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辨析

2018-08-02刘冬笑金育强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机体体育运动体质

刘冬笑,金育强

(1.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2.华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1 问题的提出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共进行了7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获得的大量测试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的一些健康和运动素质指标呈连续下降状态。教育学观察也从另一侧面认证了这些数据的正确性。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们,对自己教学对象体质和运动能力的总体评价以负向为多,认为学生体育课上的运动成绩表现不如从前,一些学校运动会的纪录多年沉睡难以打破。更有甚者,我国每年一度的征兵工作中,因为应征对象体质总体水平的下滑,不得不连续两次调整征兵体检标准,将多年执行的体检合格标准下调,以适应因体检合格率不高导致的兵源不足的现状。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被报道后,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文件。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1],再次指出:“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少年人群整体的体质下降既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也是这个复杂的渐变过程中的一个结果。要破解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首先必须弄清哪些因素参与了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这一渐变过程。只有找出这些因素,进而对其做详细的梳理和归纳,才有可能准确地指出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最佳路径。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依“穷尽原则”,将可能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所有社会因素悉数列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穷尽原则”是工程设计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在设计方案形成前,将可能导致工程失败的所有必然和或然因素,无一遗漏地进行提炼并分门别类地排列,以便在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将这些因素一一规避和克服,以此保障设计的成功。在工程设计中无论是保障成功的顺向流程,还是寻找失败原因的逆向流程,都必须遵循“穷尽原则”。“穷尽原则”的思想在许多领域中也都是适用的。

例如,在2018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东道主,北京拥有8分钟的表演时间来向世界展示北京冬奥会的魅力,被称为“北京8分钟”。总导演张艺谋在设计中突破了以往的“人海战术”思维,充分发挥和利用了高科技的能量,整个表演只有24名演员参加。“北京8分钟”团队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事先将可能导致表演失败的所有原因都提炼和罗列出来,并一一采取措施应对,如用风洞实验模拟不同风速环境来检验高科技设备各环节抗风的能力,用人工冷冻来检验上千个部件耐寒的极限,用震动和噪音来检验运输和异地重组的稳定性等。又如发射火箭卫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但并非每次发射都取得成功。恰如成语“失败乃成功之母”所说,正是那些失败的发射在为最后的成功发射增加着胜算。人们在寻找发射失败原因的同时,也保障了下一次发射在穷尽了所有失败原因并加以克服的前提下进行。

对青少年下一代的培育是社会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将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视为是一个社会对人培育的宏大工程。那么,我们就可以将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视为是育人工程的一种失利。为扭转这种失利局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必须依“穷尽原则”的思路,找出所有可能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这应是提出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优选方案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本文将主要讨论那些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文献资料法

2016年3月,以“青少年体质下降”“成因”“因素”为检索主题词,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到相关文献62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经研读后,对文献中所提出的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因素的观点进行提取、归纳和整理(表1)。

表1 62篇论文中所提出的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

2.2 专家咨询法

2016年7—8月,就对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成因的看法分别向18位专家进行了面访咨询。这些专家均为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分别隶属于生物学、医学、营养学、环境科学、教育学领域。他们所表达的意见归纳后见表2。

表2 相关专家认为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

3 讨论

62篇学术论文的作者,都来自体育院校,从事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当然可以被视为是体育领域内研究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专家。被咨询的16位专家各自属于不同的学术领域,他们均从自己熟悉的学科视角对青少年体质下降成因这一共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更有利于在搜寻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因素的过程中,满足“穷尽原则”的需要。

青少年阶段正处于人生的体质上升期。根据当前人体科学的认识水平,青少年人群整体体质下降的原因只能基于以下4种情况:1)对机体的能耗性刺激不足;2)机体生长所需能源补给失衡(不足或过剩);3)机体的介入性损害。4)物种的渐行性退化。物种的渐行性退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它的显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显然与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现实不符,况且物种渐行性退化现象偏重于自然因素,故本文将其略去,只对前三种情况进行辨析讨论。

3.1 对青少年机体的能耗性刺激不足

遵循刺激——适应——发展的生物规律,人体质的强弱与机体所受到的外界刺激有关,尤其在少儿生长发育期间这种关系就更为密切。消耗机体能量的刺激有多种形式(如应对寒冷和炎热环境的机体变化、患病发烧等)。但体力活动(体力劳动、步行和体育运动)是常态下对体质影响最大的能耗性刺激。一旦它们表现为不足,就会成为青少年体质增强的负面因素。据人们现有的认识,可知体力活动的缺乏会导致体质变弱,尤其是长期体力活动不足时,体质变弱的程度更加明显。这就是生物界中通行的“用进废退”规律。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体力活动大体上可分为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和移动三大类。

3.1.1 体力劳动不足 从前青少年学生是会因家庭需要而参加一些劳动的,例如家务劳动和特定生产性劳动等。从前家庭生活中的担水、劈柴、清扫、洗衣、做饭、洗碗等日常家务劳动,现在几乎全由自来水、煤气、洗衣机、洗碗机、智能清扫机等现代设施和家用电器代劳,家务劳动的强度和频数大大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三口之家出现。他们所需家务劳动的总量,自然会比以往占主要地位的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减少了许多,故当今家庭需要青少年参与的日常家务劳动很少。除了日常家务劳动之外,一些家庭还会有些特定的生产性劳动需要未成年的子女参加,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家庭就更明显。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出现和各种类型现代农业机械和农药的普遍使用,使农田管理所需的劳动量较之传统耕作法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些变化使以耕作为生的家长们本身的劳动压力已经变得很小,所以需要家庭中少年儿童参与特定生产劳动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青少年除了在家中的体力劳动减少之外,在学校中也是如此。城市大部分学校的室内外卫生清扫工作,均承包给社会上的专业保洁公司来完成。而类似植树造林之类的社会公益性劳动,学校因规避劳动中的意外事故风险,也几乎不会去主动组织学生参加。

3.1.2 体育运动不足 体育运动是一种个体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的体力活动。人类的经验和众多研究成果证明,体育运动对人机体的能耗性刺激明显,故对体质的增强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几乎百分之百的文献都不同程度地指出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首要原因在于体育运动不足。由于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轨迹简单明了,他们的生活时空结构也十分清晰,所以判断体育运动不足的原因也十分容易:或是学校体育开展不力,或是学生自我锻炼不足,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学校体育开展不力,主要侧重于从外界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来看。自我锻炼不足,则侧重于从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来看。而受教育者自身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水平,又与所受到的教育效果有关,故学校体育开展不力和学生自我锻炼不足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又常常互为因果,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学校体育开展不力似乎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和以升学率高低论英雄的评价杠杆的隐性强势,迫使在学校中承担“三育”教育中一“育”的学校体育,在一些方面需给智育让路。二则面对一家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学校体育不得不去迁就和“讨好”家长和学生,尽量减少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苦累和消耗体能较多的教学内容,将那些有风险的内容删除,代之以学生喜欢又相对安全的教学内容。于是韵律操、羽毛球的教学内容增加,而单双杠、跳马、垫上运动等体操内容和中长跑被压缩,甚至彻底退出学校体育的课堂。

学校体育课每周两次,仅依靠体育课堂所消耗的能量来增强学生的体质似乎期望过高,学生更多的体育运动应取决于课后的自我锻炼。如今学生在课后自我锻炼方面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苦怕累,缺乏兴趣。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既是学校体育开展不力的一个因素,也是学校体育开展不力的一个后果。

此外,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也是因身体基础差造成的。如有的学生因体重超标(肥胖)或体弱,在力量、耐力和协调素质方面表现不佳,导致自身在运动中缺少自信,故对体育运动兴趣逐渐消失。因自身运动能力差而对体育运动缺乏信心,因缺乏信心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断衰减,又因兴趣原因很少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于是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网络全方位进入人们生活后,催生了新生代“宅男宅女”式生活方式。当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时,他们更无法对体育锻炼产生激情和兴趣。

青少年自我体育锻炼不足除了兴趣原因之外,最大的障碍是闲暇时间太少。大量的课后作业、各类校外补习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本来该属于孩子们的闲暇时间。即使他们对体育运动有兴趣,也会因没有时间无法充分地满足自己兴趣的需要而望洋兴叹。

3.1.3 步行量减少 移动是介乎于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力活动形式。对青少年来说,移动主要是指克服居住地与其他地方之间距离的活动,如上学和放学回家等。移动的距离、状态和方式,都将决定着体力活动量的大小。如今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步行的时间在减少,步行距离在缩短。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在上学和放学时借助各类交通工具以车代步,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城市,一些农村学校也是如此,校车已经成了并非奢侈的配置。另外城市中部分家庭住宅装有电梯,学生出入家门连楼梯都无需再登。这一系列变化当然使青少年的日常体力活动机会一再减少。

3.2 机体生长所需能源补给失衡

机体输入性能源供给失衡,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欠缺,二是过剩。欠缺会导致营养不良,过剩则会体重超标。营养欠缺与营养过剩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段上,其营养欠缺和过剩的界限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但营养欠缺与过剩,都会毫无例外地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即有碍于体质的发育和发展。

3.2.1 营养欠缺 当前,营养欠缺对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影响征候,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比和贫血两项指标上,因为营养欠缺会使青少年的这两项指标数据低于正常值。按1995年卫生部下发的《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体重低于标准90%为营养不良,分为轻度(<90%)、中度(<80%)和重度(<70%)。据调查,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0%[2]。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原因,目前仍有部分地区人们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家庭中的许多孩子经常是靠咸菜佐餐,一罐咸菜吃一个星期。还有的孩子每天只能吃两餐饭,难以满足身体发育的营养需要。这种现象在老少边穷地区的特困家庭和一些留守家庭中并不鲜见。此外,家庭和个人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营养不良的问题。家庭的饮食习惯跟所居住地区的风俗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常言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些以地域为特点的饮食习惯,有时也会成为青少年体质成长的负面因素。

3.2.2 营养过剩 比营养欠缺更引起国人重视的,是以肥胖为特征的的营养过剩。2014年曾报道我国20岁以下的男孩中,有23%超重或肥胖,女孩比例为14%[3]。那么,造成营养过剩的幕后推手是谁呢?首先,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一日三餐的膳食结构上,鸡鸭鱼肉等富含脂肪和蛋白的食材比例迅速增加。许多家庭完成了由原来的吃不饱到吃得饱、再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餐桌革命。另外有些家庭由于缺乏营养和保健知识,认为鸡鸭鱼肉既好吃又有营养,对孩子的体质增强肯定益莫大焉。这种膳食结构当然会导致少年儿童的营养过剩[4]。

此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的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和可口可乐、雪碧等高糖碳酸饮料迅速进入我国餐饮市场,这也是致使城市肥胖儿童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5]。因为城市许多少年儿童喜欢这些洋快餐,家长往往也无原则地去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致使孩子们成为那里的常客。 经济收入增加推动家庭支付能力的提升和因营养科学知识缺乏的误导,加之对独生子女相对娇惯的养育观念,共同成为了一些青少年营养过剩的幕后推手。

3.3 机体的介入性损害

机体介入性损害直接威胁着人体的健康,是削弱体质的一个明显因素。目前,我国青少年所面对的介入性伤害主要来自3大方面:伪劣和不安全食品,污染的空气、水和光电辐射环境,睡眠不足。

3.3.1 伪劣和不安全食品 伪劣和不安全食品对人体质的负面影响是显性的[6-7]。那些用各种化学色素、非法或超标添加剂、增塑剂、劣质食材生产出的食品和饮料,色彩鲜艳,香气诱人。特别是低龄的小学生缺乏独立判别能力,抵挡不住这些不安全食品的诱惑。医学专家认为少年儿童时期本不该出现的非特异性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癌变等,都与伪劣和不安全食品的伤害有关。伪劣和不安全食品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商业利益在作祟。几年前“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所揭示出的利益链条就是典型实例。此外,也有专家认为抗生素的滥用也会因免疫力下降,致使青少年的体质下降[8]。

3.3.2 环境污染 我们生活面临的空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其伤害就会更深一些[9]。空气和水环境污染是个整个世界面临的社会问题,发展中国家犹甚。而空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如我国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近年来日趋严重的雾霾,至今也没有搞清楚其真正的发生原因,但可以认定空气和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基于人口和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失衡所造成的。

光电辐射是又一个对青少年体质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手机、电脑的荧屏是青少年学生所面对的一种光电环境。由于这些电子产品的普及率极高,它们对人体质的危害已经超过日光灯管等频闪光源。特别是它们伤害的不仅仅是视力,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还间接地对整个机体的健康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10]。

3.3.3 睡眠不足 睡眠是人身体疲劳恢复的第一天然途径。长期睡眠不足对机体当然也是一种介入性的损害[11]。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作业多、压力大,以致出现若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就必须牺牲部分睡眠时间的情形。与此同时,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因在智能手机或电脑等网络终端上停留的时间过长,就更加剧了睡眠时间的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1)目前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所有社会因素,都来自对机体的能耗性刺激不足、机体生长所需能源补给失衡和机体的介入性损害3个方面。其中机体的能耗性刺激不足更为突出,是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突破点。

2)机体能耗性刺激不足主要体现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不足、体力劳动不足和步行量减少3个方面。当前机体能耗性刺激不足是全方位的,家庭结构的变迁、家用电器的普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等为青少年体力活动减少勾画出大的背景。应试教育的繁重学习则进一步推进了他们体力活动减少的程度。而提高青少年机体能耗刺激不足的最佳途径是加强体育运动。

3)机体生长所需能源补给失衡主要表现为营养欠缺和营养过剩。导致前者的主因多为贫困,后者的发生则是基于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知识的不足和因独生子女带来的溺爱养育观念。随着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因营养欠缺导致的机体能源补给失衡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有关人们营养知识的不足和独生子女溺爱养育则仍需要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和正确引导。

4)机体的介入性损害直接威胁着人体的健康,是削弱体质的一个明显因素。当前我国青少年所面对的介入性伤害主要来自3个方面:睡眠不足、环境污染和伪劣食品。减少家庭作业带来的压力,将环境污染和伪劣食品的治理作为当前整个社会的重要目标,将成为缓解青少年机体介入性损害的不二选择。

5)学校体育开展不力是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之一。遏止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颓势,需要从学校体育着手,否则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入门路径和关键。

猜你喜欢

机体体育运动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体育运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邓俊峰作品选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