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重点生成品读精彩

2018-08-03罗美雪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品读段落词语

罗美雪

【摘要】本文论述品读的做法:突破重点词语,借助拓展品读理解语言;突破重点句子,借助想象品读活用语言;突破重点段落,借助引导品读感悟语言。

【关键词】品读 语言 词语 句子 段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060-0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品读是学生走进文本,并与文本进行对话的主要方式。当前不少教师虽重视品读,但大多不得要领,要么放手让学生自读,要么让学生尝试各种形式的读,导致课堂只有“热闹”而没有实效。对此笔者认为,怎样读固然重要,但读什么更为关键。

一、突破重点词语,借助拓展品读理解语言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对话是其重要形式。但对话也不是遍地开花,而是有的放矢,围绕重点字词进行。通过抓关键词语品读,学生不仅能有效内化词语,而且还能理解文本主题。但对于一些词语来说,仅仅理解其本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理解其引申义。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重点词语,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引申意义的词语进行突破,继而在拓展中品读理解该词语的本义与引申义,为进一步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奠定基础。

以语文S版第十册《虎口藏宝》为例,文章重点描述了纳塔莉怎样机智保护胶卷的过程。这里的“虎口藏宝”既是题目,也是重点字词,不仅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而且还点出了当时的紧张气氛。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其本义,更要理解其引申义。对此笔者围绕“虎口”进行拓展,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虎口藏宝”的本义,即把胶卷藏在陶瓷虎口里。这一点大多数学生都能概括出来,而对于其引申义理解却有点困难。对此,笔者先通过视频呈现老虎画面,让学生说说在活虎口中藏东西会怎样,接着呈现两个坏人的画面,点拨坏人在搜查时与虎口情形很类似。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纳塔莉所做的行为同样是“虎口”,同样是凶险异常。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虎口”的本义,还理解了其引申义,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感悟纳塔莉机智、勇敢形象做好铺垫。

案例中,“虎口藏宝”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文本品读的钥匙。通过品读,学生不仅能轻松概括文本内容,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人物形象。如果仅靠学生自己品读,大多数学生未必能理解其引申义,对此笔者借助视频拓展,继而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明白其引申义。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视频拓展和教师点拨,一来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才能使体验更加深刻;二来需要精准把握时间,把握拓展的侧重点,迅速引导学生从拓展转移到引申义上,继而推促品读生成精彩。如果只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就会让拓展失去意义。

二、突破重点句子,借助想象品读活用语言

教材只是个例子。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从中习得写作技巧,以便最终提高语文素养。语文S版教材编者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选择的文本大多是适合学生借鉴的。尤其是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品读,有助于理解文本主题,促进多元对话向纵深延伸。比如,针对文本中一些细节描写,作者往往借助修辞把其描述得更生动、更形象,使文本充满了活力。对此,教师在对话中应善于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紧扣修辞进行想象,在品读感知语言形象生动的同时,进行迁移活用,以便从中习得表达技巧。

比如,针对语文S版第八册《桂林山水》中有这样的一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这里通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漓江水的特点,即静、清、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品读:先引导学生品读这一句,思考用了哪些修辞。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漓江水特点进行想象,并对此句式进行迁移运用。有学生说:“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看见水底的鱼在游动……”也有学生说:“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让人不敢去擦拭……”通过这样表述,漓江水的特点在学生头脑里一一呈现,有的静谧,有的清澈……在想象中,不同的学生的頭脑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漓江。而在运用过程中,学生结合教材语言特点进行品读和迁移活用,不仅有利于高度概括想象的结果,而且还能通过品读推促语言内化,为提升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重点句子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突破,不仅有利于学生与作者对话,为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主题奠定基础,而且还能真正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推促学生内化语言,为提升表达能力创造条件。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漓江水特征进行想象,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语言生动的同时,也能推促其语言内化,从这一点来讲,教学是成功的。不过教师在引导学生品析文本重点语句时,一定要突出“重点”,要么对文本内容理解有帮助,要么对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有帮助,不能全面开花,最好一课一个主题,一个内容,否则贪多嚼不烂,既浪费课堂时间,也冲淡文本主题,得不偿失。

三、突破重点段落,借助引导品读感悟语言

段落是篇章的基础。语文S版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段落特征非常鲜明,地位也比较突出。从作者角度来分析,大多是用特殊手法来强化语言表现力。因此,教师抓住段落引导学生重点突破,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学生思维逐步深入。学生通过品读感悟这些表现手法,一来可以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二来在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能够内化语言,从中习得表达技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以重点段落为切入口,重点突破,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不仅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基础上发展思维。

比如,语文S版第十册《猫》最后一小节中重点写了满月的小猫生机勃勃,天真可爱。但在文中作者却是写它的一系列表现来反衬的,比如写花草的遭殃,写在花盆里摔跤,给人感觉它很淘气。对于这一小节,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品读:先让学生自主品读,接着小组交流感受。然后通过反问激发学生思考:“作者仅仅是写小猫淘气吗?”对此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否定,因为这一小节结尾中已经告诉学生,写的是小猫天真可爱。然后,追问学生:那么小猫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里呢?经过教师引导,大多学生都能明白,虽然小猫看上去“淘气”,但在“淘气”中却隐含了作者对其的宠爱。最后,教师再对这一写法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白这种写法就是反衬。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满月猫这一段落,让学生明白作者表面上是写其淘气,实际上是写其可爱,继而在学生与作者深度对话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本情感基调,甚至能够从中借鉴反衬表达手法,提高表达技巧。在具体教学中,笔者能够引导学生对此进行重点品读,以便重点突破,形成最直接的感觉,为学生积蓄情感创造了条件。当然,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没能在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活动,没有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生活中喜爱的某一种动物进行练笔,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反衬这一表达技巧。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三个重点”,即重点字词、句子、段落引导学生品读和感悟。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能实现有效迁移,内化运用语言,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品读段落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一枚词语一门静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