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2018-08-04田美英

魅力中国 2018年25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

田美英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事业成功的先导,是学好数学的源泉和动力。注重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研究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孩子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兴趣;激发;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时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数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大多数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而言知识容量急速扩张,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增加,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扑面而来。如果再加上几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顿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从惧怕到厌恶至放弃学习数学。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

据我的调查了解和在中学从教近十年的体会,我深感学生们数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一)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1.理解停留在字面上。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2.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將尝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例如,同类项的解答时,一旦用字母表示字母指数时就不会解答了,不知道那个指数位置的字母是什么了。

3.恍恍惚惚,是是而非。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例如,各个立方体的体积公式,不识记是不会解答此类题目的。

(二)就提论题,缺乏归纳总结,难以举一反三。

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又随着以后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又尤其是初中这个学生时代的关键期,它承上启下,如果初中数学学习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物理和化学(从思维上),如此这般看来,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至关重要了。而提高学习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即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有良好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的去学习数学,就能投入到数学的怀抱中去。反之,不感兴趣的同学就会谈数色变,视数学课堂如服一种苦刑战役,学习的效果就会很不好,更别说翱翔在数学的天空之中了。可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和原动力。因此,培养初中数学学习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能逐渐由兴趣转变为爱好,甚至达到酷爱该门学科的程度。一旦这样了,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也会自觉主动地去钻研,勇敢的去探求,设法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同时也会用顽强的毅力去排除不利于学习的干扰困难。由此可见,人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兴趣这东西存在于某事物时,人们才会主动去接触它,认识它,探索它。所以我们必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太痛苦的话,他迟早会放弃该任务。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初中各学科中,数学相对较难,许多同学害怕学习数学,甚至谈数色变,根据就谈不上爱好数学了。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学好数学,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了。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谈谈我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的导入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上课铃响以后,学生尽管已经坐在教室里,但心情难以一下子平静下来,注意力也就难以集中,一时还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如果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就能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新教材中也安排了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等等,都可以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由潜伏期转入活跃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操作、演示的实践中,自主体会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问题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但光有这一点还是不够。有些知识内容,即便是老师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短时间记住了,过段时间还是会遗忘。数学中的很多定义、定理在老师看来很简单,学生往往理解起来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演示,经历知识获得过程。

总之,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源泉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注意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研究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从所谓的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其乐无穷的数学境地之中。让学生主动地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保持数学学习的持久性。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培养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