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营养中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应用
2018-08-03王文学
王文学
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中,静脉输液是主要途径,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治疗中,而新生儿机体发育不完善,予以静脉输液是一大难题[1-2]。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血管刺激小、导管柔韧、无毒害等优势,可在血管内长时间保留[3],方便临床抢救、治疗及静脉营养,可显著降低穿刺痛苦,同时又能够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工作量,促使护理工作效率提高[4]。本文旨在探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中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3月的新生儿136例为研究对象,为临床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3月的新生儿13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静脉营养支持,根据不同留置针穿刺部位,均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男女之比为38∶30,平均日龄(12.78±0.53)d;其中,足月儿14例,早产儿54例。对照组68例,男女之比为41∶27,平均日龄(13.04±0.71)d;其中,足月儿20例,早产儿4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头皮和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常规穿刺技术,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组予以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由两人配合完成操作,选择仰卧位,将头部偏于对侧,垫一小枕于肩胛处,促使肩膀略微抬高20°~30°,外展手臂110°~130°,水平暴露腋窝,观察腋静脉走行,以手指按压腋静脉近心端,碘伏消毒局部皮肤,酒精脱碘,留置针与皮肤呈13°~30°,直刺血管,回血后进针2~3 mm,妥善固定,拔出针芯,推注生理盐水,若无阻力,则贴好无菌透明敷贴,胶布固定,外展或自然放置手臂,肝素封管,保留5天更换透明敷贴。两组均确保操作无菌,敷贴面积应小于消毒、剃毛范围,避免细菌逆行入血,造成干扰,加强病情观察,新生儿因血管因素,留置时间相对较短,护理人员应注意保证其留置期间禁止沐浴,保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防止穿刺点感染、堵管等情况发生,一旦出现漏液、渗血、局部炎症等,立即拔管,并予以相应处理,促使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恢复。根据新生儿每天所需热量、营养成分,科学配比电解质、葡萄糖、脂肪乳剂等,微量注射泵输入(24小时匀速)。
表1 对比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留置时间
表2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留置时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穿刺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时间对比
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47%,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头部静脉是首选部位[5],同时,应尽量避免枕静脉、耳后静脉等,针对刚出生的早产儿[6-7],其足背、手背静脉也是较好的选择,但实际过程中,存在一定并发症。头皮、四肢静脉管径较细,相比腋静脉穿刺,其保留时间较短,加之药物多为高渗溶液,对血管刺激性较大[8],可能会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腋静脉直接回流至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快、血流量较大[9],能够减轻血管壁刺激,迅速减少液体渗透压、药液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留置针的应用也进一步减少了机械刺激。另外,新生儿哭闹时,头皮、四肢留置针极易松动,腋窝处活动度相对较小,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减少机械性摩擦[10-11]。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1.18%,留置时间为(3.59±0.28)d,均优于对照组,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利于预后效果改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47%,以静脉炎等为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然,观察组所用方式更具优势,利于患儿静脉营养支持的实施。罗悦虹等[12]对新生儿行腋下静脉输入,效果较佳,结果与本文相类似,这也进一步说明此方法的应用可靠性及可行性。
综上所述,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延长留置时间,保证临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