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届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二)

2018-08-01广东欧远强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3期
关键词:题干材料

广东 欧远强

24.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这一变化的出现说明了 ( )

A.青铜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B.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C.文化发展注重因地制宜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5.司马迁撰《史记》是为“述往事,思来者” “成一家之言”,范晔著《后汉书》则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欧阳修编《旧唐书》和《五代史记》希望达到“垂劝戒,示后世”的功效。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编纂者 ( )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个性思考

B.积极帮助统治者实现政治意图

C.重视历史得失的总结和发展

D.传递自身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

26.表1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单位: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类型 中唐 晚唐 宋贡茶州 17 17 6产茶州 43 69 582贡茶州所占比重 39.35% 24.64% 1.03%

A.饮茶习惯的平民化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皇权势力走向衰落

D.市民阶层的扩大

27.明代中叶时期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李贽 ( )

A.追求个性和人格独立

B.揭露宋明道学的虚伪性

C.得到士人普遍的赞誉

D.肯定人的私欲的合理性

28.1877年,基隆八斗煤井在全面投入生产时,福建巡抚丁日昌曾计算成本,用机器生产“每吨煤约在一元三角,运至香港每吨可值五六元,计每吨可得剩余三四元”“倘若将台湾民矿,一律由官买回自办,……公家之利无穷。”这一设想旨在( )

A.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B.减轻国有煤矿业的成本

C.增强官办煤矿业的竞争力

D.推动民办煤矿业的发展

29.图 2为 1914—1922年 中 外大事简表。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图2

A.一战影响中国近代历史

B.民族矛盾转为主要矛盾

C.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无产阶级走向成熟

30.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一举措从侧面反映了 ( )

A.国民党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B.中共政治策略开始发生了新的转变

C.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侵华步伐

D.中国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

31.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系列的发展表明 ( )

A.私营企业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

B.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的肯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走向深入

32.对古代希腊人来说,人是城邦的动物。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反映了古希腊 ( )

A.民主政治影响思想的发展

B.提倡理性思考、关注社会现实

C.道德教化受到了普遍关注

D.重视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

33.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谈到英国革命时说:“这场斗争从来不是君主专制和共和制的斗争,用兰克的话来说,‘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这场斗争 (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B.明确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划分

C.进一步冲击了传统贵族的特权

D.使国王成为了“统而不治”的“虚君”

34.1928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到社会主义的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农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反映了当时苏联的农业变革 ( )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满足了高速工业化的需求

C.存在规模和速度上的“大跃进”

D.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35.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成立了“和平队”,用于维持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和平及加强友谊,并且与拉丁美洲国家一道建立了“进步同盟”,在拉丁美洲推广“土地改革”。肯尼迪政府的这一做法 ( )

A.加剧了战后国际局势的紧张

B.直接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出现

C.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反映了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他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或罗马那样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这也使得秦获得了统一的土地与稳固的统治,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帝国的影响力。建立的秦帝国使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有着两千年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等

材料二1787年,费城召开了一个制定宪法的会议……与会代表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意见几乎完全一致。第一,建立一个比较强有力的政府,以便有力量偿还公债、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秩序和镇压人民反抗,国家有权力征税及调整对外贸易、洲际贸易……由于总统由各州的选举团选举产生,参议员也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故各州的主权在联邦政府中实际上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可以有效地防止中央权力的专制化。……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将其否决;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可任命最高法院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由于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帝国制度建设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15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技是科学与技术,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统称,它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比于权力和资本,科技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是最直接的,是二者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正是由于近代以来科技的进步,人类才确立起对自然的统治地位,以致信仰“科技万能论”。资本时代的科技是悬于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突破人类设定的边界,从而走向一种科技的悖谬。应当指出,现代科技这种“错误地支配人类行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指导下不合理的伦理实践”……

——摘编自薛勇民《当前生态危机的科技理性批判》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以来的世界与中国”提炼出某一论点,并对论点进行合理的阐述。(要求:论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选考题:请考生从45—4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初步奠定了八旗制度。入关后随着八旗“份地”大量的丧失与转手,越来越多的八旗兵丁丧失了从土地获取收入的经济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使八旗兵丁得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征服战争,清廷一入关,即制定旗饷政策。而重大变革的另一项,是建立驻防八旗制度。……清朝建都北京,本着“居重驭轻”的用兵原则,将八旗精锐半数驻于京城,是为禁旅。同时亦不忽视对广大地方的控制,做法是在全国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疆海防,派遣八旗长期驻守,以控扼京师以外所有最重要的军事据点,是为驻防。这样一支不仅常驻于边疆,而且常驻于腹里内地的制度化的武装力量为历朝所未有,是满洲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主要工具。八旗的衰落与清朝统治的衰落是同步的……清朝在19世纪出现统治危机,其明显的表现,就是兵力的衰落,而这种衰落又以八旗武力的衰退为主要标志。

——摘编自定宜庄《清朝靠什么打江山、坐天下:八旗制度兴衰始末》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八旗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八旗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逐渐瓦解,而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建立,这也为中国寻求国际化,谋求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由于交战列强在中国各有势力范围存在,使得中国随着一战的爆发,迟早会被卷入战争的漩涡。一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与此同时,由于战争局势严峻,英、法、俄急需外援,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正式向德、奥两国宣战,并立即宣布废除与德、奥两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复德、奥两国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款”。中国参战首开从鸦片战争以来收复国家主权的先河,显示了中国利用外交进入国际社会,成为平等一员的良苦用心。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他们的行动把“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赢得了道义的胜利,为之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顾维钧系起草“国联”宪章的15人委员会成员之一,对宪章的撰稿,贡献颇多。

——摘编自姜良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7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晚清时期至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几千年的帝制从中国彻底消失,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另一方面,封建复辟野心家的代言人则一味复古,用古代的文化糟粕来抵抗新文化的构建。即使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沿思想,也存在“废除汉字”“少读中国书”等偏激之论。在这样的背景下,章太炎先生的思考,是渴望开辟出一条既从中国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又能站在世界发展前沿的现代道路。他在对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的近观远望之中,在综览古今中外学术高峰的论著里,潜心地寻找一种激励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一种可以称为“信仰”的“道”。他与全盘西化派截然不同的是:他不是只把民族的希望寄托在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达和生活的富足上,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如何锻造一种使国家强盛的民族精神。这种思考带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重要的不是那些具体的设想,而是其中显示出的,对中国文化自信和自强的理想光芒。面对今天所走的盲目西化、道德滑坡的弯路,我们怎能不服膺于太炎的远见卓识!

——摘编自王宁《“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太炎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思想的特点。(7分)

参考答案:

24.B【解析】从“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到“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体现了周天子权威的下降,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A、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不选D项。

25.D【解析】从“述往事,思来者” “成一家之言”“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垂劝戒,示后世”可见,这三者都在编撰文献中传递自身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6.B【解析】从表中可见,从中唐到晚唐再到宋朝,贡茶州在产茶州中的比率迅速下降,到宋朝仅为1.03%,从中可以得出,越来越多的茶叶并非作为贡品供王室贵族消费,而是流向民间供普通民众消费。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有着重大的关系,故D项正确;饮茶习惯的平民化是贡茶州在产茶州中的比率迅速下降的表现,而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看不出贡茶州在产茶州中的比率迅速下降是否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皇权总体是在不断加强的,故C项错误。

27.A【解析】题干的主旨意在说明李贽否定孔子的权威,体现了李贽对个性自由与解放的追求,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

28.C【解析】题干主旨意在说明福建巡抚丁日昌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利润,主张台湾所有民矿一律由官买回自办,其目的是增强官办煤矿业的竞争力,故C项正确;A、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减轻国有煤矿业的成本仅是其直接目的,而不是其最终主旨,故B项错误。

29.A【解析】从图表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利76万两白银”“1922年大生纱厂开始转盈为亏”等可见近代民族工业与一战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一战影响中国近代历史,故A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矛盾逐渐转化为主要矛盾,图表时间为1914 —1922年,故B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C项错误;D项内容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0.C【解析】从题干中看不出国民党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故A项错误;“八一宣言”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反蒋”走向抗日,体现中共政治策略开始发生新的转变,从侧面也反映了随着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侵华步伐,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红军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故D项错误。

31.D【解析】题干中没有涉及私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A项错误;B项仅能概括“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无法概括其他信息,故B项错误;2008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题干的主旨意在说明国家对私营企业的认识不断发展,说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故D项正确。

32.A【解析】题干主旨是说城邦民主制度影响了公民的道德水平,故A项正确;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过于绝对。

33.B【解析】从“用兰克的话来说,‘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斗争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故B项正确;珍妮纺织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故A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进一步冲击了传统贵族的特权,故C项错误;19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国王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故D项错误。

34.D【解析】从“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农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可见苏联农业变革推动了苏联农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看不出农业是否满足工业发展需求,故B项错误;从“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可见苏联农村存在着对规模和速度方面的“大跃进”,但是题干主旨是“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农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改变了苏联农村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故C项错误;本题选D项。

35.A【解析】题干主旨是说,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成立了“和平队”,表面上用于维持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和平,实质上是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这必然会加剧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故A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看出这一做法是否直接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出现,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随着欧洲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逐渐受到了冲击,故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41.(1)表现:设立包括郡县制在内的中央集权制;重视依法治国。(4分)

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的中国皇权时代的政治基础;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秦朝依法治国对后世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等。(6分)

(2)异同:

同:加强中央集权;创立新制度。(两点4分)

不同:中国是加强皇权,而美国实行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3分)原因:①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秦始皇受到法家思想影响等。(两点4分)②美国成立初期实行的邦联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成为与会代表的共同愿望;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工业化有所发展等。(两点4分)

【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表现,从“设置郡县”“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并结合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史实可以组织答案。第二小问考查影响,从“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帝国的影响力”“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并结合所学的中央集权制确立的影响可以组织答案。

(2)第一小问考查异同,从材料二“建立一个比较强有力的政府”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目的和特点可以归纳其相同点,从材料二“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将其否决;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可任命最高法院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的目的可以归纳出其不同点。第二小问考查原因,根据材料一“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和材料二“1787年,费城召开了一个制定宪法的会议”等,联系所学的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可以组织答案。

42.示例: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中国利益的基础上的。(3分)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它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并使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从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美苏两国为了维护各自霸权,均使用当时的最新科技进行军备竞赛,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的正常发展。可见近代以来科技的进步虽然给世界带来了发展,但也是建立在牺牲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拉地区的利益之上的。(9分)

【解析】第一步明确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尤其是要“论点明确,中外关联”。第二步提炼观点,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突破人类设定的边界,从而走向一种科技的悖谬”等可见,作者认为科技的发展走向了极端。考生作答时,可依据作者的观点进行判断,给予观点肯定或否定,或两者皆有。第三步论述,如果选择肯定作者的观点,则围绕“近代以来的世界与中国”提炼出具体论点,如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中国利益的基础上的,然后结合三次革命对欧美、中国的影响来进行。第四步归纳总结并升华观点。

45.(1)特点:历经时间较长;逐渐完善;注重制度创新;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等。(答出四点可得8分)

(2)影响:推动了清王朝的迅速兴起;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后期逐渐衰落,危及国家统治等。(7分)

【解析】(1)由材料关键信息“清入关前,入关后”“即制定旗饷政策。重大变革的另一项,是建立驻防八旗制度”“是满洲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主要工具。八旗的衰落与清朝统治的衰落是同步的”等概括答案。

(2)由材料关键信息“这样一支不仅常驻于边疆,而且常驻于腹里内地的制度化的武装力量为历朝所未有,是满洲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主要工具”“清朝在19世纪出现统治危机,其明显的表现,就是兵力的衰落,而这种衰落又以八旗武力的衰退为主要标志”等概括答案。

46.(1)背景: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一战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英、法、俄三国支持中国参战。(8分)

(2)影响:中国参战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大国强权政治背景下,中国不可能改变自身的国际地位等。(7分)

【解析】(1)由材料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逐渐瓦解”“一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由于战争局势严峻,英、法、俄急需外援,支持中国参战”概括答案。

(2)由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参战首开从鸦片战争以来系统收复国家主权的先河”“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他们的行动把‘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赢得了道义的胜利,为之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并结合近代中国国情概括答案。

47.(1) 原因:各种社会思想相互碰撞;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的推动等。(答出答案中任意四点可得8分)

(2)特点:尊重国情并站在世界发展前沿;以探索国家强盛的民族精神为主;影响深远、远见卓识;反专制、求民主等。(答出三点以上可得7分)

【解析】(1)由材料关键信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另一方面,封建复辟野心家的代言人则一味复古,用古代的文化糟粕来抵抗新文化的构建”并以“晚清至民国”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联系到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发展、西学东渐等史实组织答案。

(2)由材料关键信息“开辟出一条既从中国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又能站在世界发展前沿的现代道路”“潜心地寻找一种激励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我们怎能不服膺于太炎的远见卓识”并结合所学章太炎革命思想等知识组织答案。

猜你喜欢

题干材料
数字算式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生活语境下物理题干的误读分析
新材料作文如何巧妙引述材料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