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改革路径探索

2018-08-02李成梁朱天明史光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体化乒乓球全民

孙 倩,李成梁,朱天明,史光辉

(1.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沈阳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乒乓球军团在国际赛场的绩优表现,获得了我国公民的普遍关注,同时在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项目管理中心与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双重管理下,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也获取了极大的成功。但是,2017年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进入公众视野的已不是稳定的竞赛成绩与完美的运动员表现,而是国乒罢赛、刘国梁卸任国乒主教练、等团队消极的表现。相对于以上两点具有联系的关键性突发事件,对于中国乒乓球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则是这一年来成绩连续的下滑[1]。2017年国乒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全队征战2020东京奥运会的前景连续拉响了警报。公众不禁疑问:国乒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家队主教练卸任至项目协会中去,且能够导致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罢赛,能够影响团队周期性的绩效表现?举国体制下培养的运动员是否与教练员的关系情感过于亲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前置重要事件就是主教练员刘国梁卸任至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那么,中国乒乓球协会为什么在这一历史时期成为了国乒改革的突破口?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乒协进入改革视线以前,国内相关体育项目协会已发生重大变化:2016年中国足球协会与总局脱钩;2017年中国篮球协会与总局脱钩,姚明任篮协主席;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任中国滑冰协会主席;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郎平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奥运冠军教练王海滨任中国击剑协会主席。体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专业人士纷纷进入体育项目行业协会,那么,体育项目单项协会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具有哪些历史作用?体育项目单项协会在新时期如何实现实体化?如何从总局脱钩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刘国梁从国乒主教练调入中国乒协又会对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乒乓球产生哪些影响,会对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实体化过程产生哪些影响?本研究将结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乒协的具体时代作用来深入探讨体育单项协会实体化的战略路径问题。

1 中国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改革历程分析

中国乒乓球协会1955年成立于北京,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全国性运动协会;是代表我国乒乓球项目活动的最高社会团体,且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际乒乓球活动及国际乒联的唯一合法组织;是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常设办公机构。其宗旨是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国家有关政策下团结全国乒乓球工作者、运动员和积极分子,指导发展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攀登世界高峰;增进与各国乒乓球协会和运动员的友谊,加强与国际乒联和亚乒联盟的联系与合作。其职能是推动乒乓球群众性普及活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组织举办国内国际比赛,拟定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制度和竞赛制度,组织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的培训工作和制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制度,选拔和推荐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组织国家队集训和参加比赛,组织科学研究工作等[2]。

乒乓球协会作为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时期内也发生了成长性的变化,从协会的形成,历经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基本属性以及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实体化进程,本研究将中国乒乓球协会实体化进程分为行政部门实体化过程、双轨制协会实体化过程以及纯社团协会实体化过程三个历史进程(表1)。

表1 中国乒乓球协会实体化进程比较

1.1 体育行政部门实体化(1949—1997)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委员会成立,全国体育工作的职责、编制等一并纳入国家体委,从管理上进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历史阶段[3]。1955年中国乒乓球协会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总部设在北京市。中国乒乓球协会是代表中国乒乓球项目活动的国家级社会团体,并且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际乒乓球活动及国际乒联的唯一合法组织。从1949年到1955年,中国乒乓球协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这也是为我国20世纪80年后期逐渐成为乒乓强国的组织基础。1994年3月,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经过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首次以乒乓球项目为突破口成立“项目管理中心”,乒乓球管理中心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内产生了实体化,并从体育单项的发展上开创了我国“体育项目管理中心+体育项目协会”的特色管理模式[4]。可以说,中国乒乓球协会从1955年的成立到1994年新的运营模式产生,都是在以原国家体委为主导的模式下进行运转的。这种行政为主的管办不分的管理制度下会产生较多的集中优势,比如快速产生成绩,利于优势人才选拔等。但是,随着1994甲A职业联赛、1995年CBA职业联赛的开始,乒乓球协会作为体育行政部门逐渐与日益增长的乒乓球职业需求产生了矛盾,这一矛盾直至1997年11月24日原国家体委对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改革而消解。

1.2 双轨制协会实体化过程(1997年至今)

1997年11月24日,国家体委在总结以往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撤消了具体管理运动项目的训练竞赛一、二、三司,调整成立了6 个中心,标志着协会实体化改革全面进入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组织形式的时代[5]。这也标志着体育项目协会真正意义上进入到“体育项目管理中心+体育项目协会”的双轨制实体化过程。比如成立的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下设有中国乒乓球协会与中国羽毛球协会,中心全面负责乒乓球、羽毛球运动项目的业务管理,研究和制定乒乓球、羽毛球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划、计划和方针政策;而中国乒乓球协会则是代表中国乒乓球项目活动的国家级社会团体,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全国性运动协会。该协会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在双轨制的管理阶段,中国乒乓球协会作为社会组织依然受到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制度约束,这与工作人员、财务制度的不分离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乒乓球协会依然发挥了社会组织的活力,2000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在中国乒协的主办下拉开帷幕,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乒乓球职业化最好的赛事。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蔡振华在当年的乒超总结会上就表示:“要坚决树立超级联赛,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是我们每个乒乓球人的第一要务。”[6]这说明在双轨制的乒协实体化过程中,作为社会组织的协会具有通过职业运动发展来促进乒乓球竞技水平的社会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双轨制的实体化历史进程中,我国乒乓球逐步确立了乒乓强国的地位,通过我国乒乓球职业化发展以及“养狼计划”的实施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包容性的增长资源,也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实体化过程逐步得到了社会性确立,并不断向着纯社会组织方向发展。

1.3 改革趋势:纯社团协会实体化过程

根据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官方基本介绍,本质上讲中国乒协是典型的社会团队,是由我国乒乓球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社会人员因关注我国乒乓球事业发展而相聚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其具有典型的社会属性,与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项目管理中心这类政府组织具有典型的区别。

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升级为国家战略。《意见》在发展的主要任务上明确表示出要在2025前完成“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并将适合由体育协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协会承担”的主要机制性战略任务。2016年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将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社会组织(协会)管理机制作为这一历史时期内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重点改革领域进行阐述[7]。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出现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战略调整:从以关注竞技体育为主的国家体育转向以关注公民个体健康为主的公共体育。在这一背景下,体育项目协会将逐渐发挥协会的社会作用,充实到体育产业的多元供给中来。中国乒乓球协会也将如中国足协与中国篮协一样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完成与总局的脱钩,彻底地管办分离,进入到纯社团实体化的历史新阶段。因此,对于中国乒乓球协会而言,纯社团实体化过程是协会回归根本属性的历史必然,也是协会改革的必然趋势。

2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乒乓球协会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乒乓球协会纯社团的实体化过程将对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起到新一轮的推动作用,无论是竞技体育、全民健身还是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上。具体的必然趋势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改革必然趋势走向

2.1 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有利于全民健身事业的灵活开展

全民健身事业从我国建国之初被正式确立,伴随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不断产生新的社会价值。随着2014年国务院46号文的出台,全民健身升级为国家战略,体育事业发展也从以关注竞技体育为主的国家体育向以关注公民个体健康的公共体育发生战略转移。从全民健身项目来说,乒乓球作为“国球”具有良好的群众普及性。在我国的全民健身路径的基本建设当中,“乒乓球台”一直都是城乡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标志。但是,从公共服务角度来看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近年来逐渐显现出公共服务经费来源单一(体育彩票)的困境,这也成为了影响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乒乓球协会逐渐完成了纯社团的实体化过程,与项目管理中心进行脱钩,社会组织将通过社会行为来获取部分商业赞助,进而反哺全民健身事业,因此,乒乓球协会的实体化将有利于全民健身事业更加灵活地开展。

乒乓球协会纯社团实体化后,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与相应的管理制度将不再受体育行政体系的干预与约束。协会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灵活特性,对于乒乓球的全民健身普及以及通过乒乓球来促进我国公民整体身体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组织作用。同时,在取消赛事审批权的背景下,中国乒协也将通过对民间赛事的开发来促进我国乒乓球人口提升的数量与质量,为我国乒乓球产业以及竞技乒乓球事业做出基础性的组织贡献。

2.2 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有利于我国乒乓球产业多元供给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实体化也将服务于我国乒乓球产业的多元供给,为我国的乒乓球职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保障性服务。从已经与国家体育总局完成脱钩的“足协”与“篮协”来看,脱钩后的职业赛事商业开发权将极大地刺激项目的职业化发展。2016年,中国足协与总局脱钩后,获得了80亿的商业赞助,已远远超过了足球管理中心管理时期的赞助费用;2017年,中国篮协与总局脱钩后,CBA联赛公司成立;由于未完成与李宁公司的10亿赞助合约,CBA的商业赞助并未主力启动,但是可以预见商业价值必然会大幅提升。而作为职业化程度较高、商业价值不断提升的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职业联赛,也将在乒协与总局彻底脱钩后得到符合社会商业品牌价值的商业赞助。可以预见:中国乒协在获取完整的商业开发权的同时,将对以乒超联赛为主体的乒乓球产业链条给予更多的资源供给。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社会组织、企业将会充实成为体育产业的供给主体,对于乒乓球产业而言,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实体化将有利于我国乒乓球产业的多元供给。由于乒乓球项目在我国公民中的符号效应,我国乒乓球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有重要比重:装备制造业、服装鞋帽产业、体育表演业、中介服务业等。而我国比较完整的乒乓球产业链条是在近20年的职业乒乓球市场中不断培育形成的,主要依托于产业自身快速发展以及来自项目中心的制度供给。随着国家战略的落实,乒协作为社会组织的活力作用不断体现,能够有效地突破第一部门管理乒乓球产业发展比较迟滞的管理现状,乒协能够通过与社会、企业有效互动而给我国乒乓球产业链条带来多元供给的产业效果。

2.3 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有利于我国乒乓球项目的绩优发展

举国体制下,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三级训练体系下进行选拔、训练、参赛。在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项目管理中心的具体管理下,我国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不断在三级训练体系下得以培养,这也是我国乒乓球运动连续近40年长期处于国际一流技术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但是随着2000年后欧洲职业乒乓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乒乓球职业运动的开展,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也受到了体育项目职业化带来的冲击:体制内的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在收入上差距较大,同时由于职业化的原因,国字号的乒乓球运动员在职业领域中会得到相对较高的身价报酬,而非国字号的乒乓球运动员则因商业价值低而身价不高。从某种角度来看,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进入省队、国家队,并因在中国国家集训队内较好的成绩表现能够获取较好的职业联赛收入;那么,乒乓球职业联赛也就成为了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市场化的福利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保障是在体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联赛中获取的。所以,当中国乒协实体化后,商业开发权彻底从项目管理中心移至协会,中国乒协也将彻底释放作为社会团队的活力,对乒超联赛进行更具商业价值的深度开发。通过更具社会价值的乒乓球职业联赛来打造具有观赏价值的乒乓球职业赛事,这也是从产业角度来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如2008年我国职业网球领域的“单飞模式”就鼓励职业运动员在融入职业赛事的前提下来刺激专项技术的提升,这也从制度上促使李娜取得了两夺大满贯的傲人成绩。所以,中国乒乓球协会社团性质上的实体化过程更加符合现代职业运动发展的管理与运营模式,也能够有效地促进举国体制下我国乒乓球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够持续性地保持我国乒乓球技术水平长期处于国际一流的状态,有利于我国乒乓球项目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3 中国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改革的路径探索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乒乓球协会纯社团实体化成为历史必然,也是我国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结合我国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本研究将新时代的改革路径总结为以下四点:简政放权、管办分离的第一部门路径;协会自治、主动脱钩的第三部门路径;权责明确、有效互动的协会改革优化路径;健全机制、法律保障的协会改革保障性路径。具体关系如图2:

图2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改革路径关系

3.1 简政放权、管办分离:纯社团实体化过程的改革路径

对于已经逐渐纯社团实体化过程的中国乒乓球协会来说,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其主要的转型是来自于我国体育行政部门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是来自于国家体育总局以及项目管理中心的权利下放以及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政社分离。

作为统领我国乒乓球事业发展的政府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一直在举国体制下完成对“国球”事业发展管理工作,随着乒超联赛在我国的开展以及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体坛的技术地位不断强势巩固,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也较多地聚集于我国乒乓球职业赛事中来,加之“足协”与“篮协”已完成与项目中心的脱钩,乒协纯社团实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已经完成的足协与篮协的脱钩过程来看,作为第一部门的政府机构是改革的主体,是改革成功与否的组织关键。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要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彻底分离成“两套人马、两套牌子”,并且将协会的管理权、人事权、商业开发权等核心权力下放,将属于社会与市场的职能划归,与协会形成“政社分离、管办分离”。这对于第一部门而言,是我国乒乓球发展进程中最为彻底,也是改革开放后新形式下最符合社会发展的组织机构改革,同时,项目管理中心也要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改革并非“革命”、放权并非彻底放弃管理主体地位。因此,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实现我国乒乓球协会纯社团实体化的首要路径是第一部门要权力下放,实现彻底的管办分离。

3.2 协会自治、主动脱钩:纯社团实体化过程的改革路径

在政府部门理性下放权力,实现政社分离与管办分离的进程中,也需要协会做出积极性的“转身”工作。中国乒乓球协会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要主动完成与总局的脱钩工作,尽早形成协会自治:以完成协会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与财务制度的分离作为政社分离的基本标志。

中国乒乓球协会作为社会组织,是典型的第三部门,受限于我国体育发展制度与多年形成的管理体制,作为体育项目的第三部门始终难与第一部门割裂,财务上受到中心与体育彩票的经费资助、管理上与中心基本制度同构、人事上由于管办不分处于与中心一套人马的状态。而在纯社团实体化的过程中,协会要利用好新的历史背景,从协会自身的社会角色角度完成自治,在第一部门逐渐放权、管办分离的过程中要尽快与总局主动脱钩,完成新的协会领导更换,以纯社会角色(而非行政官员)的中国乒乓球旗帜性人物作为协会主席团成员。同时,对于协会财务账目而言,要利用中国乒协实体化过程厘清账务清单,对账目进行合理划归,以完成在民政部门的财务登记。在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乒协作为第三部门要审时度势,认清第三部门的属性,从管理、人事、财务上主动做出调整以完成脱钩过程,通过调整完成从体育部门到民政部门的部门属性转移,而属性转移将彻底释放活力并带来协会的自治过程,这也是中国乒协纯社团实体化过程中的部门路径。

3.3 权责明确、有效互动:纯社团实体化过程的社会优化路径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实现中国乒乓球协会纯社团实体化,除了必要的政府部门与协会自身两条必要路径外,同时也需要二者在实体化过程中的关系协作。第一部门下放权力,第三部门主动应变,完成自治,这一实体化过程的基本逻辑是围绕着“管、办”、“政、社”双方的权利与责任进行,那么,在实体化的过程中中心与协会不仅要做好各自实体化过程中必要的角色,同时要完成角色之间的合作关系问题,即权责明确、有效互动。

中国乒乓球协会作为社会团队,在实体化的过程中要明确社会组织应有的权利与责任,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承担我国乒乓球事业发展,不越位、不失位;同时乒乓球羽毛球项目管理中心在管理权力下放的同时也要明确作为国家政府组织应当承担政府责任与权力,不保留,不放纵。同时,在实体化的过程中,项目中心与协会要形成有效的互动以利于实体化过程中协会实体作用的体现,如对于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事业、体育产业中以协会发展为主,在竞技体育发展上则应以项目中心管理为主,二者有效互动,互为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要充分发挥乒乓球协会的实体作用,继续做好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呼应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并不断稳定我国乒乓球项目的群众普及程度。

3.4 健全机制、法律保障:纯社团实体化过程的基础保障性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提升,体育产业中中国资本力量逐渐显现。中超联赛在足协与总局脱钩后也正式进入了金元时代:巨额的俱乐部投入,明显溢价的国际级球星,快速提升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绩。职业篮球领域的CBA亦是如此,2015—2016赛季总冠军四川队以及2016—2017赛季总冠军新疆队都是通过大手笔的资本运作首次获得俱乐部历史首冠。从我国职业足球与职业篮球领域的金元变化能够看出体育项目协会作为社会实体的产业带动能力与完全异于政府管理的灵活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现代体育项目职业化的深入,体育项目协会也要完成自身在实体化过程中的机制健全,并推动行业规定的不断完善。就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实体化而言,其形成实体过程中需要具体法人来代替政府官员作为法人的现有局面;同时,从管理规制上要脱离体育系统管理,进入以民政部门为管理的基本体系中去;再次,作为社会组织,要明确财务上的透明机制,做到非盈利机构的财务公开与透明,并通过财务来进一步明晰协会在乒乓球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权责问题。最后,作为社会团队的乒乓球协会要受到来自国家法律、体育行业法规以及相关社会组织行业规定的制度保护,通过不断完善体育社团组织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乒乓球协会的实体化过程。因此,建立健全体育项目协会实体化机制、完善体育社团组织的法律法规是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乒乓球协会纯社团实体过程的基础保障性路径。

4 结束语

2017年对于中国乒乓球队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由刘国梁卸任国乒主教练入职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事件引发的队内波动,使得中国乒协的实体化改革再次映入公众眼帘。在中国足协与中国篮协已经完成与总局脱钩的背景下,职业化程度同样较高的乒乓球项目必将迎来与总局的实质性脱钩,中国乒协也将与乒乓球羽毛球项目管理中心彻底分离,政社分开。同时,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有效地探索出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实体化过程并结合现阶段的改革背景提出具体的纯社团实体化的路径将有利于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及体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也将从组织层面极大地促进我国乒乓球事业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以及体育产业中的发展,更是从体育领域中“领头项目”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的新时代目标。

猜你喜欢

实体化乒乓球全民
乒乓球悬浮术
全民·爱·阅读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乒乓球与大铁球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迷你乒乓球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化、实体化、产业化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