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入侵了孩子的生态系统

2018-08-03唐芳成都市草堂小学语文教师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情绪方案家长

文_唐芳 成都市草堂小学语文教师

草堂小学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与平时不一样的自己

作为孩子的父母,陪伴的界限何在?怎样做一个更智慧的陪伴者?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如何定位?我想结合当下孩子的成长现状和目前许多家长的应对现状做一些探讨。

孩子的生活现状

孩子进入学校后,真正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从下班到家六点算起,到孩子上床睡觉,三个小时?这期间孩子忙学习、阅读或者沉迷游戏;你忙做饭、家务或者翻看手机。显然,孩子的时间更多在学校里和伙伴、老师一起度过。

当孩子进入学校,他就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说话方式、思维方式、应对时间的能力,时常会带给家长应接不暇的感受。

6岁之前,家庭的孕育给予孩子待人接物,面对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模式。而当他成长起来,你是否会对面前这个自认了解的小东西时而惊诧,时而惊喜,时而无法理解。显然,孩子的成长除去家庭培育的主干,枝叶自然是陪他成长的团体,是他所经历的事件。

用当下大家深有感触的词语来说——圈子。孩子在一个怎样的圈子里,圈层如何深刻影响孩子的思想,进而他的行为,你了解吗?

如今的孩子每天生活节奏强劲,远胜当年被放养的你我。他们两三岁时便能冒出让人惊异的思想,一进入小学便能够朗读,做算术题,还能煞有介事地描绘他所迷恋的生活,且头头是道。这一切,是繁华时代赋予的充足信息,也是快速思维的我们赋予他们的思维成长,更是布满接收信号系统的他们赋予自己的吸收与快速内化。

于是,无论是密不透风的防护网式的纯净的家庭养育,还是随心所欲的奔放式的自然的家庭养育,都会因为孩子的团体生活与成长发生巨大改变。

情境中的我们

以下情景,是否熟悉?

孩子回家哭诉:

他被欺负了,和×××打起来了,手臂上清晰可见一道血印子;

他很伤心,×××故意和他作对,把他的笔袋故意藏了起来;

他被孤立了,×××伙同×××不和他玩儿;

他很难过,明明没有说×××坏话,可却被人误会;

课堂上,明明自己举手了,老师就是没有抽他回答问题;

今天小组清洁做得不好,但自己用心做了,可还是被老师批评;

班上举行了某活动,他也想参加,但是报名没有成功;

今天班级竞选了中队委,投他票的同学好少……

孩子回家情绪变化巨大:

一进门丢下书包就大喊大叫;

刚问他几句话,就不耐烦吼叫;

一晚上魂不舍守,神情恍惚;

好几天垂头丧气,怎么问他都不吱声……

你的做法是——情绪迅速被点燃……陷入到孩子传达给你的事件中,开始大段大段地教导他:

你一定是因为……才……

你就不应该……你应该……

我就知道你会……

告诉我×××家长的电话,我倒要问问他们家长……

那不过是……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给你们老师打电话把你的座位换一换……

……

解决的方式是否具有效能

以上方式,反馈给孩子们:

妈妈无所不知——拥有无数成熟的解决事情的方案,孩子只需要听从;

爸爸无所不能——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出面搞定,至于方案孩子不一定知道。

通过和你的交流,孩子再次回到他的团体中,便会不自觉带着你的思想和眼光去看待发生在他周围的人与事。

于是温顺的孩子朝着你预设长成了你期待的样子;有些个性的孩子成长便完全脱离了轨道,长成了你似乎看不懂的模样……

作为家长的您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生态系统。

如何看待孩子成长的生态系统

成长,怎能离开喜怒哀乐惊恐思,所有的欢喜与苦痛,怨恨与幸福,惊慌与恐惧,还有想念都会沉进生命里成为独特的符号陪伴孩子一生。

挫败与被冷落不一定是坏事,成功与被关注也不一定是好事。

这一切只不过是孩子在他的生长群体中自然而然发生的独特情感体验。事情的本身并非想象中的恶劣和严重,因为那只是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孩子们的游戏,成人无需介入……

如何有效维护孩子成长生态系统

不妨可以试试——

聆听——从孩子的倾诉中释放他的情绪压力。

真实地抛空自己,做一个真诚的聆听者。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最有安全感的港湾。真实地因为孩子的进步高兴,体会他成长的快乐。真实地因为他的受挫而蹙眉,体会他身处境况的难过,他行走的路即使是你走过的,也不应当去下定论,去代替,甚至去批判。

“嗯,妈妈听了真的很难过,换成妈妈也一定想大哭一场。”

“是啊,你努力了那么久,终于有了成果,我也替你感到高兴。”

“是很生气,这血印子该有多痛,需要妈妈为你涂点药油吗?”

“需要发泄一下吗,要不老爸下楼陪你跑几圈。”

……

所有的一切,你不是去当法官,不需要辨是非,只需要帮他释放陷入事件中的情绪,让他真正地因为倾诉而感到轻松。

追溯——从孩子的视角去回顾事件的始末原委。

当孩子糟糕的情绪完全消除,去回顾事件始末才会真实。回顾事件始末可以真正了解孩子在事件中的应对方法,了解孩子与同伴的关系等等。

当然,如果你一直都是喜欢苛责孩子的家长,孩子一定会避重就轻,将自己塑造成无辜受害者,错误都推卸到同伴身上。孩子可不想又招一顿数落。

那么,来听听孩子的叙述吧: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

“他做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听完孩子的叙述,无论冗长还是结巴。尽量少插嘴,如果孩子记忆模糊了,不妨陪着他慢慢想。

同时,更要做一个智慧的倾听者。在听孩子的叙述中,去听哪些是孩子所见,哪些带着孩子的感受,哪些是孩子的猜想,但一切都放到心里,谨记不去评判,一旦评判,就丧失和孩子亲密交谈的机会。

探求——从孩子的心理思考解决的方案清单。

孩子们的世界理应由他们自己面对,孩子们的江湖有他们的规则。只有用孩子们的方法才能够真正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带着孩子从“事件情绪”中走出来,寻找解决方案才是和孩子交流的最终目的。

如果孩子陷入糟糕的情绪中,我们的任务就是疏导,而绝非去指责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埋怨他处理有失偏颇,或者要代替他强出头。这一切无非火上浇油。

让孩子用他们的方式去尝试解决他生活中的难题。

“如果,事情再来一遍,想一想,可以怎样避免冲突的发生?”

“你如果早预料到他会这样做,你可以怎样做?”

“好呀,你说,爸爸帮你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你已经发现事件中有三个地方你可以让自己停止下来?”

“如果他不接受你的和解,你能够怎样做?”

……

和孩子好好谈谈,不要去诱导他说出你心中的备选方案,而应该是追随他的方案,去帮他修正将方案变得可行。不要觉得他的方案幼稚,那才是孩子世界里的通关密码。

回顾——从孩子的完整体验中去提升自我成长力。

如果每一次事件孩子都能够得到理智地梳理,我们相信他们手中已经掌握了他操作熟练的解决方案,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案会让他胸有成竹。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和孩子将日常中的事件归整归类,让孩子从“学习难题”“生活不快”“成长烦恼”等方面去做一些小小的讨论,让孩子们能够前后对比,在一次次完整体验中去提升自我成长力。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是强大的情感后盾,但是孩子们的生活终究是他们的,他们的路终究要他们走,所以不要强行侵入孩子们的生态系统,让他们在理应经历的生活中,去锻就他们的成长的防护墙。

猜你喜欢

情绪方案家长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