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番茄对温度与二氧化碳耦合的响应
2018-08-02姜慧敏温祥珍李亚灵李夏夏王楠
姜慧敏,温祥珍,李亚灵,李夏夏,王楠
(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为了实现番茄的周年生产与供应,番茄生产基本进入设施内进行。然而在夏季、春末或者早秋的高温季节设施中经常会出现32 ℃以上的高温,使得番茄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如番茄叶片光合作用降低,生育进程缩短等,从而导致番茄减产[1];高温还会使得番茄果实空洞果数增多、颜色分布不均,内部蛋白质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即果实品质受到影响[2]。针对高温所产生的这些危害,目前所用的防御措施有:选择耐热抗病品种,改变栽培方式[3],应用降温设施如遮阳网、空调、湿帘风机、高压冷雾等[4],增加空气湿度[5],冷激锻炼(即通过温度逆境锻炼,使植物获得抗逆性)[6,7]等,但是还有一种方法是在高温下进行CO2加富[8~10],这种方法使作物在高温的情况下,促进碳代谢,不仅减轻高温危害,还可以提高产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CO2加富来缓解高温危害的影响已有一些研究,如王玉静等[11]对嫁接黄瓜幼苗的研究表明增施CO2可以减轻叶片高温危害,对植株耐热性具有促进作用;刘金泉等[12]对黄瓜植株生长和光合作用的研究表明,高温中CO2加富可以加速植株生长,提高光合速率,提高黄瓜产量;徐辉等[13]研究也表明高温下增施CO2可提高茶树光合系统和品质。但番茄作为温室主要蔬菜之一,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为此本试验以番茄‘鸿途’为试验材料,设置高温与CO2的耦合处理,试图了解番茄的响应与效果,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山西太谷(北纬37°25′,东经112°25′)山西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中心进行。搭建4个规格、方位一致的自然光照生长室,其结构坐北朝南,长3 m、宽2.4 m、南屋面高1.5 m,北屋面高2.3 m。
1.2 试验处理与材料
试验于2017年4月7日~8月2日在上述自然光照人工生长室中进行。生长室中安装有温度、湿度、CO2感应器(由北京烁光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通过SG605二氧化碳+温湿度一体式控制器记录生长室内的温度、湿度、CO2变化值,每10 min记录一次。采用钢瓶向室内供应CO2,CO2控制时间从上午10:30到下午15:30共5 h(除阴雨天外);温度通过空调机(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KFRd-46 W/54DF1-E3)控制,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
试验设置了高温(37~40 ℃)处理,以常温(25~27 ℃)为对照,每个温度处理下设置一个正常CO2浓度(300~400 μL·L-1,记为C1)和一个高CO2浓度(700~900 μL·L-1,记为C2),因此试验处理共有4个,分别记作常温+C1、常温+C2,高温+C1、高温+C2。
试验所用番茄品种为‘鸿途’,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购买的番茄苗为五叶一心的幼苗,种植后蹲苗一周进行正常管理。
1.3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试验中测定了植株株高(用软尺测量自植株茎基部到生长点的距离)、最大叶长和叶宽(用软尺测定大于5 cm的长宽)。
最大叶面积(S)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量取(叶长和叶宽),最大叶面积计算公式:S=14.61-5.0(L)+0.94(L2)+0.47(W)+0.63(W2)-0.62(L×W))[22]
试验后期测定番茄的果实品质,VC含量测定利用2,6-二氯酚靛钠滴定法[14],可溶性蛋白质测定用考马斯亮蓝染料结合法[15]。试验数据使用Excel软件和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自然光照生长室内的环境状况
图1为处理期间随意选取的某连续5 d温度(图1a)、CO2浓度(图1b)动态变化,由图1a可以看出在太阳未出前生长室内温度较低,太阳出来后温度开始上升。在试验处理期间常温处理最高温度达28 ℃,高温处理达45 ℃。在C1和C2情况下,其处理时间段10:30~15:30高温处理在37~40 ℃范围波动,常温处理在25~27 ℃范围内波动。
图1a 试验期间连续5 d的温度动态变化Fig.1a Variation of greenhouse temperature for 5 days during the experiment 注:图中所用数据为5月5日~5月9日共5天内处理期24 h温度值,共720个数值。 Note: The temperature wittin 24 hours was obtained between May 5th and May 9th, and a total of 720 values were collected.
图1b 处理期间连续5 d的CO2浓度变化Fig.1b Variation of CO2 in greenhouse for 5 days during the experiment 注:图中所用数据为5月5日~5月9日共5天内处理期24 h CO2浓度值,共720个数值 Note: The CO2 changed within 24 hours was obtained between May 5th and May 9th, and a total of 720 values were obtained.
图1b表明生长室内CO2浓度在日出前均较高,日出后开始迅速降低,在上午10:00开始通入CO2,浓度开始上升,图中所示在高温和常温环境下,处理时间段即从10:30到15:30,C1、C2分别在300~400 μL·L-1、600~1 000 μL·L-1内波动。其他时间段C1和C2变化趋势一致。夜间C1和C2生长室内CO2浓度均较高,最高达1 700~1 800 μL·L-1。
表1列出了试验期间生长室的平均环境状况,在处理期间,高温处理平均温度在38 ℃左右,常温处理在25 ℃左右,这与所设定温度高温37~40 ℃、常温25~27 ℃接近;高温处理下C1、C2的实际测定值平均为389 μL·L-1、789 μL·L-1,常温处理下C1、C2分别为440 μL·L-1、811 μL·L-1,这与所设定的C1、C2控制范围300~400 μL·L-1、700~900 μL·L-1相近。试验期间白天、晚上以及24 h的平均温度、CO2浓度、相对湿度等环境指标,处理之间相同。故该生长室气候环境控制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表1 试验期间生长室内环境状况Table 1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 growth chamber during the experiment period
注:表中数据测量时间为4月6日至6月30日。其中24 h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数据分别是从每天零点到第二天零点每10分钟记录一次共144个数据的平均值;白天数据均是从早6点到晚8点共84个数据的均值;晚上数据是从晚8点到次日早6点共60个数据的均值;处理期间的测定值是从10:30~15:30共30个数据的均值。
Note: The data in the table was measured from Apr. 6thto Jun. 30th. The 24-hour values were recorded every 10 minutes from 0:00 to 0:00 next day, an average of total 144 value. Daytime data were mean value from 6 am to 8 pm a total of 84 measurements; the data at night was the average of 60 measurements from 8:00 pm to 6:00 am the next day; the measured value during the controlling period was the average of 30 times from 10: 30~15: 30.
2.2 不同处理对番茄叶面积的影响
图2为试验期间叶面积的动态变化。由图2可知定植后约一个月高温和CO2对叶片生长的影响显现出来。以常温+C1为处理为对照,定植后约40 d,高温+C2处理一直高于对照,其中定植后24 d最明显,高温+C2处理为4 868 cm2比对照4 196 cm2多14%;中期(定植后50 d)对照的叶片面积超越高温+C2处理,其中定植后57 d差异最显著,高温+C1处理和高温+C2处理的叶片面积分别为12 972 cm2和15 263 cm2,分别比对照16 743 cm2,降低了29%和10%;试验结束时高温+C1处理和高温+C2处理的叶片面积分别为17 258 cm2和19 639 cm2,分别比对照少16%和2%。故高温中增施CO2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危害。
图2 不同处理对番茄叶面积的影响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leaf area of tomato plant
从CO2对番茄叶片面积的影响看,常温+C2处理前中期一直高于对照,定植后约50 d平均单株(每个处理取样6株番茄叶片总的最大叶面积的均值)叶片面积为16 774 cm2极显著高于对照常温+C1处理13 600 cm2,差异为23%;试验结束时,常温+C2处理为与对照相接近。高温下,在定植后63 d,高温+C2处理为17 617 cm2比高温+C1处理14 869 cm2高18%;试验结束时,高温+C2处理为19 649 cm2相比高温+C1处理17 258 cm2,叶片面积增加了14%。
由表2可知,高温下番茄叶面积极显著降低,但增施CO2后叶面积增加,其增加幅度紧追对照,有效缓解了高温对植株造成的危害。
表2不同处理下番茄叶面积和产量方差分析表
Table2 Variance analysis of tomato leaf area and output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水平Level of Treatment叶面积平均值/cm2· pl-1Means of leaf area产量平均值/g· pl-1Means of Output 常温高温C11 0835.1B83.4cC21 2399.3A94.0aC19 625.2C81.3dC211 065.9B83.6b
注:不同字母代表P<0.05差异显著性。
Not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table represent the significant at 0.05 level.
2.3 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产量的影响
图3是温度与CO2耦合对番茄单株产量的影响,从图中可知,高温处理的番茄果实产量从开始采收以来一直高于常温处理,而且差异显著。其中在定植后102 d,各处理差异最显著,高温+C1处理、高温+C2处理番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927 g、1 000 g,比对照常温+C1处理638 g高31%、36%。但试验结束时对照追上高温处理并接近。从中可以看出,高温使得番茄早熟,早衰提前。
图3 不同处理下温室番茄累积产量的变化Fig.3 Variation of accumulated yield of tomato fruit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从CO2对番茄单株产量的影响来看,常温+C2处理从一开始收获就一直高于对照常温+C1处理,其中定植后102 d差异最显著,常温+C2处理产量为882 g,比对照高38%;在试验结束时,常温+C2处理番茄单株产量为1 383 g,比对照1 226 g高13%,差异明显。高温+C2处理刚开始果实产量与高温+C1处理差异不明显,在定植后102 d赶超高温+C1处理,番茄单株产量达到1 000 g,比高温+C1处理单株产量927 g高8%,差异明显;试验结束时,二者相近。
由表2关于番茄单株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高温会使得番茄产量显著降低,增施CO2后产量提高,而且超越对照,说明增施CO2可有效缓解高温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温室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2.4.1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所含VC含量的影响
图4是温度与CO2耦合对番茄果实VC含量的影响,由图4可知,以常温+C1处理为对照,高温+C1处理番茄除第四穗与对照相近外,第一、二、三、五果穗果实VC含量分别比对照低22%、33%、67%、28%,平均低38%,(表3)差异较显著;高温+C2处理除第二穗与对照相近外,第一、三、四、五果穗分别比对照低5%、42%、13%、17%,平均低19%,(表3)差异较显著。故高温中增施CO2可以缓解高温对番茄果实中所含VC含量的危害。
图4 不同处理下温室番茄不同穗果实成熟期Vc含量的变化Fig.4 Variation of vitamin C in different fruit truss of greenhouse tomat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从CO2对番茄果实VC含量的影响来看,常温+C2处理VC含量除第三、四穗外,第一、二、五果穗果实V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6%、7%、50%,平均比对照高31%,(表3)差异显著;在高温下,高温+C2处理番茄除四穗以外,第一、二、三、五果穗果实VC含量分别比高温+C1处理高23%、53%、76%、16%,平均高42%,(表3)差异显著。不管高温还是常温中,增施CO2均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所含VC含量。
表3 不同处理下番茄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方差分析表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it VC content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treatmnts
注:不同字母代表P<0.05差异显著性。
Not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table represent the significant at 0.05 level.
2.4.2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所含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图5是温度与CO2耦合对番茄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常温+C1为对照,高温+C1处理除第一穗外,第二、三、四、五果穗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分别比对照低49%、46%、1%、11%,平均低27%,差异较显著(表3);高温+C2处理番茄除第一、四穗外,第二、三、五果穗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分别比对照低21%、11%、9%,平均低14%,差异较显著(表3)。故高温中增施CO2有利于缓解高温对番茄果实所含可溶性蛋白质造成的危害。
图5 不同处理下温室番茄不同穗成熟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Fig.5 Variations of soluble protein in different fruit truss of greenhouse tomato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从CO2的影响来看,常温+C2处理中番茄果实所含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高于对照,第一、二、三、四、五果穗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分别比对照高14%、1%、54%、44%、7%,平均高24%,差异显著(表3);在高温处理下,高温+C2处理一直高于高温+C1处理,第一、二、三、四、五果穗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分别比高温+C1处理高2%、55%、65%、16%、3%,平均高28%,差异显著(表3)。增施CO2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3)。
3 讨论
番茄的生长发育与所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本试验表明高温处理使番茄叶片变小,番茄果实前期早熟,后期早衰,产量降低;果实所含的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这与张洁等[16,17]和Wolfe等[18]对番茄受高温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相近,他们的结果也表明35 ℃高温使得番茄生长加快,叶片变小,同时果实早熟,前期发育快,生育期缩短,果实产量及品质降低。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是与高温下植株生长较快,但停止生长较早[2]有关。
众所周知,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增施CO2能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本试验也验证了这一点。增施CO2后,常温处理下番茄叶片面积,单株平均产量增加,果实所含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这与邹春雷等[19]对番茄的研究结果即高浓度CO2促进光合产物向果实中的分配,果实品质提高相近;同王停停等[20]对高浓度CO2使得番茄干物质往果实的分配平均提高1.6倍,叶片变大,果实品质提高结果一致。
本试验还表明高温下增施CO2,即高温+C2处理相比高温+C1处理,增大叶片面积,产量也增加但不明显,果实中所含VC和可溶性蛋白质增加。这同王玉静等[11]对嫁接黄瓜的研究结果以及马博等[21]对黄瓜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高浓度的CO2有利于缓解高温对植株产生的危害。但是关于CO2缓解高温危害的研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4 结论
常温下增施CO2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可以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在高温下,增施CO2可以缓解高温危害,但不可以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