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知网2008-2017年体育类核心期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述评

2018-08-02路宝祥何庆忠徐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建议旅游资源

路宝祥 何庆忠 徐健

(1.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2.滁州市全椒县全椒小学 安徽 滁州 239500)

前言

体育旅游产业是被政府所重视的产业,具备重要的资源开发价值,而本文研究目的通过前人针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提出建议,推动我国体育旅游研究领域的发展。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体育旅游”并含“资源开发”,将文献来源设定为体育核心类期刊,搜索时间2008-2017年,搜索相关文献共43篇,并从中挑选与研究对象相符合的论文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梳理提炼出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分析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素材的支撑。

2、2008-2017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回顾

2.1、中国知网期刊数量来源统计(表1)

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涉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课题分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涉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比重加大,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体育旅游相关研究越来越来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从2008-207年国家社科基金中,以石晓峰、张强、邓凤莲、姜付高最为代表性。

邓凤莲(2008)将认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她将其划分为政府部门、旅游经济环境等支持系统,并提出在开发前应当划分成不同的类别,针对各个类别合理有序的进行资源开发。

石晓峰(2012)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种类、交通状况分析中部6省体育旅游现状,并提出了体育旅游资源必须结合经济社会的背景,并提出了构建体育旅游职业标准体系才能实现中部体育旅游的大发展。

邓凤莲(2014)利用我国的体育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量表进行等级的评价鉴定得出了体育旅游大多数游客的出发点更加注重艺术底蕴和文化的氛围,并提出培养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优秀储备人才等建议。

张强等(2016)主要是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为基础,描述现有制约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相关专业人才稀少;相关部门更注重开发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健身旅游与保护环境机制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表1(2008年5月-2018年5月关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期刊分布表)

姜付高等(2016)是以滨海新区为例子,通过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绩效和禀赋,通过相关数据得出滨海地区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开发的密度相对较大,并提出了体育旅游地区项目的创新和加强与网络资源的结合等相关策略。

表2(国家社科基金涉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综上所述,我国国家社科项目所涉及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课题基本内容还是以资源的评价指标以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联系较为密切;针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覆盖区域较大。

3、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归纳

3.1、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稀缺

体育旅游地区从业人员关系到旅游业的口碑,而现阶段体育旅游人员相对素质不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很大一部分不是专业院校毕业,而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少之又少,目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需求较大,人才的培养进度远远满足不了正常的需求,怎样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怎样拓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制约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之一。

3.2、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不能协调统一

旅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因为旅游业发展态势扭曲导致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例如:水土流失、树木植物的破坏,空气质量低。体育旅游环境都具备自身的体育容量,它包括了生态环境容量、资源容量,而体育旅游容量值是决定体育旅游地区可以容纳体育旅游活动量的基本因素,体育旅游容量值膨胀带来的就是环境的恶化,将生态环境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协调刻不容缓。

3.3、体育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单一

当前各地区的体育旅游产品资源类型集中在体育冒险类和赛事观赏两大类上,可以创新开发的产品类型少,而我国体育旅游项目设施不完善,可供体育游玩的项目种类少,地域与地域之间不平衡,体育旅游地饭店、宾馆接待能力有限满足不了游客数量。

3.4、体育旅游地区宣传力度不高

品牌的知名度体育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必须依靠传播来完成,体育旅游资源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习俗例如:赛龙舟、舞龙舞狮等都因为宣传力度不佳,导致经济效益下滑。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现状令人担忧,资源开发不合理,体育人才的稀缺、资源类型单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4、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述评

4.1、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人才培养建议研究

云学容(2008)详细描绘了四川省的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创新的建议;而最为关键且当务之急是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解决体育旅游人才匮乏问题,各大高校应尽快形成体育与旅游专业学生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舒宗礼等(2010)详细描述了湖北省目前最具有开发价值的体育旅游资源,建议提高体育旅游专业化人才培养速度,在体育旅游区域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懂得体育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英语基础,并加强对已经工作的旅游区域的人员在职期间的培训和对刚入职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刘军等(2012)、王宇等(2014)分别从对西部地区和江苏地区对体育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建议有关部门不仅要提高体育产业知名度,还要求大力培养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所需求的包括销售、生产和创新的各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并提出了各大专和本科等专业院校联合培养的建议

张瑞林(2016)针对冰雪体育产业结构缺乏稳定性、装备制造业品牌竞争力不足以及服务业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要拓宽冰雪后备人才培养建设,并提出加强从事冰雪项目人员的专业技能。

以上学者针对体育旅游资源发展中人才匮乏的问题上从多个方面给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4.2、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涉及环境建议研究

毛晓峰(2008)针对渝东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地方的特色进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但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对人文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科学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的发展,发挥其独特性和古朴性。

施芳芳(2009)对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概况进行梳理,将其分为自然、人文和都市体育资源针对资源结构不合理,区域合作较少等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的扶持,具体包含了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资金的投入、财政税收的见减免以及具体的媒体宣传等。

邓杰等(2013)对我国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具备市场操作较强,前景好等优势但缺乏可持续的规划和调控,尤其是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同时人文环境和民族风味带来的巨大破坏建议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同时就必须采取保护的对策和措施,将体育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共赢。

4.3、体育旅游资源产品开发建议研究

刘永祥等(2009)对莆田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市场定位,针对制约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建议将莆田的休闲体育旅游作为专项的规划去制定实施,并要求旅游管理部门重视休闲体育旅游的研究。

李延超等(2010)、舒宗礼等(2010)都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建议中重点提出吸引四面八方投资者参与,鼓励民营企业家以及外商企业家参与体育资源项目投资,并通过银行基金和债券股票形式,筹集资金促进资源开发,逐步将景观资源优势转化成优势,并制定品牌战略目标等。

浦义俊等(2016)、李凌(2018)、都突出了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重要;其中郭俊清等(2008),费郁红(2014)都要求大力开发有冰雪项目以及滑雪相关的体育旅游专项产品。

4.4、体育旅游资源涉及品牌宣传建议研究

马慧敏等(2009)运用SWOT分析了新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自身硬件设备不完善、民族特色资源减少的问题重点建议推行品牌经营战略方针,加强体育旅游产品的促销力度,但要求按照合理的品牌理念和政策标准进行。

综上所述,近10年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议主要从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体育旅游品牌的建立以及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四个大方面给与建设性的策略。

5、结语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群众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且针对体育旅游方向的科学研究较多,但涉及资源开发的科学研究较少,且质量不高;从近10年的相关文献建议也可以看出,多数学者提出具体的措施较少,多数的建议也仅仅是从宏观的角度给与建议和策略,并没有从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提出具体的建议。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问题研究应当涉及不同领域例如:经济学、旅游学、体育学等需要多视角的跨学科进行研究,既要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也要从微观的角度,具体针对资源开发提出具体措施来着手进行研究。伴随着体育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研究趋势势必成上升趋势。

猜你喜欢

建议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资源回收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建议答复应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