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师范院校古筝课程的现状和改革路径研究

2018-08-02马丽林源施丹莉刘雅

祖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教学

马丽 林源 施丹莉 刘雅

摘要:研究者从事高师民族器乐教学已有十年之久,经过长年的考察和调研发现,目前广西区内各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和艺术培训机构均出现民族器乐师资缺乏、断层的现象。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对艺考生的需求不断扩大,全国习筝、学筝的人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师资缺乏的现象较为突出,广西也是如此。我院自2002年升本后,便开设了民族器乐选修课,教师依据学生程度的高低,分组授课,授课模式采取个别课、小组课和合奏课相结合的方式,使本学院高师器乐教学在师资和教学环境有限的条件下,授课质量和效果有了明顯提高。随着古筝教学的不断深入,作者以我院的古筝课为例,对广西区内古筝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并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提高学生古筝演奏能力、合奏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古筝课 教学 玉林师范学院 改革路径

0

古筝,又名汉筝,在我国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从它的别名也可以看出,汉朝时就已经盛行。随着我国朝代的更迭,历史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很多乐器都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古筝却凭借着它温柔委婉的音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力,一直流传至今,甚至被越来越多的外国音乐人所喜爱。近年来,随着艺考的不断扩招,习筝、学筝的人数急速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社会迫切需要合格的古筝教育师资力量。因此,广西区内的众多高师院校的艺术专业开设了古筝课,对培养复合型高师艺术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玉林师范学院开设古筝课程的背景

笔者有长达十多年在高师院校教授民族器乐课程的教学经验,从对该专业长年的调研和考察发现,广西区内高师民族器乐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具体表现在从事民族器乐教学的专业师资严重缺乏,且教学效果不佳。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对艺考生的需求不断扩大,全国习筝、学筝的人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师资缺乏的现象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的重要根据地,而其中的民族器乐课程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至2002年升本后,在音乐技能课程中开设了古筝选修课,教师依据学生程度的高低,分组授课,授课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和合奏课结合的方式,这使我院高师古筝课程在有限的师资和教学环境条件下,提高了授课效率和质量,使更多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这门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且受当代青年欢迎的民族乐器。

二、高师古筝教学的缺失

(一)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程度差异大

就学生本身而言,高考自愿报高师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琴时间较短的问题。他们经过1-2年的艺考集训后,学生抱着较强的功利目的,以古筝作为主项进行参考,突击性完成高考应试曲目。这些学生学习古筝的目的和动机只是为了通过艺考的渠道,完成自己的大学梦。因此,他们的弹奏基础是不扎实的,演奏状态不佳,无音乐表现力,他们只能把谱子弹出来,并不能演奏音乐。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在没有打牢基础的情况下演奏高级别的曲子,如《幻想曲》、《西域随想》、《临安遗恨》等热门高考乐曲。简而言之,由于长辈对晚辈文化课的重视,以致于她们将过多精力放于文化学习上,忽视了对专业课的自我提升,导致了她们专业基本功较弱,因此每届出类拔萃的学生寥寥无几。下列表格为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3-2017级每届学生选修古筝的统计说明:

从历年招生的情况看,我院音乐舞蹈学院古筝方向的考生约占总人数的10%,在这百分之十的学生中,专业和非专业的比例基本持平。但从具体的授课情况看,学生的演奏程度差异性较大,学生人数较多。每届选古筝课的学生人数多达50-60人,在这些人中有零基础的、中级基础的、高级基础的,曲子难度跨度不一。由此可见,基础较好的学生占学琴总人数的比例是很低的,仅为10%左右,总的来说,高师的古筝生源的专业基础是薄弱的。

(二)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时间机会不多。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但是让学生真正将教学法用于古筝教学的机会甚少,理论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教学未能得到很好的衔接。很多学生都没有足够的课堂教学经验,在语言组织方面也存在不足,能编写教案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学生提供试讲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我,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重视个体演奏技术培养,忽视艺术美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针对情况各异的在校学生,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真正选择学习古筝的几个理由。

从上表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选择学习古筝的初衷是由于对美的追求和喜好,而选择了这门乐器。但是由于高校音乐技能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从而忽视了对艺术审美能力,对艺术美的追求。当下高师的古筝教学深受音乐学院授课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影响,存在重视技艺的提高,轻视文学修养的培养;注重个体的演奏能力,轻视学生的教学能力。上述问题具体的表现在:教师习惯性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在课堂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是不适合的,因此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个别课的教学,使得学生之间无法进行合作及交流,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合奏和重奏的过程中,无法达到声部之间的配合,让学生无法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提高高师古筝教学质量的优化路径

(一)教学目标

制定符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学目标。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社会输送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全”、“通”为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所具备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并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在“全国教师代表大会”上李岚清副总理曾强调: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所谓美育,其实就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个教学环境,对学生展开美育教育,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便是最好的载体与平台。古筝作为最优秀的民族传统乐器之一,于世纪末走进校园、进入课堂,成为备受学生喜爱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在高师开设古筝课程,目的在于豐富学生的技能知识、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此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倡促进学生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提高,面对全体学生,养成完美的人格品质,素质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型基础教育工作者。

(二)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一批从事音乐基础教育的民族器乐师,区内大多高师院校都开设了《器乐演奏》这门选修课,其中就包含了针对古筝课程的教学。目前,针对古筝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主修课和选修课两种模式,前者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方法,后者则利用小组或者小团体进行教授。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我国的古筝文化能得到继承与发扬,实现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延续,现代高校的做法还是令人欣慰的,尽管有着同样的初衷,教学模式的不同还是自然会产生各自的差异,话不多说,下面我们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分析这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过程,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提出优化的改革路径,以供从事古筝教学的工作者参考。

我院自2002年升本之后,便开设了《器乐演奏》这门选修课,在众多的器乐门类中,古筝课的选课人数最多,且教学效果是最佳的。起初的授课方式是“一对一”的模式,但由于喜爱古筝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教师的时间和经历有限,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到2006年,学校开始尝试小组授课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程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开展系统的教学。小组课的人数由4-8人不等,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作者发现,由于学生自身以及环境条件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回课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学生专业学习的一致性。因此,近几年的古筝教学课程是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如果一个学期以34个课时为例,三种授课模式的课时安排为10+14+10。教师在小组课中讲授基本的演奏技法、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把握,解决共性问题;个别课针对少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单独进行辅导,解决个性问题;而合奏课则是通过“对分课堂”的授课模式,将所学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与学生共同完成重奏声部的编配,激发师生的创作意识,解决合作意识培养和综合素养培养的问题。三种授课方式相互牵制,相互联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实现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我校音乐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核心教学内容有:钢琴、声乐、器乐、基础乐理、和声、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电脑作曲、舞蹈、艺术实践等课程。古筝教学为器乐课程中的一个分支。

目前,玉林师范学院古筝教学的现状为:1.教材有限,曲目范围小。所选用的教材多为常用教材,练习曲相对较少,因此曲目大多为传统作品,加之学生不够勤奋,不能很好地完成回课情况,教师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2.技术训练与音乐内涵的关系不够清晰。教学中往往注重训练技巧,关于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把握以及风格特征等讲解较少。作者根据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以下四个改革内容: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学习古筝的宗旨。高师的音乐教育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师范音乐教育在此基础上制定音乐教学大纲,以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趣味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2)通过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由于学生学得晚且耗时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基本功较弱。因此,遇到技巧难度大的片段常无法按要求演奏出来。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从相应程度的作品中提取音乐片段,利用小组课的授课模式,在课堂中反复练习该片段的演奏。通过数的积累,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3)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教学、试讲的机会,加深学生对作品背景、风格、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个别辅导课的教学中,选择一些程度好的学生,配合老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个别课采用“一对一”的教学,上课环节的设定是:①先由助教学生针对所授对象撰写教案,教师批复;②上课由助教学生完成作品的背景、风格和特点讲解,之后由教师示范;③学生回课,教师和助教学生对回课内容评价、分析和调整。在课堂上为助教学生创造实践的教学机会。

(4)通过合奏和创编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对作曲、配器技法的认识,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合奏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彼此的声部关系,特别是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声音的协和度、和声色彩、声部的主次、层次、交叠、进出等关系,逐步建立起重奏概念和彼此配合的默契度”,最后进行编创作品的日常排练训练。由此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让学生们建立相互之间的合奏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还增加了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取得更大进步。

综上所述,高师古筝课程的改革路径,希望能为民族器乐的教育提供一份力量。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总而言之,能培养出高水准的古筝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提供服务,让文化得以流传才是我们的目的。上面我们分析了现代高校古筝教学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系统化的意见,希望有关人员可以利用并完善笔者提出的古筝教学方法,让古筝教学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延续我们的华夏文明。

参考文献:

[1]朱咏北.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张露.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筝课程的教学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4.

[3]马丽.在地方高师院校进行民族室内乐教学的意义与实践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校园艺术排演》课程的开设为例[J].东方教育,2017,(11).

[4]刘溪.高师古筝教学的缺失及其路径选择[J].戏剧之家,2917,(16).

[5]丁洁.高师古筝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基金项目:[1]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高等师范院校古筝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10606173;[2]2017年度玉林师范学院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开展西部地区高校民族室内乐课程的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XJJG37,阶段性成果;[3]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桂南采茶戏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7FM033,阶段性成果;[4]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基于丝路文化视域下中、白文化外交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7YJJD00010;作者简介:[1]马丽,博士,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器乐教学理论,“国别与区域”文化建设研究,比较艺术学;[2]林源,本科,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器乐教学理论,音乐教学论;[3]施丹莉,本科,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器乐教学理论,音乐教学论;[4]刘雅,本科,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器乐教学理论,音乐教学论。)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重庆物流的发展背景及改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