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三中全会” 抓住复习热点

2018-08-01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3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改革

江苏 王 斌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十九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热点是历史命题不可回避的要点,也是沟通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备考时,不仅要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三中全会”的相关热点,还要整理相关材料,把热点与“考试大纲”有机地结合起来。

【热点聚焦】2018年2月26日至28日,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会议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党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是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使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推动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复习指导】此热点与高考对应的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具体内容有五个方面:①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④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体分述如下:

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梳理】①“一五”计划:时间、基本任务、特点、成就。②三大改造:时间、概况、意义。③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时间、决策、意义。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时间、主要标志、影响、纠正、经验教训。

【疑难解析】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建设地点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对于三大改造,教材叙述较为简略,重点需要理解其意义。注意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表述,明确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可能涉及材料题,注意其教训:“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经济建设速度、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考点梳理】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转折点、新起点。

【疑难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伟大历史转折,复习时除了要记忆会议决策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其意义“伟大转折”的表现: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梳理】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开始的标志、形式、意义。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改革的中心环节、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方式)、意义。

【疑难解析】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对该部分知识要高度重视。比如,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时,要结合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来进行思考,要注意农民得到的是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是土地所有权;其意义是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改变农村面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体制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外,要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梳理】①创办经济特区:创办时间、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分布。②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时间、主要分布城市、意义。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时间、分布地区。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时间、意义。⑤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具体过程可梳理如下: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疑难解析】本考点要求比较具体,因此复习也须具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时,要明确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并结合史实,说明其形成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有何本质不同。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点梳理】①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时间、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计划与市场的问题)、意义。②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原则具体化;中共十五大——提出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具体过程可梳理如下:

【疑难解析】1992年,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复习时既要厘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更要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影响。

【模拟演练】1.下表是中国农业产量的增长率统计表(以年%计算),其中农业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 ( )

项目 年份1953—1957年 1958—1965年 1966—1978年 1979 —1982年 1983—1986年粮食 3.5 0 3.5 3.9 2.5棉花 4.7 3.1 0.2 13.5 -0.4油料作物 0 -1.8 2.8 22.7 5.7甘蔗 7.9 3.2 3.6 15.0 8.1肉类 3.3 4.1 3.4 12.1 9.2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

C.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下表是中美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1978年后,促使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因素有 ( )

年份(年) 1972 1978 1981 1986 1988数量 0.92 11.89 54.78 80 135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②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③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增大

④美国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据IMF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按美元汇率计算),超过美国的22.5%。预计2018—2020年间,中国经济增速虽将放缓,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将达到28%(按美元汇率计算)。这说明 ( )

A.中国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

B.美元不断贬值丧失支付作用

C.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D.美国经济下滑退出世界舞台

4.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走过了四十个年头,经济体制的各个层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上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居民平均收入也向中等收入水平迈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新的探索”四个阶段。时间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自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是框架构建阶段。自中共十六大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是体制完善阶段。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进入新的探索阶段。

——摘编自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和启示》

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资金、日趋完备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以及不断增强的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也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汪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标探索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实施的重大举措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据材料分析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对深化改革产生的影响。

5.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从那时起,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每届“三中全会上”,推出了一个个事关全局宏观战略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中全会”关键词:

材料二不仅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是怎样实现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重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并分析我国改革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道路”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1.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根据表格内容,首先判断农业产量快速增长的时间是1979—1982年,联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即可判断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故A项错误;对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开始于1960年,故B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故D项错误。

2.A 本题考查中国外交与对外开放内容。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与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都有助于中美贸易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增大与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关系不大,美国经济在20世纪七十年代处于“滞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故A项正确。

3.C 题干材料叙述的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率,A项不符合题意;美元不断贬值,但是没有丧失支付作用,B项错误;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C项正确;美国“退出世界舞台”的说法有误,D项错误。

4. (1)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镇——内城省会开放城市。

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参与全球化提供有利条件。

5.(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特点:由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由经济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改革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改革之路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试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