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的成都市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研究

2018-08-02孙宇岸彭蕾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2030成都市市民

孙宇岸 彭蕾

(1.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前言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在纲要总体战略的第六章中明确提出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两条总要指示。

本文即尝试通过对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制约成都市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在“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的成都市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关对策。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成都市高新区、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各主要市政广场的群众体育开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2、结果与分析

2.1、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年龄特征

表1 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者年龄构成表

如表1所示,广场体育锻炼有超过半数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到了健身总人数的57.84%,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参与广场体育健身的人数仅占到总人数的9%。可见,参与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与年龄成正比,高龄的人们对体育健身更为重视。

2.2、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首要动因

表2 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动因分布表

如表2所示,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动因分别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休闲娱乐及社交活动,这也说明了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可了广场体育运动的健身及锻炼作用,同时也从侧面显示了广场体育健身活动丰富了城市市民的休闲娱乐及社交活动。

2.3、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选择

表3 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种类表

调查发现,市民的锻炼方式,主要由兴趣爱好、身体情况、场地设施、经济条件共同决定。由表3可以看出,成都市城市市民在广场健身中采用最多的分别为散步(38.69%)、广场舞(26.35%)及跑步、快走(13.37%),共计占到了总数的78.41%。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有所关注,其主要还是由于城市市政广场的健身器械有限,甚至没有,而散步、跑步、广场舞,乃至太极拳、操类等受场地器材的影响较小,成为了成都市民广场健身活动的主要项目。

2.4、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时间分布

表4 成都市城市市民广场体育健身时间分布表

如表4所示,在时间的选择上,有56.3%的市民选择在晚饭(19:00-21:00)之后进行广场健身活动,这也符合了绝大多数城市市民的上下班作息时间。有31.88%的市民选择在早晨进行广场健身活动,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晨练,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研究早已表明早晨由于空气稀薄、空气污染扩散不足及人体生物钟等原因,并不适合于体育锻炼,特别是呼吸系统及免疫能力偏弱的老年人更应如此。

2.5、成都市城市市民对广场健身活动的满意程度

从表5可以看出,成都市民对于广场健身活动的健身场地和信息宣传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市民对于广场健身活动总体呈现出满意的状态。但存在的那些不满意情况也不应忽视,其主要集中在健身器材、健身指导、活动组织三个方面,不满意比例分别为38.56%、44.99%、43.70%,这也反映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同相对匮乏的健身器材、健身指导、活动组织之间的矛盾。

表5 成都市城市市民对广场健身活动的满意程度调查表

2.6、成都市广场健身市民健身知识的解程度

表6 成都市市民健身知识的解程度调查表

健身知识是科学健身的理论基础及指导依据,它能让我们的健身活动科学化、系统化。从表6中可以看出,从参与调查的健身市民来看,了解健身知识和不了解健身知识的人数比为52.06%比47.94%,接近于各占一半。相关研究也表明,健身知识的缺乏是造成健身人群在健身过程中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作为广场健身主要人群的中老年人,运动损伤也可能是他们观望或是放弃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健身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在科学的健身知识指导下的健身活动才能更好的帮助市民群众达到健身目的。

3、成都市居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

3.1、健身项目单一化

由于时代教育背景不同,作为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大部分中老年市民所曾经接受的体育课程所教授运动项目相对有限,体育活动内容和项目相对较少。作为体育技能获取的重要路径之一,体育教育所发挥的普及体育运动的角色功能严重不足,加之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滑,体育技能的学习相对困难,且大多数中老年人消费观念较为保守,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秉持能省就省的观念,不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花费额外的费用,由此导致了中老年人健身项目单一化。

3.2、健身设施不够丰富,且缺乏维护

目前成都市广场健身设施过度注重中老年健身设施的设置,而忽视了青年人和少年儿童的健身运动设施。器材设置单一,主要以杠面弹力性能的器材和转动、摆动或滑动的器材为主,缺少球类项目设施器材。造成老、中、青各年龄段运动项目分离,不利于资源整合,出现“各占地盘”的情况。同时,现有的广场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和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疏于管理加之人为破坏等现象较为普遍;且有部分场地器械因为后续管理服务不足,健身器械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更换,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3、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国家为社会体育开展与推广而建设的专门性体育人才,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已经接近百万人, 但国内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具备健全, 且存在人数多、结构不均衡的情况,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以成都为例,虽然市政广场近年来数量大幅增加,但也只有部分高档社区或少数体育文化活动开展较好的街道才会为广场健身人群配备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般进行广场体育锻炼的市民都是自发组织形式,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安排。

3.4、需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

在广场体育活动当中,以最常见、也最饱受争议的广场舞为例,因广场舞的开展需要开阔的场地、较高分贝的音乐等,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直接负责管理部门,各相应单位的体育局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广场舞管理需要兼顾地区内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管理,其中包括环保部门需要对广场舞音乐进行管理以免造成噪音污染;城市管理局和交通管理局等单位需要对广场舞开展场地进行管理,以免广场舞开展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而现在市政广场大都由社区或街道直接负责管理,其管理过程中难免存在较多的漏洞和问题,因此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应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分级管理的同时做到各相关单位协同负责,保证其顺利、合理开展。

4、成都市居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明确管理部门,完善保障制度

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虽然是以开放式为主,但不可以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它的发展需要一个正确的导向及完善的保障。如今成都市市政广场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效果参差不齐,有的组织管理较为完善,有较为详细的管理制度,然而也有部分广场只是政府修建,而后没有纳入有效的管理,管理责任的划分不明确,因此只有明确管理部门,并依靠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才能正确把握广场体育健身文化活动的方向,同时建立完善的广场健身活动保障制度保证成都市广场体育健身文化活动内容的质量,从而体现成都市群众体育健身文化活动的品位及其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相符的时代精神,对于成都市广场健身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2、紧跟时代发展,丰富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形式

如今,成都市广场体育健身的活动形式和项目还是不够丰富,且多数健身活动多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部分活动的锻炼效果及锻炼目的不够明确。这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大力参与,再给予足够指导的同时,将更多紧跟时代发展的、丰富新颖的体育健身项目及活动形式引入到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当中,以引导广场健身文化的发展,以吸引更多的市民进行参与活动。

4.3、多方协同,建立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多元化融资体系

随着市民群众对广场健身活动参与度的提升,其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频繁使用,加速了体育设施的老化,影响其使用年限,也加速了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添置及维护费用,如完全依靠政府独家办体育、依靠行政手段组织各种体育健身活动也难以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应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潜力,利用城市广场筹办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既为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建设筹集了资金,又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因此通过政府牵头,政策导向,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广场体育健身蓬勃、且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2030成都市市民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四个问题带你读懂两万字的“健康中国203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如何影响生活?
“健康中国2030”战略主题:“共建共享 全民健康”
杜克大学终身教授汤胜蓝谈“健康中国2030”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