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语文作业提高学生素养

2018-08-03余红映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文作业素养

余红映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巧妙设计作业,拓展语文课堂的外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預习作业,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鼓励学生完成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整理学到的知识,促使其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语言运用,切实提升其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作业 素养 作业类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24-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认识到要减少机械化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如何设计轻松而实用,能让学生切实提高语文能力的作业,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下面笔者将介绍巧妙设计作业类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四种做法,促使学生在积极完成作业的同时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一、通过预习作业培养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课前若能认真预习,必然有助于理解将要学习的文本,在课堂学习中便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即将学习的文本,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提高其探究能力。

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巴东三峡》是作家刘大杰创作的一篇文章,该文展现了长江三峡的壮美风景,描绘了作者在途经三峡时眼中所见,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主动预习这篇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份导学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充分理解文本。如让学生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记录作者经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产生了怎样的感想。在这样的记录后,学生能很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体内容,理清文本的结构脉络。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或问题,在授课时便能让学生重点分析其中的难点和疑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让学生阅读再阅读。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拓展阅读,阅读一些和课文主题有关的文本,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这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通过探究性作业发展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作业的练习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制定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尝试深入挖掘文本,探究一些在课堂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疑惑的快乐。

在指导学生阅读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走进纽约》一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深入分析下列问题:“作者描写的是纽约,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却将其比喻成了山岭和沟壑,这两者之间有多大的可比性呢?作者为何要做这样的对比呢?”“作者对纽约到底持有怎样的态度,是喜欢纽约还是不喜欢纽约呢?作者在文章中描写纽约有很多高楼大厦,描写其街道就好像计算机的数控系统一样,让人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发达。但是作者还提到哈莱姆的肮脏、拥挤,提到生活于其中的黑人内心的不平衡。”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将其作为课后探究的作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在下节课再解决。

学者鲍宗武在研究如何给学生布置探究性作业时提出,教师在布置这类作业时要积极进行信息反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合理安排探究的项目。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层次性的探究性作业,这样能促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中。

三、通过建构性作业形成体系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而这个过程若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灌输的方式完成,则较为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如让学生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形成体系,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还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是赵丽宏撰写的描绘水乡周庄的散文,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建构性作业,让学生将这篇文章和之前学过的《巴东三峡》一文结合起来,思考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了哪些类似的方法来描绘景物呢?尝试总结其结构,看看能否总结出写景类文章的结构特点,总结其表现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再阅读一些其他的写景类文本,将这些文本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在对比中进行知识建构。在尝试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要写好写景类文本必须做到情景交融,同时还要让笔下所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握住所描绘景物的主要特点。

教师可以在课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为触发点,促使学生积极进入到知识建构中。如果有些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个人难以完成,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互动沟通中,甚至可以亲自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建构。

四、通过实践性作业提升能力

初中生生性好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说多练。在各种活动中提高语用能力能避免学生的厌烦心理,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其中,这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在学习了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文章后,教师安排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尝试收集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有关的事情,并对其进行总结,尝试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客观地介绍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具体开展情况。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后练习中,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如有学生收集了中国准备奥运会的情况,总结了中国如何改善环境、如何修建奥运村等内容。还有学生围绕奥运会时的情况收集信息,尝试了解北京奥运会有哪些项目,各国代表团的参加情况,哪些运动员有过人的表现,在此过程中,中国运动员又取得了哪些惊人的成绩等。还有学生从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评价入手分析,探讨了国际上对北京奥运会的评价以及国人对北京奥运会的看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各种类型的实践性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在自主选择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学习积极性也能得以提升,努力投入到练习中。

综上所述,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一些能促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类型,并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从而促使学生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语文作业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五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六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培养学生写字能力的三个重要方面
谈学生语文作业纠错评价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