每天给大家提茶倒水,拉大幕。经常满足观众要求,亲自登台演唱。她对师傅“说书红”十分尊敬。“说书红”一生坎坷,最后病逝于石家庄。程玉英老师从北京回到山西得知此事后,自己出钱将师傅的灵骨从石家庄迁回太谷老家安葬。1983年6月,我被任命为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分管艺术教育和艺术科研,当时程玉英老师已由晋中晋剧团调至晋中艺校,并担任了校长。由于工作关系,我与程老师有过多年交往,我亲眼目睹了晋中艺校的巨大变化,常常被程老师爱岗敬业、甘为人师、尊师爱徒的高贵品质和以身作则、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从程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为艺术献身的高尚情怀和感人的人格魅力。
1983年的晋中艺校,其实还只是山西省戏曲学校所属的一个文艺班,尚未列入全省正规的艺术中专学校行列。但是由于程玉英校长与时任党支部书记那世德同志的精诚合作,团结带领广大师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在不长的时间里,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为了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程玉英校长振奋精神,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风吹雨打,她总是天天骑着自行车提前赶到学校上班,不是开会研究工作,便是走进课堂听课,指导学生练功、排戏。排练场上,她亲自示范,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课堂上,她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严肃认真。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程玉英老师经常亲自带领学生深入山老区的山庄窝铺实习演出。每到一地,她总是亲自上阵给学生说戏、化妆,甚至去做倒水、扫地、拉大幕这样的杂活。她一直坚持多年养成的老习惯,每次下乡演出总是与师生们同吃同住,访贫问苦,慰问烈军属。由于领导同心协力抓管理,抓教学,学校工作搞得井然有序,红红火火,在全省艺术院校教学剧目汇演、音乐舞蹈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各项活动中名列前茅,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晋中文艺班正式改为晋中艺校,并被评为“育才有方”的模范学校。山西省文化厅在晋中艺校召开了现场会,号召全省各艺术学校学习晋中艺校抓管理、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与此同时,经多方努力,学校筹措资金盖起了排练厅、学生宿舍、食堂和茶炉房。增设了专业,扩大了招生名额。与四川、山东等省的艺术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许多兄弟院校经常派人到晋中艺校参观取经,或派教师前来学排程派《教子》《算粮》等剧目。晋中艺校的名声传遍全国。
晋中文艺班改为正式艺术中专学校并不容易,曾经过不少周折。记得,当年为了向省计委、省教委、省文化厅、省政府汇报工作,呈送报告,请求研究批准,程玉英和那世德两位领导不知费了多少辛苦。一度时间,他们经常是头天下午安排好次日的工作,第二天清早就坐上榆次郊区的火车到太原。两人不到上班时间就等在领导的办公室门前,两个月跑了十六趟太原。有时办事人不在,就坐在楼道里等上一天,吃个馒头打个盹,直到日落西山,再坐晚八时的火车回到榆次,次日清早再去。我曾亲自陪着程玉英老师多次去找过省政府的分管领导。程老师为了培养艺术人才不辞辛苦,不怕劳累,不怕麻烦,不怕受气,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令我感动、令我敬佩,永远值得我学习。程老师为发展山西艺术教育,为晋中艺校的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程玉英老师所创造的“嗨嗨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用不间断的虚词“嗨嗨嗨”进行拖腔。“嗨嗨腔”的特点是高亢、挺拔、节奏明快、富于变化,富有乡土气息,老百姓易于接受,易于普及。“宁可跑得丢了鞋,也不能误了程玉英的嗨嗨嗨”,这句谚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晋中观众对程派“嗨嗨腔”的喜爱。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程玉英老师就在北京唱红了。当时,北京的观众纷纷议论说:“山西出了两个女戏王,一个丁果仙,一个程玉英。”程玉英老师出名时,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出生哩。程老师真可谓资历很老的艺术家了。她虽然年龄很大了,但是她人老心不老,直到离开我们前,还一直在为晋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操心。在她辞世的前一年,她竭尽全力为她的弟子范金萍赶排了《武家坡》《打路》两出程派代表剧目,为晋剧舞台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流派的出现,是戏曲艺术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一个流派的出现,可以影响几代人。程派艺术是晋剧青衣行当中影响很大的一个艺术流派。程派艺术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晋剧声腔和表演艺术,推动了晋剧艺术的改革和创新。程玉英老师为晋剧艺术奋斗一生,为晋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她是在晋剧史上地位很重要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名字和她所创造的程派艺术永远不会消逝,必将永载史册,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