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本研修有效性的探讨
2018-08-03覃坚勇
覃坚勇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校本研修有效性的策略:以和谐的精神环境做基础,以实用的操作模式做支撑,以多元的评价方式做保证,让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的主动学习者。
【关键词】校本研修 精神环境 操作模式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026-01
時下校本研修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教师忙来忙去,却始终觉得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并无多大的益处,反而有倍受其苦之感。究其原因,很多校本研修片面追求“高大上”,不仅把内容、方式、管理等要素都复杂化了,还忽略对校本研修的多元评价,这样就使校本研修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疲于应付。使教师成为主动学习者是校本研修的关键,我们课题组实践了“和谐的精神环境做基础,实用的操作模式做支撑,多元的评价方式做保证”的做法,让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的主动学习者,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一、建设和谐的精神环境
一是使研修更为人文化、人性化,让教师心情舒畅、自觉自愿地投身于研修,这是促使教师成为主动学习者的原动力。二是研修主题的选择应具有实用性、民主性,符合教师的个体需要,做到研教师之急需,解教师之所困,学有所得,得有所用,切实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促进作用。三是把研修活动寓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即研修,研修即教学,尽量做到不硬性增加教师工作负担,使备课、上课与研修成为一件事,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轻松研修的乐趣和幸福。善待教师的研修考勤和任务的完成量,注重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师在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自觉研修、快乐研修。
二、构建实用的操作模式
构建“课堂教学研修模式”——一种立足于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安排研修活动,研修的结果可直接用于教学的研修方式。它注重实效,操作性强。其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以师生的教学活动为中心。一是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日常学习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二是通过听课与现场观察,记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师生需要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纳入研修菜单,确立好一个学期需组织开展的研修主题。研修主题应该细化到对某个知识点的学法和教法上。
第二步:对照研修菜单,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和与学生交流探讨,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设想,并以公开课的形式实践设想,观察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反应,收集师生的感受,评定设想的优劣。
第三步:集结优秀的方法,以示范课的形式进行成果推广;对于未奏效的方法,则重新再作研究。
三、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
教师是校本研修评价的主体。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对校本研修进行积极、客观、合理的评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学校评教师
寓评价于活动之中。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活动,如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教学反思评比、创新札记评比、读书笔记汇展、教学经验分享等,评价校本研修后教师师德、理念、方法和工作态度的变化。这种评价比在会议上单纯的表扬、批评更能激发教师奋进。
(二)教师评学校
以问卷调查、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的形式,让教师对学校说出自己的心声,如:“学校现有的评价机制怎样?你认为还应该建立或改进哪些方面的评价制度?”这是快捷地获得真实信息的方法,也是使教师获得尊重感的有效方法。
(三)教师自评
建立“教师研修记录袋”,变行政的“硬性”管理为人本的自我管理,让教师有自我评价的主动权。“教师研修记录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材料“堆积器”,也不是放在学校展览室的展览品,它是教师研修轨迹的有形载体。“教师研修记录袋”中的内容有“我的学习”“我的班级”“我的课堂”“我的亮点”“我的困惑”“我的启示”“我的设想”“我的探索”“我的成绩”等栏目。学期末,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展示自己的“研修记录袋”。
(四)教师互评
侧重于评价教师参与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发现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提炼经验、推广经验等每一环节所做的贡献。评定时既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启迪。要避免话语霸权,注重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包容、鼓励与支持。
(五)学生评教师
评价侧重于选择的研修课题是否急学生之所需,研修的成果是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便捷,以及教师有哪些身心变化,如热情、主动、耐心、细致等工作态度方面的优化。
以上多元评价能多角度地反映出校本研修的实况。组织者根据收集到的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师研修的感受,及时调整研修活动;教师也能从反馈信息中引发思考,及时整改研修中存在的问题,使后继的研修活动越来越高效。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