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2018-08-03林世聪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验总结数学素养

林世聪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应通过营造合适的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总结经验,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学习反思 经验总结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44-0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圣人之言,揭示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都要做到学思结合,方能铭记于心,方能使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本领和素养。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必要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有意地学习“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奥秘所在,通過反思使学生知晓怎样规避错误再犯。同样,学习反思还能助推合作学习的深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健康发展。此外,学习反思还能帮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有助于学生积累经验和教训,进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得到提高,使得数学学习充满灵性,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一、指导反思过程,加速知识领悟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的,如果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反思的经历,那他们对所获取的知识就是纯粹的机械式记忆了,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充满兴趣,进而主动地去探索,那就显得非常勉强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积淀、解题技能的积累等都需要一个反复锤炼的过程,也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为了更好、更科学地构建数学认知,学生就要学会对知识的学习历程进行有意识地回望与反思,并在反思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补充对知识的感悟,使得数学学习更加扎实、牢固。

例如,“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教学片段: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关系,请大家试着把这几个分数转化成除法:[112]、[212]、[312]、[512]、[612]。

生:分数变成除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如[112]=1÷12……

师:那如何把一个分数变成小数呢?请在学习小组中先议一议,再试一试。

生:先把分数变成除法,再计算除法,得到小数。[112]=1÷12=0.083333…。

生:我们也试了这五个分数,发现[112]、[212]、[512]这三个分数除后的小数都除不尽,而[312]、[612]这两个分数能除尽。

师:大家都很棒。那为什么[312]、[612]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其他的三个分数分母也是12,却不能化为有限小数呢?

生:因为[312]、[612]约分后分别是[14]、[12],它们是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

生:我感觉要研究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首先得看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

师:真了不起!还记得什么是最简分数吗?

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时,它就是最简分数。

……

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探究练习,一方面凸显了新知学习的基本规律,让学生知晓分数、除法、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化成小数的结果比较,让学生在判定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认识到“最简分数”这一关键所在,进而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最简分数的认知。同时,还让学生明白,要快速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前提要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再运用已学的规律去思考。这一探索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已经历的探索过程及探索结论进行反思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悟出“考虑问题”需全面的探究心得。

二、引领反思错误,促进认知积累

错误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资源,也是提升学习经验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错误解读与反思,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认知的科学构建。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粗心大意读错题目、写错数字符号、计算马虎、审题不清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分析错例,攫取最有价值的错题,引领学生深度解读,反思问题,在“错在哪里”“有什么感悟”“获得什么教训”等追问中,促进学生回头看,进而把准知识的本质属性。

例如,“商不变的性质练习课”教学片段:

师:请计算这样一组习题:19÷6=( )……( ),190÷60=( )……( ),1900÷600=( )……( )。

生:因为19÷6=3……1,所以190÷60=3……1,1900÷600=3……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100倍,商不变。

生:不对!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样的思考不对呢?

生:因为190÷60=3……1的验算结果是3×60+1=181,而被除数是190,所以错了。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不变的,但是余数是在扩大10倍计算后得到的,所以余数应该是原来余数的10倍才对。

……

师:如果是这样的习题呢?(19×2)÷(6×2)=( )……( ),(19×5)÷(6×5)=( )……( )。

……

结合这样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攫取学生最真实的错例,引导学生解读错题,并引导他们去反思计算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明白错误原因的同时,还能知觉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辨析中获得启发,丰富知识积累,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案例中当学生明白错误的缘由时,教师见缝插针,及时补充一组习题,再次引导学生运用错解的经验去思考研究,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能巩固商不变性质的认识与应用以及相关的教学经验,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拓展学习,再在分析问题中学习从不同角度反思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扩展认知,深化了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引导反思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理解之所以能从低层次逐步发展到高层次,其关键要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开展反思与抽象,从而实现不断积累、不断构建、不断重组的目的,使得知识在反思与抽象中得以完善,进而逐步丰满起来。因此,在課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而修正提炼,最终实现认知的升华。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教学片段:

师:现在老师把刚才的[14]+[14]改为[12]+[14],你还能计算吗?

生:用分数不好做,化成小数去做。

师:不错!如果再改动一下呢?[12]+[13]。

生:可以化成小数做一做的,[12]+[13]=0.5+0.333…=0.833…。

生:这个方法不好吧!0.833…不方便。我知道这种题型叫做异分母分数加法,我想它应该和同分母分数计算一样,也有它的计算方法的。

生:是的,如果能变成同分母分数就容易计算了。

师:不错的思考!如何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呢?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吗?

生:通分,我们学习过通分。把[12]和[13]通分就可以变成[12]+[13]=[36]+[26]=[56]。

……

案例是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一个小片段,教师别出心裁,首先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尽情地去思考,在“化成小数计算”和“变成同分母分数就好了”等想法出现时,学生的学习思考也就进入到了一种理性的状态。当学生说出“通分能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之际,学生的学习理解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学生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比较与筛选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反思的过程,在反思中比较、选择,从而真正领悟“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是最合理的,也是最便捷的。反思不仅能实现学习的有效突破,也使得既有的认知得到了发展和升华,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发学生去创新学习。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一个有心人,一个有助于学习思考推进、促进学习反思的有心人。课堂上要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听听别人的表述,想想别人的做法,再去比较自己的算法与思考,找到其中最好的方法,从而在判断中理解知识的本质,在反思中加深理解,促进认知的有效构建。

猜你喜欢

经验总结数学素养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肖洪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贾六金辨治五迟五软经验总结
王光安治疗喑哑经验总结
孙天福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
对两例使用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