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这把刀”
2018-08-01张帅
张帅
21世纪大数据成为关键, AI、IoT(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更符合人们的要求,传统的制造业、IT行业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
大数据并不像文档和数据库这样的传统数据,也不是简单的数据量,同样它的重点不在于数据。更准确的来概述,大数据更不像是技术,反而更像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生态系统。大数据涉及范围几乎包含了所有领域,不同的数据格式意味着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含义)变得更难,因为所有数据都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来提取处理。所以,大数据其实是为了应对如今的应用程序生成的各类海量数据而自然演进出现的方法,并且因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无数创业者投身这片蓝海。
大数据这片蓝海
据《2016年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大约为1038亿元,2015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92亿元。随着大数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数据所形成的价值正在快速提升。
宏观来看,基于多方利好的条件下,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政策的有利推动,以及企业用户自身基于对精细化经营的考量。大数据已经有了一批实践的用户,并且引来了多家投资人的青睐。
作为投资者,联想创投表示:“大数据与IoT、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一起构成了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价值链条。该技术链条与各传统行业紧密融合,将带来颠覆性的改造,会产生数倍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会。”而坚持以核心科技为投资目标的它,内部孵化了联想大数据,先后投资了HUTUTA(湖图塔)、中奥科技。
不过,大数据技术仍属于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创业公司创新明显欠缺,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并没有相关的技术实力,却乘着政府政策扶植的东风谋求发展,给行业带来一定的概念泡沫的情况。某记者曾评论道:“数据之所以显得能量巨大,是因为需要巨大的数据量为支撑,通过分析挖掘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才能得出最精华的结论。搞清楚水下,就是未来的机会所在。”
因为大数据,技术生态犹如“活动的巨人”,而前景目标使企业趋之若鹜。如果说大数据造就今日技术形态和未来,那么随之而至的,还有海水暗流,也正因无处不在的大数据,用户信息成为了黑色帷幕下的交易链。
大数据“这把刀“
因为大数据庞大体量的产业规模,致使如今领域中的乱象丛生,导致有大量人员从事着非法的数据流通和交易。
同样,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应当构建得重要体系,否则会和泄密门的Facebook一样,市值蒸发了360亿美元甚至更多,股价连续下跌甚至更久。
除此之外,打通数据“孤岛”后数据共享,是否安全?会带来什么样的隐患?灵长科技联合创始人刘颖权直言:“数据不单是软件应用的接口,也是硬件设备的接口,万物互联,使软体+硬件可以无所不在,如果再加上自我学习的AI,确实是像核武器一样的人类临界问题……。”
诚然,有多方科技大佬站队AI威胁论,而AI其实离我们很近,但又离我们很远,我们能够利用AI来享受生活,也有可能被AI偷偷地窃取着我们的思维。同样大数据的威胁离用户也很近,那么该如何确保“这把刀”是利于用户的好工具,而不是各大企业或者不法分子拿着用户数据来圈羊画地?
赛门铁克公司华东及华南区技术经理王景普强调:“大数据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在愈加严峻的安全形势下,同时保护原始数据和分析后的输出数据。这两种数据都非常重要,且非常有价值,也是黑客或网络攻击者所感兴趣的目标。”
所有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留下的数据,都可以作为大数据的计算内容,再配合配合云计算对所有数据进行的分析与计算,其数据信息几乎无处不在。赛门铁克建议企业采用安全防护与数据防泄露并重的方式,来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对每个可能进入企业的通道进行安全防护;对每个可能从企业出去的通道进行数据防泄露检测与阻断,这不仅要覆盖传统的终端、服务器、数据中心,还应该将防护范围拓展至IaaS云,以及SaaS云。
与此同时在欧洲,大数据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更是于今年的5月下旬,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各项条规指出了当今企业隐瞒用户对数据使用的行为,明确规定之后的违规者将被处罚,同时个人也有权要求企业删除关于自己的数据记录。
其实,企业加强数据安全,是最为基本的行为,因为企业有保管、维护用户隐私信息的义务,假如产品中留存的用户隐私遭受侵犯,企业责无旁贷。而政府作用于监管企业,是对于民众的一种保护,保护消费者的数据可以不被消费或者保证利用的透明度。双方呈现互补互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大数据的人才需求及培养
大数据为创业者提供了方向,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同样也因为不法分子的滥用,而使用户产生顾虑。中科天玑教育业务部产品经理马艳丽认为,大数据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法律意识素质。“技术是合法获利的手段,而不是违纪犯法的工具。”
但由于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培养周期长,成材率相对较低,因此人才供不应求和大数据人才培养成本居高不下,不过好在国内高校在积极进行大数据学术研究的同时,已经将大数据相关课程纳入培养體系。201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了3个学校的大数据专业,2017年有32所高校获批,2018年有248所获批,目前共有28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人才是必须的,不过中科天玑技术副总裁冯凯看来,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都能够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举例说到“在电信领域可以根据用户的互联网行为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形成大量有价值的标签数据,为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零售领域可以更好的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二者相互结合更能促进实时的用户消费推荐效果,使用户进入购物中心开始,根据兴趣进行优惠推荐,自动支付,自动积分,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
因此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融合与分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面对海量复杂的数据,要具备对数字高度敏感性、具有强烈好奇心,同时又不能局限于某固定领域。除了统计分析、分布式处理等技术以及工程、沟通交流等必备技术素质能力外,还要具备创跨界思维、对数据的敏感性与好奇心。
结语
大数据“这把刀”,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体验方式,也为公司、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样为投资人带来了投资方向,更为从业者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向。可以说,大数据生态,在为社会的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除了多方面的机遇,还有一系列的挑战所存在。为此大数据成为了国家战略部署的监管范围,而想要搭乘快车的,也只能遵循规则,与之并行,毕竟大数据“这把刀”并非谁都能够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