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血性”精神的提升
2018-08-02高雄亚
高雄亚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武警部队的建设蒸蒸日上,调动起武警军校生的血性精神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血性是一个军人的标志。本文主要就军校学员血性精神的提升进行论述,从多个角度对血性的本质以及特性等进行探究,找出军校学院血性精神提升的制约因素,依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出高效的提升军校学员血性精神的方案,培养学生们的战斗精神,让血性精神可以融入到学生们的内心,外化于形。为我国日后的军队建设提供助力,使得我国的军队建设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军校学院 血性精神 提升措施
0
武警官兵们的任务就有繁杂的特性,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还要拥有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拼搏,不怕牺牲。培养学员们面对生死考验时的血性精神,建立健全的精神培养机制,强化军校学员们的敢于奉献的意识,使得学员们都可以在自身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一、“血性”心理学概述
以心理层面为主,对血性精神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血性是军人自身一种特殊的个性品质,其具有一定的高级性,其会将“知、情、意”完整的结合在一起,会在一定层面上彰显出军人的信念以及意志,会影响到军人的自身行为。
二、培养军校学员血性精神的重要性
武警军校生是我国未来的一批重要的骨干军官,其更是在部队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效用,所以,培养军校学员的血性精神尤为关键,在培养军校学员血性时,必须要不断的强化其自身的血性精神,不畏惧艰险,不怕牺牲。首先,培养军校学员血性精神可以帮助我国快速的实现强军的建设目标,武警军校生是我国武警部队基层的核心力量,因此,其需要时刻谨记强军目标以及任务,锻炼自身,强化自身的本领;其次,培养军校学员血性精神可以满足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的客观需求,军人向来就是为了战争而生,军队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看到胜利的曙光,就要懂得使用先进的战略技术以及装备等,这些新型的武器以及战术都需要军人血性精神的支撑;最后,培养军校学员血性精神是青少年学员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武警军校生必须要具备血性精神,其才会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懂得履行自身的职责,凭借着这股子激情以及血性,去扛起红旗。
三、影响“血性”形成的制约因素
(一)生物遗传
生物遗传主要表现在气质类型的层面上,在血性特质中,其和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息息相关,由于每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类型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血性特质气质类型也不尽相同。一些人会天生果敢,这类人的血性培养流程较为简单,培养的难度也比较小,还有一些人天生谨小慎微,对这类人开展血性培养工作的难度比较大。
(二)后天培养
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的教育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理念以及模式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其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后天行为方式;其次是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军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未来的指挥官,当面对艰难险阻时,必须要身先士卒,敢于承担起自身的职责;最后是部队锻炼的影响,部队锻炼的模式以及学员们参与任务的次数等都会对其血性精神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提升军校学员血性精神的措施
想要提升军校学员的血性精神,就必须要在日常的锻炼流程中,关注学员们自身的发展状况,了解其需求,注重血性精神的养成过程。2014年10月,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其中有血性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现阶段,武警官兵执勤站岗、处突维稳、抢险救灾任务繁重,时刻面临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必须下大力砥砺血性,保持军人特有的正气、虎气和锐气,才能为执行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保持战斗力提供强大支撑。军人的血性是由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特质,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把每一次训练、任务、演习和作战行动作为培养血性的重要时机,全力以赴聚焦打赢,立足本职爱军精武。
(一)政治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构建在主体的心理状态上,只有这样,其才会被主体所承认,进而深入的融入到主体的认知深层当中。所以,在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时,需要了解接受者的心理诉求,挖掘其心理实际的发展状况,丰富其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转变其原本的政治信念。相关的教育人员,要懂得利用历史事件等,挖掘其教育资源,开展相关的血性政治信念的培养活动,使得官兵们可以继承其血性的基因,重温经典,在这些经典的事例中体会血性精神的重要性。构建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环境,不断的改变军营文化,让其文化可以影响到军校学员们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可以在一些训练场,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血性价值观念资料的张贴,也可以在官兵的身份牌上注明军人价值观的要点内容。学习国外军队的先进经验,加大对营区文化环境建设的力度。选出军校学员们身边的榜样,传播正能量,让其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楷模,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其血性精神的建设目标,提升其自身的修养。
(二)唤醒积极情绪
激发出军校学员的血性方式比较多,我国古代调动士气的方式主要有四种,首先,用德来激发出士气,用法令去管理,让人可以真正的为了正义奉献出生命;其次,采用奖惩机制来激发士气,凡军队,无不重赏罚。孙子认为,“赏罚孰明”是直接关系到“气”的形成与保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不逾时,罚不迁列;赏不私亲近,罚不讳强大;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尤其要重视赏,要赏的合情合理;再次,以“厚卒”激气。即通过关心体贴部属来激励将士。孙子主张“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地形篇》)。戚家军能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战斗的血性,屡败倭寇,威震海疆,与戚继光关心爱护士卒,故始士卒勇于冲锋陷阵是分不开的;最后,以“用将”激气。将帅以身作则,战场之上,将帅能够“先之以身,后之于人,则士无不勇矣。”(《将苑·励士》)。意思是指挥作战的将领,必须用本身的表率作用来激励士卒,这样才能使士卒听从指挥。正因为如此,在《吴子兵法·料敌第二》就提出要把三军中那些有用的人才,选拔出来成为将领,分別使用,发挥个人的长处,用于作战,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整体的战斗精神。
(三)心理训练
首先,要进行心理超限的训练。对其极端的情况进行构建,通过该心理超限的训练方式,不断的提升军校学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军校学员快速的完成其战斗的任务。比如说,国外的一个军校中,其所开展的新生训练活动较为严苛,教官会直接告诉学生们,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不能把自己当成人,这些学生要在这三个月内进行没有休息的训练,其无论是睡眠还是饮食等都会保持在最低的水平。在这种折磨下,会严重的打击一些娇生惯养的学生,击垮这些个人主义者们的心理防线,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军校学员们自身的心理抗挫能力,帮助学员们重新塑造自身的人格;其次,要开展伤亡体验的训练活动,该活动开展的理论依据是西方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其涵盖了死亡的哲学以及死亡与生存的意义等,通过对其内容的思考,点燃智慧的花火,从而让军校学员们感受到死亡,带学员进入目的,尽可能的消除学员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感,战胜其自身的恐惧心理,让学员们可以自行的控制恐惧心理,利用好军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室等;最后,要开展战斗承压的训练活动,战斗承压训练活动所包含的内容层面比较广,不仅要对其生理的承压能力进行分析,还要确定出心理战斗的承压性能,多设立一些险局、危局等,用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反应能力,真正在近似实战的情境中锻炼军人。
五、结语
血性精神是一个军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军人必须要将血性精神作为自身的标志,大力发展该精神,不能随意的丢弃血性精神,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还可以将自身的理想追求和血性精神结合在一起,并不断的提升二者之间的连接程度,通过训练等方式,让其可以和我国的军队建设事业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军校学员血性精神时,不能急于求成,要选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的进行诱导,开展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育以及引导工作,抓住培养军校学员血性的时机。
参考文献:
[1]付津.着力培养“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军人[J].政工学刊,2015,(01).
[2]李繼兵.用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国防生的理想信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9).
[3]“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活动授课辅导第三课有血性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精神特质[J].政治指导员,2015,(06).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武警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