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期双侧睾丸癌1例报告
2018-08-01陈汉忠林富祥
陈汉忠,林富祥
(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 518001;2.惠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广东佛山 52800)
双侧睾丸肿瘤较罕见,广东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收治1例双侧肿瘤发生非同期,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38岁,因“右侧睾丸胀痛1月”于2017年7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胀痛,阵发性,无局部皮温升高,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全身发热等不适,于2017年7月20日外院行B超检查示右侧睾丸明显增大,未排除睾丸恶性肿瘤。我院门诊行盆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增强结果:左侧睾丸未见显示,右侧睾丸增大,大小约50 mm×36 mm,序列:14,层数7,其内信号欠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DWI明显弥散受限,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结论:左侧睾丸切除术后,右侧睾丸增大并信号不均匀,考虑占位性病变,精原细胞瘤可能性大(图1A)。门诊以“睾丸肿瘤”收入院。追问病史得知患者2009年2月17日(29岁)曾因左侧睾丸肿瘤于外院行左侧睾丸高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侧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未继续治疗,恢复尚可。目前患者已婚未育。无家族史。行患侧睾丸切除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见右睾丸分界不清,约为5 cm×3 cm,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回报:肉眼所见:送检组织9 cm×7 cm×3.5 cm,其中睾丸6 cm×4.5 cm×3 cm,切面见一灰白灰红肿物6 cm×4.5 cm×2.2 cm,实性,质中,相连附睾6 cm×1.5 cm×0.6 cm,切面暗黄,质软,相连精索长7.5 cm,直径1.5 cm。镜下所见:睾丸肿瘤,瘤细胞核圆形,核仁明显,胞质丰富且透亮,核分裂易见,排列呈实性巢状,间质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图1B)。免疫组化结果:PLAP(+++),CD117(+++),Ki67(40%),CD30(-),AFP(-),a-inhibin(+),符合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无进一步治疗,目前已随访4个月,患者恢复好,无诉不适,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
图1 睾丸精原细胞瘤
2 讨 论
睾丸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双侧睾丸肿瘤较罕见,占睾丸肿瘤的1%~3%[1]。本单位的比例为2.6%(1/38)。在所有双侧睾丸肿瘤中,7%~83%为非同期发生[2],大部分同期睾丸肿瘤是精原细胞瘤,其他的类型包括胚胎癌、畸胎癌和绒毛膜癌[3]。精原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约占生殖细胞肿瘤的35%~50%,本例报道也是双侧精原细胞瘤。通常为患者自我检测发现睾丸肿块,有时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阴囊的疼痛感有关。隐睾病史、Klinefelter’s 综合症、直系关系家族史(父亲/兄弟)、对侧睾丸癌和不育症是本病危险因素[4]。在一侧发生睾丸癌时,应警惕对侧睾丸肿瘤的发生;另外,有报道指出对侧睾丸癌发病时间50%在单侧发病的5年内,其余多在10年内[5]。
本病诊断并不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是有用的肿瘤标志物。超声在睾丸肿瘤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睾丸肿瘤典型超声表现是:圆形,边界清晰,低回声,均质肿块,不含结石和囊性变[3]。但确诊需要靠病理和免疫组化。
非同期双侧睾丸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5%。对于有生育需求的睾丸肿瘤患者来说,自精保存问题应予关注,需向患者交代。另外,对于青年男性患者,睾丸假体植入有助于降低患者自卑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