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猴头菇菌株比较试验初报*

2018-08-02李素玲车星星

中国食用菌 2018年4期
关键词:猴头菇菌袋菌丝

许 晶,李素玲,刘 虹,车星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猴头菌、猴头蘑[1-2],是1种珍贵大型的食(药) 两用真菌[3-7],自古以来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的说法,并与海参、熊掌、燕窝被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菜[8-10]。其性平,味甘,有助消化、滋补、抗癌之功效,对神经衰弱有一定的疗效[11-13]。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栽培的南菇北移[14],猴头菇的栽培为山西省带来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栽培猴头菇的菇农也越来越多。但随着猴头菇栽培规模的逐渐扩大,菌株的种类越来越多,产量不够理想,抗逆性也较差。为了筛选适宜山西省栽培的优良猴头菇菌株,提高子实体的商品性以及广大菇农的经济效益[15-17],对引进的12个猴头菇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猴头菇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猴头920、猴头911、猴头1693、大猴头,均引自江苏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猴头988,引自黑龙江伊春市友好区食用菌研究所;雪梅猴头,引自黑龙江牡丹江雪梅食用菌研究所;猴头BJ-5、猴王,均引自山东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大刺88,引自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农大猴头,引自北京吉蕈园科技有限公司;长刺6号、猴头1号,均引自河南食用菌菌种供应中心。共12个菌株。

1.1.2 培养基配方

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60%、杂木屑22%、麦麸15%、蔗糖2%、石膏1%;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60%、杂木屑24%、麦麸15%、石膏1%。

1.1.3 栽培袋

栽培袋选用18 cm×60 cm×0.005 cm低压聚乙烯免割折角袋,每袋装干料2 kg。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12个猴头菇菌株为1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100袋。菌丝培养、脱袋、出菇管理按照常规进行。

1.2.2 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包灭菌,在5 h内使帐篷内温度升至100℃,保持36 h,然后停火闷12 h后[18],及时搬入已消毒的接种室进行冷却。

1.2.3 接种

待栽培袋的料温降至30℃以下时开放式接种,每个栽培袋单面等距离3穴打孔接种[19-20],接种块要压实,保证每个接种孔的接种量相当。

1.2.4 发菌管理

待菌丝长满接种穴时将栽培袋置于发菌架上,分上、中、下3层,上层摆放间距为1 cm,中间间距为0.5 cm,下层菌袋挨菌袋摆放,摆好后进行避光培养。每隔10 d检查1次,如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除出培养室并进行深埋处理。发菌期间要进行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颜色以及密度等情况。

1.2.5 出菇管理

待菌丝长满菌袋、出现原基时,即可移入出菇棚,并及时挖去老接种菌块,立于地上,温度控制在16℃~20℃,不要低于12℃或高于23℃,空气湿度控制在90%左右,可采用地面洒水、空间喷雾的方式,勿将水直接喷在子实体上。子实体生长阶段,保证有散射光,以200 lx~400 lx为宜,并且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1.2.6 采收

猴头菇从现蕾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要10 d~15 d,当菌刺长到0.5 cm~1.0 cm、未弹射孢子前进行采收。采收前6 d停止喷水,采收后停止喷水3 d,并进行通风12 h,使菇根表面收缩不发霉,然后调节温度至23℃~25℃,使菌丝体积累养分,产生原基,之后按1.2.5方法进行出菇管理。子实体成熟后,记录不同菌株子实体生物学性状、测定产量,并进行统计分析[21-22],共采收3潮。产量为3潮菇的鲜菇产量之和。生物学效率(%) 为前3潮鲜菇产量除以干料重[2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猴头菇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Tab.1 Mycelial growth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Hericium erinaceus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各不相同。从菌丝生长情况可以看出,7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7.5 mm·d-1,生长势最强;其次为2号、8号、1号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分别为7.3 mm·d-1、7.2 mm·d-1和 7.0 mm·d-1,生长势强;4 号和12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分别为5.7 mm·d-1和 5.5 mm·d-1,生长势最弱。

菌丝长满菌袋的天数,7号菌株最短,为36 d;1号、2号、3号和8号菌株均为40 d,发菌速度正常;12号和4号菌株用时最长,发菌最慢,分别为43 d和45 d。

在发菌过程中,4号和12号菌株菌袋的污染率分别为0.33%和0.10%,菌丝呈乳白色;其余菌株的菌袋均无污染产生,菌丝颜色洁白。

2.2 不同菌株子实体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不同猴头菇菌株,其子实体生物学性状差异明显,具体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从菌丝满袋到出现菇蕾,4号、8号、9号和10号菌株所需时间最短为8 d,1号、2号、3号、5号、6号和11号菌株需10 d,7号菌株所需时间最长,为15 d。

表2 不同菌株子实体生物学性状Tab.2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uiting body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Hericium erinaceus

从现蕾到第1次采收,4号、8号、9号和10号菌株需15 d,1和2号菌株需17 d,3号、5号、6号和11号菌株需18 d,7号菌株采收最晚需25 d。

1号、2号、7号和8号菌株的菌刺短,3号、5号、6号和12号菌株的菌刺中等,4号、9号、10号和11号菌株的菌刺长。

从子实体的横径和纵径可以看出,1号、2号和8号菌株的子实体个大而且圆整,5号和7号菌株的子实体虽圆整但个小,4号、9号和10号子实体呈不规则状,而且分枝多。

从子实体紧实度和菇色来看,1号、2号、5号、6号、7号、8号和11号菌株子实体紧实,鲜菇颜色洁白,商品性最佳;4号、9号、10号和12号菌株子实体疏松,鲜菇呈乳黄色,商品性差。

2.3 不同菌株子实体产量比较

不同菌株子实体产量比较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菌株不同,猴头菇产量也不尽相同。1号和2号菌株前3潮子实体产量最高,分别为169.8 kg/100袋和170.8 kg/100袋,生物学效率分别达84.9%和85.4%,产量差异不显著,与除8号菌株外的其他菌株产量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8号菌株次之,前3潮子实体产量为167.2 kg/100袋,生物学效率达83.6%,与1号和2号菌株产量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4号和12号菌株前3潮子实体产量最低,分别为106.4 kg/100袋和114.4 kg/100袋,生物学效率分别为53.2%和57.2%。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对12个参试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总体评价。结果表明,1号菌株和2号菌株,其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个大、圆整、紧实,颜色洁白,生物学效率高,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山西省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总体评价,8号菌株虽不及1号和2号菌株,但是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与其他9个菌株的产量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也是值得推广的猴头菇菌株之一。

试验表明,出菇期菇棚的温度和通风条件对猴头菇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24]。最适宜的出菇温度为16℃~20℃,温度低于12℃时,子实体发红、松软,品质下降;温度越低,子实体颜色越深。通风条件差,子实体不规则,畸形菇增多,分枝多且菌刺少,商品性降低;只有在温度适宜、通风条件良好的条件下,子实体才会表现为个大,紧实,洁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菌刺长短适中,商品性好。所以在猴头菇在栽培管理中,一定要注意调整出菇温度和通风时间,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商品性的目的。

表3 不同菌株子实体产量比较Tab.3 Yield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strains of Hericium erinaceus

猜你喜欢

猴头菇菌袋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微量元素Zn、Mg、B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固定菌袋插杆
猴年吃点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