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剂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8-08-03

关键词:催乳素利培棕榈

潘 勇

(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药剂科,北京 100194)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严重精神障碍需长期规律服药治疗,但其副作用严重或者自知力缺失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完全依从的占73.9%,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占26.1%[1]。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可能会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增加肇事肇祸风险,降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增加疾病照护负担[2]。目前,临床实践中不仅仅是控制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回归社会,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可以进行工作学习是目前追求的治疗终极目标,但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重、病耻感严重,不规律服药等因素是导致患者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3-4]。

长效针剂具有注射间隔长以及血药浓度相对比较平稳等优点,近年来被开发出来用于服药依从性差的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中,长效针剂注射液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自知力及认知功能,而且可以减少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从而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5]。近年来发现,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善思达)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新型长效针剂,meta分析显示棕榈酸帕利哌酮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改善认知功能,降低复发率[6]。目前对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乳素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7]精神分裂症诊断;年龄在18~60岁;之前未被诊断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60分,性别不限;受试者及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它精神病性障碍;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目前正处于妊娠或哺乳阶段;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同意执行。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开放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根据EXCEL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各50例。给药方式:研究组先予帕利哌酮缓释片(3 mg/日)口服3天后,若无药物过敏者,即第1天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善思达)150 mg三角肌注射,第8天注射100 mg;以后每4周肌肉注射善思达治疗1次,根据患者的疾病需要选择75、100或150 mg。对照组予利培酮片,剂量2~5 mg/日。两组均单一用药,酌情可加用盐酸苯海索片(1~2片/d)或苯二氮卓类药物。该项研究共观察16周。

1.3 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由我院精神科主治及以上医生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16周末采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和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盲法评定其精神病性症状、临床总疗效和安全性。(2)血清催乳素水平(prolactin,PRL)测定:分别于该项研究治疗前和治疗16周末测定PRL。具体的操作过程为:每天早晨7点由护士抽取空腹静脉血大约8~10 mL,用于测定其血PRL水平;血清PRL正常值男1.8~18.8 mg/dl,女1.4~24.2 mg/d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

干预组善思达剂量范围为(95.6±6.5 mg/d)。对照组利培酮的剂量(4.2±1.0 mg/d)。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性别、年龄、延治期、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疗效分析

研究结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PANSS总分、CGI与干预前相比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末,干预组的血催乳素水平终点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NSS总分、CGI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服药安全性分析

在研究的基线及16周末进行了TESS量表的评定。卡方检验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很轻微,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消失,见表3。

表1 两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对比(x±s)

表2 两组疗效在0周和16周末比较(x±s)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3 讨 论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长程注射液。相对于每日两次或一次的口服利培酮给药方式,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每月一次的给药方式更加的方便,且不容易发生漏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疗效方面,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口服利培酮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CG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口服利培酮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陈杰等[8]研究结果发现,与利培酮组相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具有起效快的特点。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选取的干预时间较长,可能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利培酮最终达到的疗效是一致的。

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中,氟哌啶醇和利培酮所致血PRL水平增高的效应最大[9]。寻找适合患者的药物、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利培酮相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增加不明显,这可能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延缓认知功能衰退[10],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不仅可以在精神分裂症早期发挥快速缓解精神症状的作用,而且也对血PRL水平的影响也显著地优于口服利培酮片,这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策略。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传统针剂不同的是,它属于水溶混悬液,不仅极少引起注射部位疼痛(三角肌),而且还能很好改善患者的自知力,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11]。在安全性方面,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口服利培酮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目前售价要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与社会疾病负担,可可能会影响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对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态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与口服利培酮片相当,且安全性佳。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所致血PRL水平增高显著优于口服利培酮片,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需今后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猜你喜欢

催乳素利培棕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绝经后妇女血清催乳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棕榈树
棕榈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