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友尽孝:“中国孝子”李国兴55年垒起大爱丰碑

2018-08-04严森海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老太水晶老汉

严森海

76岁的李国兴不会想到,55年前,他腼腆地管朋友应俞斌的父母叫“阿爹姆妈”之后,这个称呼会陪伴他一辈子。为了好友的临终托付,李国兴放弃了回常州老家承欢双亲膝下的机会,抵挡了离开农村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诱惑,甘心留在了宁波奉化农村,做了应家老人一辈子的“好儿子”。漫长的半个世纪过去了,李国兴从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变的是青春容颜,不变的是对朋友的承诺,和对“父母”的一份浓浓孝心。

2017年12月3日,在浙江奉化岳林街道的一个普通家庭,李国兴趁着阳光明媚,搬出一把藤椅放在门口,随即扶着95岁的老母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在街坊邻里眼中,李国兴的“母亲”周映琴实在有福气:70多岁的“儿子”“儿媳”陪伴左右,悉心照料;孙子、曾孙常来看望孝敬有加,一家人其乐融融。

李国兴的老家在江苏常州,家中三兄妹,他排老二。1960年他考上了南京水利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浙江奉化水利局工作。然而因为特殊的家庭背景,他被“罚”到了奉化第二农场。在农场,李国兴结识了大他一岁的奉化人应俞斌。他们住在同一个寝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周末,应俞斌回家时会硬“拽”上他:“国兴,一起去我家吧。”应俞斌的爸妈也很喜欢儿子的这个同事,这让远离家乡的李国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但好景不长。1962年8月,年仅24岁的应俞斌病倒了,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身为独子的应俞斌最放心不下的是父母,临终前,他流着泪对李国兴说:“国兴,如果可以,请照顾一下我的父母,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你的!”李国兴含泪答应:“俞斌,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的爸妈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敬!”应俞斌患病离世,李国兴忙里忙外为其安排丧事。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父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双双病倒在床。李国兴强忍悲痛,一直守在他们身边,宽慰两位老人说:“爸、妈,你们不要太伤心,俞斌走了,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从此,照顾应俞斌的父母便成了李国兴的分内事。

1963年6月,李国兴所在的农场解散了,一夜间,跳出农门的李国兴重新做起了农民,他有点伤心。一个多月后,从常州老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可以回家乡重新安排工作!李国兴一下子站在了十字路口:一边是回家乡,承欢亲生父母膝下,而且可以得到一份舒适的工作;另一边则是留在奉化当农民,担起照顾朋友父母的责任。应俞斌临死之前的嘱托一直在他的耳边回荡。他最终决定:留下来。“对朋友的承诺一定要算数!做人要讲良心。”

当李国兴把这个想法告诉女友陈水晶时,通情达理的女友支持了他的选择。应老汉夫妇又惊又喜,但觉得这样太委屈李国兴了。老人真诚地说:“孩子,别管我们了,我们能照顾好自己,你赶紧回到你亲生父母那边去吧!”但李国兴主意已定:“爸、妈,你们别多想了,我老家还有大哥照顾父母。我要兑现自己的承诺,留下当您俩老的儿子!”

再说常州那边,父母催着李国兴回去,说工作单位替他找好了,就等他报到。当听说儿子为了照顾离世朋友的父母打算留在奉化时,父母很不理解。一次,李国兴回常州探望父母,母亲哭着对他说:“兴儿,不是娘不依,实在是你一个人长期在外,我们惦记呀!”

李国兴“扑通”一声跪在父母面前:“爸、妈,原谅儿子的不孝。朋友临死前我答应过他,一定代他照顾他的父母,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啊!”一直在旁抽闷烟的父亲终于发话:“国兴,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我们理解你,你就留就奉化那边好好照顾朋友的双亲吧,不能让你九泉之下的朋友失望。”李国兴使劲地点头:“爸、妈,谢谢您们,我不会给您们丢脸!”

就这样,李国兴义无反顾留在了宁波奉化,做了应家的“儿子”。他与陈水晶结婚后,就和应老汉夫妇住在一起。李国兴每月把自己的打工收入全部交给应母周映琴,家里的大小事情都由应母作主。他的义举受到了当地众多乡亲的赞美。

随着4个子女的相继到来,家庭负担越来越重,但李国兴一直守着自己的规矩过日子:宁可自己拮据些,决不亏待“阿爹姆妈”。1985年10月的一天晚上,应老汉不小心摔倒了,摔出了大问题:他的坐骨神经受损,从此只能躺在床上。李国兴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交了住院费,他家的几个儿女轮流上阵,晚上到医院照顾“爷爷”。

祸不单行,周老太也病倒了。李国兴借了一笔钱,将周老太送进医院治疗。周老太住院期间,白天李国兴拼命挣钱,晚上回到医院,由他亲自陪护在“妈”的病床边。周老太身体虚弱,进食也困难,李国兴买来野生甲鱼熬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养,周老太的病情有了好转。

两位老人治病的费用,压得李国兴喘不过气来。为了挣钱,年过五旬的他干过拉板车、送黄沙、开山、卸货等苦力活,可所挣的钱根本支付不起医药费。一次,李国兴偶然听说医院住进了一位出了车祸的司机,急需输血,而医院正缺血浆,他突然有了主意。从此,李国兴瞒着家人走上了卖血之路,他一面悉心护理应老汉夫妇,一面偷偷到医院或血站卖血换钱。妻子陈水晶看着脸色苍白的丈夫,逼他说出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李国兴只得如实说了卖血的事。妻子潸然泪下:“国兴,你怎么这么傻啊!老人看病,钱不够我们可以向亲戚朋友借呀。”陈水晶没有过多埋怨丈夫,只是劝他以后不许再卖血了,另外想办法筹钱给老人治病。不久,陈水晶在附近菜市场租了个摊位,做起小本生意;李国兴找到了一份固定工作。两夫妻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李国兴夫妇无微不至照顾着应家两老。家中的儿女们,从小受父母的感染与影响,对爷爷奶奶都很孝顺。

李国兴的长女李曼珠说,爷爷奶奶比村里別的老人更疼孙辈。最艰苦的时候,奶奶总是把自己的粮食省下来给孩子们吃。让李曼珠骄傲的是,奶奶有文化,能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一有空就给他们讲故事,辅导功课。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另立门户。“尽管大家知道两位老人不是亲生爷爷、奶奶,但父母如此孝敬他们,当晚辈的也不甘落后,经常会带着好吃的东西回来看望爷爷奶奶。”

2004年初,应老汉患了严重的白内障,李国兴的几个孩子把老人送到医院,给老人安装国外进口的晶体。李国兴的几个孙辈也常随着大人去看望应老汉,围着老人太爷长、太爷短地叫得欢,应老汉乐得合不拢嘴……2007年,90岁高龄的应老汉在儿孙的环绕下安然去世,李国兴夫妇按当地风俗厚葬了老人。之后,李国兴跟子女们“约法三章”,一定不让应奶奶受半点孤苦和委屈。

2009年5月,87岁的周老太不慎摔倒,腿部骨折,卧床不起。每天,陈水晶与儿媳为老人擦身、换洗弄脏的衣被。孩子们轮流给老人喂水喂饭,还在老人床头装了电铃,让老人需要时随时按电铃。 半个世纪过去了,李国兴夫妇从没和两位老人红过一次脸。提起应家,村民们都称赞不绝口:“他们一家人,真是比亲人还要亲!”

2011年6月,李国兴的儿子李开浩买了一辆轿车,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载着奶奶去奉化县城转了一圈。李开浩说,他从小就和奶奶很亲,但直到8岁才从姐姐嘴里知道自己的亲奶奶在江苏。“我们一直当她是亲奶奶。她疼我们,我们也孝敬她。”

李国兴先后入选浙江第一届“十大孝贤”和“中国十大孝子”,荣登“中国好人榜”,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物。2018年1月6日,是周老太95岁的生日。这天,李国兴办了几桌酒席,让亲朋好友聚会,为周老太祝寿。周老太感慨万千,大声说:“我要感谢国兴的一大家子,感谢眼下的好时光,我一定要活过100岁!”

猜你喜欢

老太水晶老汉
一张水晶卡告诉你浪漫都在哪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连载二)
老汉粘蝉
刘老汉的烦恼
种菜
蓝水晶般的大眼睛
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