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所知的“中国父亲节”
2018-08-03周石峰转自青春儒学
文_周石峰 转自_青春儒学
司徒雷登
很多人都知道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但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8月8日“爸爸节”。
谐音谐趣的“中国父亲节”
中国父亲节的创设,深受西方母亲节诞生的历史启发。1945年8月初,历时十四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无数将士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血洒疆场。
为了鼓舞民众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也为了颂扬和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上海一些社会名流联名发起倡议,将8月8日定为父亲节。
倡议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查维斯夫人发起母亲节,旨在慰藉阵亡者之母,经过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母亲节的主题扩大了,转变为纪念每个人自己的母亲。
但是,“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惟父惟母,并称并重”,“知有父而不知有母,固失人情之常;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宁非痛心之事”。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之际,联名发起父亲节。根据发起人的设想:“八八连缀,形同父字,而音又与爸爸二字近似,顾名思义,便于记忆。”因此,当时也有人把父亲节叫作“爸爸节”。
发起人号召父亲节的纪念仪式仿照美国母亲节,也就是子女佩花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一红花,逝世者改佩白花,从而体现“承欢尽礼,丹红之爱日长辉;失怙与悲,清白之家风宛在”之意。
对于八八父亲节的寓意,当时有人作出了戏谑式的理解,认为父亲节日期的最大好处在于:如果有谁忘记了父亲节,就是“忘八”,谐音“王八”。
未能成功的“国际化”道路
父亲节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不仅积极推动父亲节的法定化,而且希望这一节日扩展到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也就是,通过一批社会精英的提倡推行,父亲节“由一家而一乡,而一县,而一省,而一国,而至于全世界,报德尊亲,遐迩一体”。
为了促成父亲节的全国化和全球化,上海的父亲节推行委员会将发起经过和各种纪念标语等宣传品,航空邮寄到全国的40多个城市,以及华侨比较集中的南洋各地,并且委托各地各大日报予以刊登。
推进委员会认为国际性纪念节一向都由欧美人发起创立,而父亲节则由我国首先发起,意义极其重大,因此该会曾经选派20名代表,联名致函美、英、苏、法各国驻华大使,希望他们促成父亲节在这些国家的提倡和推广,从而使父亲节成为母亲节和劳动节那样的国际性节日。
在他们看来,美、英、苏、法等国与中国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并肩作战,共同抗击德、日的法西斯侵略,对于中国创设父亲节以纪念阵亡将士这一主旨,这些国家当会产生共鸣。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推行父亲节,也曾表示赞成,他说:“仁孝乃世界之美德,贵国发起父亲节,报德尊亲,消弭战祸,至深钦佩,自当转达敝国人士,共同提倡。”
可惜,父亲节发起之后,既没有获得中央政府的正式核准,也没有获得其他国家的高度认同,但司徒雷登礼节性地回应,却让推行者对父亲节的前途充满信心。
他们坚信有朝一日,父亲节必将成为国际性节日,中国仁孝这一美德也将发扬光大,普及全世界,从而实现古圣先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伟大理想。
曾子杀彘教子——“父教”的典范
1946年8月5日,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的礼堂里,一批男女青年正为即将到来的父亲节排练歌曲《父亲颂》。歌词共两节,特录于下:
(一)
劳苦劳苦父亲苦,我爱我父肺与腑。
羊跪乳,鸟反哺,爱我父,爱我母。
为我拿起锤与斧,为我背起弓与弩。
荆棘山林耕与耡,绿野千里田与圃。
(二)
苍苍古树根与土,世世劳苦父与祖。
点点汗,粒粒谷,父与祖,子与父。
风风雨雨愁与苦,子子孙孙歌与舞。
劳苦劳苦父亲苦,我爱我父肺与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