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傥潇洒 神采焕发
——晋剧著名小生王宝钗艺术谈
2018-08-05王越
王 越
20世纪60年代初山西省晋剧院成立青年团时,受到省委书记王谦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把从全省各地调来的优秀青年演员,根据不同演出行当,分给“丁牛郭冀”四位著名艺术前辈辅导,须生归丁果仙,青衣归牛桂英,小生归郭凤英,小旦归冀美莲。王宝钗老师唱小生,自然归郭凤英老师辅导。那个年代不时兴磕头拜师,组织上的安排具有无尚的权威性和荣耀感,老艺术家们都是无私地付出和倾情奉献。王宝钗老师说,来到青年团是前辈郭凤英老师给她精心排导了《打金枝》等戏,她感恩郭老师,在表演上传承的是“郭派”表演艺术。同时,她也受益于李素英、任玉玲、刘爱卿、孙福娥等诸位名家。
作为晋剧院的子弟,我小时候正赶上“文革”大演“样板戏”的年代,所以看过剧院移植的很多样板戏,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杜鹃山》以及现代戏《山花》《三上桃峰》《刘胡兰》《审椅子》《划线》等,还有很多革命文艺节目。但印象里王老师演的戏并不多,只看过王老师在《红灯记》里扮演卖粥的大嫂和《龙江颂》里的阿莲。现在回想,王老师演戏少的原因或许与当时的文化政策和文艺现象有关,那时传统戏被禁演,原本唱小生行当的王宝钗老师若扮演现代戏里的女性角色,自然不如唱旦角的女演员更有优势,因此适合她演出的角色极少。
粉碎“四人帮”后,随着观众对要求开放传统戏的呼声越来越高,1978年5月25日,山西省文化局根据省委指示,开放了《打金枝》《三关排宴》《白沟河》《破洪洲》四个剧目。同年6月,中央宣传部1号文件转发文化部《关于恢复优秀传统剧目的请示报告》,至此大量优秀传统剧目被陆续搬演于舞台,戏剧的春天来了!久违了的传统戏演出盛况空前。王老师开始在《打金枝》《雏凤凌空》《柜中缘》《假婿成龙》等传统戏中扮演角色,她也赶上了戏剧的春天!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表演艺术最成熟、对人物性格理解和把握最到位的就是人到中年。酷爱艺术的王老师,仍然不断地求教于各方名家。她说:“李素英老师在挖掘传统戏方面给我下了很大功夫,在唱词的推敲、唱腔的润色上,功不可没。尤其是《土祖庙》加了一大板唱,温明轩导演也帮我润色,这段数板成为我的代表性唱腔之一:‘何不将茫茫大雪变做稻米,巍巍大庙变做粮仓。土祖爷你脱了那泥胎像,再莫要不分四季不懂阴阳,不知饥饿不怕风霜,不疼不痒不理不睬我郑兴郎。倘若土祖你变了样,我陪你,饿了同用饭,渴了同喝汤,困了同眠睡,闷了叙衷肠。我与你,你与我,同吃同住吟诗作画会文章,郑兴郎我痴心妄想梦黄粱。一阵阵腹内滚翻闹饥荒,庙门两扇把风挡,抄经写卷度过这难熬的时光’。加入了‘讽刺’桥段的数板腔,演出效果很好,既丰富了晋剧小生的唱腔,也增添了人物落魄心酸的感受,行腔更有感染力。既继承了‘郭派’艺术,又有了创新发展。”改革开放后,王老师在传统戏的唱腔和表演上产生了一个飞跃。
在几十年艺术生涯中,王老师塑造了许多优秀人物,如《打金枝》中郭暧、《蝴蝶杯》中田玉川、《胭脂》中吴南岱、《黄鹤楼》中周瑜、《双罗衫》中徐继祖、《断桥》中许仙、《小宴》中吕布、《坐窑》中吕蒙正、《陈三两爬堂》中李凤鸣、《劈山救母》中沉香、《重台》中梅良玉、《喜荣归》中赵廷玉、《含嫣》中华云、《出水清莲》中林照德、《富贵图》中倪俊、《土祖庙》中郑兴郎等等。她扮相俊美,表演洒脱,嗓音清亮,道白清晰,虽说是女小生,却没有丝毫脂粉气,很帅气。她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我对王老师在《拾玉镯》中扮演的傅朋印象很深,几十年过去了仍然记忆犹新。
《拾玉镯》说的是富家子弟傅朋“闲无事我从这孙家门前过,见一个美大姐貌似嫦娥,我与她结夫妻有何不可。”当他看见坐在门前绣花的孙玉姣长得很漂亮便心生爱慕,借买鸡为名和她搭话。玉姣被傅朋的潇洒多情打动,傅朋故意将一只玉镯丢落在玉姣家门前,玉姣拾起玉镯表示接受傅朋的情意。刘媒婆看出了他们俩的心愿,出面撮合了两人的喜事。这出戏是刚刚恢复传统戏时剧院演出的。那时我十几岁,和剧中人物年龄差不多,对戏剧舞台上表达青春男女爱情的戏感到很新鲜,加上王老师的表演非常鲜活生动,她把人物情感的每一个细节都交待得很到位,尤其是她的眼神,每当她的眼神传递爱情时,表情也很到位,真是恰到好处,水到渠成,没有丝毫做作。第一次傅朋说要买鸡,玉姣表示妈妈不在,男女不便交易。傅朋重复一遍:“好个男女不便交易”,边说边顺手把扇子打开,将脸偏向小姐,眼神瞄了过去,含情脉脉地看着玉姣。玉姣含羞躲闪。他认定玉姣也喜欢他时,心中一喜,“临行时我脱下一只玉镯,假意儿甩衣角门前暗搁。”于是掏出家传玉镯放在门前假意离去。待玉姣出门观看,发现地上的玉镯拾起后,爱不释手,欢喜地左一看右一看地赏玩,偏偏被又转回来的傅朋撞见,慌忙不迭地把玉镯又丢在原处,假装撵鸡掩面遮羞。玉姣的举动全被多情的傅朋看在了眼里,他偷偷一笑,观众也是会心地一笑。这一段情节两个人物没有道白和唱腔,玉姣的含羞与傅朋的含情,全部在音乐曲牌演奏中完成。待玉姣从捂着脸的手指缝里瞄见傅朋走远后,急忙把玉镯拿回家开心并使劲地套在了手腕上,喜不自禁地低头边赏玩边往外走,不料再次与傅朋撞个满怀。实际上傅朋并未走远,王老师就在下场门那里做戏呢,玉姣的小动作傅朋早已看在眼里,当玉姣拿回手镯时他就“恰巧”与她再次相遇。傅朋看到手镯已然套在了玉姣的手腕上,高兴地唱道:“回家去禀母亲差媒说合。”玉姣用手帕捂着脸表示要还他手镯,傅朋用扇子挡了回去,她想丢下手镯傅朋忙用扇子准备接着,但她又不舍得真心丢下,傅朋心领神会地笑了。王老师的戏做足了,转过身迈着俏皮的台步第三次离去。
虽说《拾玉镯》里的傅朋只是一个配角,但是,王老师却把人物演活了。我当时看这出折子戏时,孙玉姣由刘仙玲老师扮演,刘媒婆由梁小云老师扮演,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晋剧名家。
总结王老师的表演艺术,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嗓音清亮激越,唱腔婉转动听。王老师年轻时候嗓子非常富余,声音高低运用自如,每个音符都能唱得情绪饱满,无论是轻松喜悦俏皮的,还是稳重沉缓文静的唱腔,行腔都能拿捏到位,入耳动听。吐字清晰,仅听她的CD演唱光碟,不用看唱词也能够听清她唱的内容,演唱很有功力。还有一点是具有运腔技巧。我们知道小生唱腔核心音列6 5,王老师在这个基础音列上喜欢加上一些装饰音,很有特点。在“传承‘郭派’艺术,品味小生神·韵——王宝钗师徒演唱会”上,开场和结尾两次演唱《游龟山》“田玉川表家园”,王老师虽然年近80岁,仍然神采奕奕,她和弟子们的联唱更是轻松欢快,十分精彩。
一个艺术家能够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是系列代表剧目的集中体现。听了王老师演唱会的几个传承代表性剧目,王老师在的行腔过程中有种“旋”的音调,这样的唱法使得旋律在传统唱腔单纯的行腔或者说旋律中,暗含有一种反叛精神,老观众觉得有新意,青年观众喜欢听。她在旋律运行中,有时不按照旋律规律终止音来结束旋律,而是在拖腔中推迟了主音的出现,插入了一些别的音符,使旋律饱满、润腔更充分。有时,为了丰富小生唱腔,甚至加入了其他行当或者剧种的唱腔。这种独特演唱风格的形成,王老师说得益于十几岁在交城晋剧团当演员时,小生名家“小三儿生”郑雅楼的亲传。前辈郑雅楼为她排导了《淮头关》,亲自示范。王老师演唱《黄鹤楼》《长坂坡》等戏时,以郑雅楼的唱腔为主,帅气阳刚。演出袍带戏、扇子生戏时,以秋富生的唱腔为主,轻快俏洒,使小生唱腔活泼生动。我想这种别具一格的小生演唱风格可能就是专家和戏迷们形容的“清亮激越宝钗腔”吧。这也正是王老师的唱腔受观众喜欢的原因。
二是,道白清晰,每个字都符合汉语四声发音,唇齿音干净规范。我听了王老师的光盘《夜宿花亭》,我没有剧本,之前也没有看过这出戏,但是,每一句道白都听得非常清晰,绝没有四声不符的现象,非常规范。即便台词很多,也绝不含混,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足见基本功之厚实。王老师是介休人,却没有当地口音,标准的晋剧道白,足见在此下过功夫。
三是,表演的人物,每一个情感层次都很分明,过程交待得尤其清楚,做戏细腻,眼神运用得好,与小旦交流时很传情,塑造人物很有特点。说明她的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戏曲基本技艺扎实。王老师收了八个徒弟,使“郭派”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后继有人。王老师的“宝钗腔”引起了业内戏剧专家的关注,召开了专题研讨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老师虽已暮年,壮心不已。为了晋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她培养的徒弟们各具风采。在此,我想称赞的是男小生、国家一级演员郑强。他能文能武,形象好、表演好、演唱好,做戏大气规范,是当今晋剧舞台上难得的优秀男小生。作为梨园子弟,我为郑强感到自豪!他和岳培培演出的《别窑》,为“王宝钗师徒演唱会”锦上添花。
祝愿王宝钗老师艺术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