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草少年”习惯养成的路径分析
2018-08-02姚婵
姚婵
摘 要:“四叶草少年”习惯养成的行动路径是结合学科教学,落实全员德育;通过班级建设,抓好习惯养成主阵地;依托家校合作,拓宽习惯养成渠道进行探索与实践。“四叶草少年”习惯养成主要有提高习惯的作用认识、明确习惯的具体标准、强化习惯的行为训练、评价习惯的养成结果、形成习惯的良好风气等几种对策。
关键词:“四叶草少年”;习惯养成;路径与对策
作者简介:姚禅,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教师。(浙江 杭州 310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的养成教育内容与路径研究”(编号:2017SC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051-04
核心素養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形成内化的良好行为习惯,习惯养成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一条主要行动路径。中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鉴于此,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东城实验学校从学生习惯养成入手,以“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为手段,以健康人格为培养目标,以仁爱、健康、智慧、责任为人格健康的基本特质,优化养成教育过程,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四叶草少年”习惯养成的行动路径
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综合、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应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习惯养成工作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行动上,首先,要建立各种行为习惯标准与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对不良习惯的纠正力度;其次,要发挥学校行为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和家庭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结合学科教学,落实全员德育。课堂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渠道。“四叶草少年”习惯养成,结合学科的课堂教学,落实全员德育。
(1)结合学科教学,关注细节,将课程评价落到实处。要求每位任课老师从以下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预备铃响进教室,做到快、静、齐,到专用教室上课时途中保持安静有序;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书本、笔记、草稿、文具盒放在桌子左上方;上课时,班长喊起立,师生互相问好;下课时,与老师说再见。上课迟到者,喊报告后经老师准许后进入教室就座;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积极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响亮;上课期间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扰乱课堂秩序,虚心接受上课老师的提醒;课内练习讲究格式、速度和正确率,看书写字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离开教室参加活动时,做到“人离凳靠”,课桌上不放任何物品;每班准备课堂记录本,下课后由任课老师对当堂课在上述各方面做出评价,班委以一天为单位对每个学生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由班主任或班委在每天放学前20分钟的小结时间内进行公布。通过以上细则,将评价标准统一化,增强可操作性。同时,课程评价细则的落实,也使全体教师切实融入习惯养成教育中,使全员德育落到实处。
(2)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主要是指在知识点的学习及学科能力点生成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要养成的课堂习惯的要素,指导学生优化最基本的学习行为,落实要素的操作点,并进行评价反馈,培养既定的课堂习惯,重点在沉淀学习基本行为(5个模块)中的基本要素,关键是评价反馈落实操作点、日积月累慢慢养成课堂习惯。学生需要养成的课堂习惯包括倾听、阅读、思维和交流,都属于课堂最基本的学习行为。课堂习惯的养成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建立学生对课堂习惯价值的深度认同。这一步需要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合力完成。第二步是对课堂习惯进行阶梯式分解、细化。倾听可以分为“三听”;阅读分为“三读”和三个“一边”;思维分为三个“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交流分为“陈述”和“评价”。第三步是构建由要点、时间、达成比例等构成的三要素阶梯式评价标准。第四步是3至6个月的坚持。这种课堂习惯养成的四步模式能将四个课堂习惯落到实处,并使之人格化。相反,如果学生只是知道了,或者基本做到了,那么这些习惯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2. 通过班级建设,抓好习惯养成主阵地。在学校层面,通过晨会和宣传栏,强调好习惯的养成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每班负责将四叶草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习惯拍成照片,由德育处配上相应的文字,做成展板在墙上予以悬挂。将“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中的仁爱、健康、智慧、责任这四项内容与每个月的德育主题进行匹配,各班通过周五的班会落实本月的习惯主题,并于每个月月底评出本班习惯标兵3人。德育处对每个月的习惯养成情况进行抽查,评出习惯优秀班级并在晨会上进行公布和颁奖。在年级和班级层面,各班或各年级结合班级或年级实际情况,师生或年级组共同确定班级公约或年级评比方法。
3. 依托家校合作,拓宽习惯养成渠道。家庭是人们最初生活的地方,每一个人最初的教育也都是在家庭中获得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给出了很多新指导、新建议,明确了今后家庭教育工作全面深入推进的基本方向。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办校之初就构建了优质教育、幸福校园的愿景。为实现“培养健康、仁爱、责任、智慧学子”这一目标,我校历经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幸福家长课程体系。幸福家长项目群目前主要分以下几个项目:
(1)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运行主要分3个方面,即青春期家长学校、爷爷奶奶家长会、正面管教家庭教育。青春期家长学校是我校积极探索出的家校互动的创新形式,旨在让专家引领家长代表、让家长代表再引领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们的青春期教育问题,以一带多地促使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爷爷奶奶家长会则是我校坚持几年的隔代教育的培训,也起到了很好的实效。为了确保家长学校的开展效果,每次家长学校活动必须签到。严格请假制度,对于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家长在会后进行电话沟通,使其明确家长学校的重要性。活动中要求每个家长都要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听课笔记,并在会后将听课笔记以图片的形式上传至家长学校QQ群,由家长学校导师组导师对家长的听课笔记进行点评。此外,我们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以跟踪了解家长参加培训活动后的变化。
(2)东实家书。东实家书则是通过电子刊物的形式,让我校的区名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发出他们的声音,深入浅出地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心得。更多的版面则根据每期不同的主题面向家长征稿,目的在于交流家长群体中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教育心得等,通过这个平台达成家长间智慧分享的目的。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对他们的爱更多时候是需要直接表达出来的。为此,我校启动了东实家书项目,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个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平台,同时也为其他家长做出表率,将良好的亲子沟通进行扩散。东实家书包括以下几个板块的内容:名师面对面,稿件来自于我校的“江干区名班主任”,由区名班主任对家长就亲子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指导;给宝贝的信,稿件来自于家长,内容为家长想对孩子说的话;爸妈育儿经,稿件來自于在家庭教育方面较为成功的家长;名人家教谈,该栏目精选各国知名人士的家教故事。
(3)书香家庭。学校所处区域有为数不少的家庭缺乏学习阅读的氛围,为了让孩子们在家中也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我校积极推动书香家庭系列主题活动,发动家长记录亲子共读瞬间,分享家庭阅读的心得。我校在每年12月底举行读书节活动。书香家庭的评选是读书节的一个重要活动。评选采取家长自荐和学校评选相结合的办法。每个班推荐3个家庭,要求家中有一定的藏书量和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周有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如果有读书心得和推荐书目供其他家长分享,可以额外加分。年级组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以年级为单位推荐8至10个书香家庭,做成展板展示。学校在读书节闭幕式上宣读书香家庭评选结果,并向获奖家庭颁发证书。同时,邀请书香家庭代表在闭幕式上介绍经验,强调家长在孩子阅读习惯培养中的重要性。
(4)家长智库。家长资源是学校最为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从2015学年起,我校每学期开设家长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掘了家长自身的教育资源,拉近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家长和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的平台,给家长和老师提供了增进了解、互相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引进家长进课堂项目,不单是为了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着眼于时代的要求和孩子的发展,不断丰富教学和活动内容,并且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开辟学生实践活动基地。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拓宽视野、增长能力、提升素养,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家长可以采用进入课堂授课或带领学生参观或进行社会实践等形式(任选一种方式),传授知识,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和家委会成员共同制定班级实施计划,挖掘优质家长资源,为家长提供了与孩子零距离接触与沟通的机会,给家长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四叶草少年”习惯养成的基本对策
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有关研究表明。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一个习惯的定型需要90天。在“四叶草少年”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与积累了一些方法,具体要经历如下5个步骤。
1. 提高习惯的作用认识。科学家通常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最终能成功的人身上具有许多特殊的品质,其中良好习惯与健康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智商并非主要因素。我们把“四叶草少年”的习惯内容体系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内容相结合,每个班级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有班级特色的班规。例如,一个班级在让学生明白做好值日工作这个习惯的重要性时,先让学生实地查看其他班级的卫生状况和差异,再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明白卫生习惯和一个人的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班会课、座谈会和家长问卷调查,让学生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案例1】某班主任发现班上一个学生习惯不佳,家长也难以与其沟通,但家访时发现他的房间里贴了许多篮球明星乔丹的画像,因为乔丹是他的偶像。在班主任的建议下,一向不喜欢篮球的爸爸,开始与儿子一起看篮球比赛,并且收集了许多乔丹的故事,这让儿子对爸爸刮目相看,自然亲近起来。借助乔丹这个榜样的力量,全家人和谐相处。
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当然,儿童的榜样和偶像并非都是名人,更多的是他们的伙伴。因此,教师既可以选择孩子喜爱的名人榜样,也可以选择孩子的优秀伙伴,只要发现他们的某些好习惯并加以引导,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2. 明确习惯的具体标准。在孩子提高了对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后,就进入操作环节。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习惯养成教育。在明确习惯的具体行为规范过程中,很多班级各显神通,利用视频、现身说法和家校互动等方式来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习惯的具体行为标准。
【案例2】某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弄清“养成及时认真做好值日工作”的具体标准,制订了以下细则: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值日工作;②做到早、中、晚三扫,中、晚两拖;③值日时不大声讲话、不聊天、不拿卫生工具打闹;④所在区域的边边角角和小垃圾都要打扫干净,黑点、污渍都要拖干净;⑤卫生工具放在指定位置,爱护工具、轻拿轻放;⑥垃圾扔入垃圾桶,不乱扔垃圾。
中小学生对于习惯内容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文字,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文字表述又较为精炼,这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以上案例中,班主任把“及时认真做好值日工作”这个习惯具体化为行为内容,通过班会课、谈话课等进行逐条解读和诠释。课后,班主任和班干部团队带领全体学生将解读后的习惯内容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班主任或班干部亲身示范,明确完成一次值日需要的时间、卫生死角的清理方法和标准,以及卫生工具的分类摆放标准。只有指令清晰精准、过程监督到位,习惯的养成才能落到实处。
3. 强化习惯的行为训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90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固。培养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习惯培养不起来,关键是方法是否到位。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
【案例3】三年级的一个班主任发现部分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坐不住,说了很多遍还是不管用。后来她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行为习惯训练,她从观察入手,发现有个孩子一节课的作业时间站起来七回。一会儿向同学借橡皮,一会儿问同学问题,一会儿站到窗前看看谁在楼底下玩儿。接下来,老师开始引导:“你们都是很聪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可是,刚才有一位同学一节课的作业时间里站起来七回,是不是太多了?”该学生一听低下了头。老师接着说:“如果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午饭时间就让你们看动画片。”大家一听很高兴:“我就喜欢看动画片,太好了!”老师说:“你们先别高兴,有奖励就得有惩罚。如果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超过了三回,当天什么动画片也不能看,行不行?”学生说:“行!反正我也不超过三回,好!”师生协议达成了。此后,如果学生做到了,老师就立即给予奖励,播放动画片;如果学生违反了,立即执行惩罚措施。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做到了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第二个月不超过两回,第三个月不超过一回。
以上案例中,该班主任用3个月的时间,培养了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坏习惯。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的落脚点在各个班级,所以我们在新的起始年级都会进行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创建活动,目的就是通过突出班级习惯的培养,从而达到习惯迁移,使孩子的习惯养成。例如,童梦飞扬班着重培养孩子倾听和阅读的习惯,心有千千结班着重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和勤于动手的习惯。
4. 评价习惯的养成结果。及时检查、反馈和评估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层面,采取每天检查、每周评比、每月表彰、学期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把各个习惯的内容落实到每个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每月“四叶草之星”评选活动,期末评选“四叶草少年”(综合荣誉)。
【案例4】在培养孩子的列队习惯时,要求大家做到安静、整齐、迅速。一开始的第一个月,每天的大课间由值周班进行检查,由体育组通过广播进行反馈,或由德育处在各个年级的公告栏中进行反馈。对表现好的班级加分,在周一升旗仪式时颁发习惯示范班级奖项,对这个班级实行免检,这是做加法。而对于列队习惯较差的班级,如果班级出现问题的人数减少、频率降低,就进行表扬和加分,并进行进步班级的队列展示,這是做减法。也就是说,培养好习惯用奖励、做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反馈、做减法。想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就千方百计通过奖励让他的好行为不断出现,出现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坏习惯一定要用递减法去矫正,就是说坏行为比原来次数减少,就可以奖励。
5. 形成习惯的良好风气。前面4个阶段的习惯养成需要九十天左右,之后就进入了“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习惯就会成为个人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案例5】2017年,学校举行了“大手拉小手,大家齐运动”的活动。这是由七年级学生组织,一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加的亲子运动会。七年级学生负责活动策划,选定好各个运动项目,做好前期准备。一年级的家长和孩子参加6个趣味项目的体育活动。在整个活动中,七年级学生表现出的优雅的礼仪习惯,让家长和小朋友们赞不绝口,一年级孩子表现出的健康习惯也大大鼓舞了七年级的学生。
“四叶草评价体系”实施几年来,学生的习惯养成初显成效。常规管理是习惯养成的基础,课程和活动就是习惯养成的“两条腿”,家校沟通是有效补充。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守则习惯,提升孩子的仁爱、健康、智慧和责任等品质和能力,从而培养幸福“四叶草少年”,实现“在校九年,关注孩子的一生”的教育。此外,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提升家长的育人能力,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至关重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行为习惯的养成常会出现“反复”,对细节的关注远远不够,导致整体效果有所降低,这些问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 从麒,龙进峰,张国霖.区域整体推进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展望[J].基础教育,2016,(8).
[3]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5.
[6]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