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2018-08-02王玮浩
王玮浩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当中,需要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借助,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纳入到国家政治资源体系当中进行规划,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时代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也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休的要求,要求教育者能够对传统的观念进行转变,对权威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抛弃,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思政教育的创新平台进行有效的搭建,并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理念开创出新型的思政教育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 ” 思政教育 教学模式
0
一、“互联网+”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目前,互联网技术正在全世界范围当中得到十分快速的发展。现代社会当中的互联网,已经不单纯只是人们为了对信息进行获取而采用的根据,更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存在,使得社会的文化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推进。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顺应,我国也推出了“互联网+”概念。为了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使得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2015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当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提出,并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谓的“互联网+”,就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的渗透,使得社会当中的技术进步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动,并提升生产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一种社会发展的全新形态。
(二)“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跨界融合、尊重人性、连接一切、万物共联等是“互联网+”的重要基本特征。现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对“互联网+”特征的发掘,也能够更好的为各行各业带来思想启迪。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一)建立基于共享、共进的专业发展自组织
想要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对微视频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使用。因此,在不同的搞笑当中,应建立起基于资源共享共进的专业发展自组织,并对资源支撑、展示平台进行搭建,形成全新的教学体系,使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共享。与此同时,相同专业的教师在对微视频进行上传时,需要对同课异构的活动进行充分进行,对于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展开课题来进行专门的探讨,对教学当中的焦点问题进行合作攻关。
(二)“微视频”代表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微视频”代表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第一学时当中对话题进行提出,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而在第二至第四学时当中,则应建立以班级为组的QQ群体,教师则可以在微云当中对课件进行上传,学生需要对课件自主的进行下载观看,在学生观看之后,教师对作业进行布置;第五至第六学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审批,在课上教学过程当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并总结教学内容;课程最终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在对考核评定标准进行制定的前提下,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进行总结。
(三)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随机教育
互联网在现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通过相关的调查我们发现,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更是具备极高的点击率。因此,想要更好的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就需要对这些社交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群组当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随时的提问,利用闲散的时间,教师也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小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使用,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学摆脱课堂的限制,使得学生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够点开视频进行观看,利用这种方法,一方面使得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了重要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使得师生之间得以保持和谐的氛围。
(四)从实际出发
想要使得思政教育能够更好的对“互联网+”时代进行适应,不应只是单纯的对西方的“慕课”进行照搬,而是应该针对我国的文化基础进行相应的创新。对我国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聚焦,找到热点问題与理论知识的切合点,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灌输思政知识。而这也要求教师能够关注我国的社会问题,通过生活当中的小现象找出背后的真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
三、结语
现如今,“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互联网正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使得学生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变,另一方面还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互联网+”的时代,同时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而这样要求教育者能够立足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使得思政教育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转变成为思政教育进行开展的机遇,使得思政教育在网络环境当中的时效性、生动性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雪.“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新趋势及其影响[J].中国新通信,2016,(05).
[2]朱巍.习近平互联网思想体系的辩证分析[J].中国广播,2016,(04).
[3]药飞飞,阮怀堂.“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商,2016,(12).
[4]蒲清平,朱丽萍,赵楠.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
[5]刘莉萍.“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