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职宝石鉴定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31阮耀华
阮耀华
摘 要 文章对思维导图在高职宝石鉴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和研究。思维导图在宝石鉴定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职教育 宝石鉴定课程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根据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创造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模拟人类大脑思维模式,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某一知识点以关键词的形式位于导图的中央,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进行放射状的思维联想,[1]见图1。它可帮助使用者提高记忆力,激发想象力。
目前思维导图是欧美国家常用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在这些国家,人们对思维导图的研究比较普遍,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我国有关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中的研究刚起步,大多研究处于引入和介绍阶段。本文探索思维导图引入高职宝石鉴定课程,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高职宝石鉴定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 高职宝石鉴定课程特点与课堂现状
宝石鉴定课程是高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体系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宝石鉴定课堂是教师应用讲授法传递宝石鉴定的理论知识,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在实训室中完成实践部分。
宝石鉴定课程理论知识点多,学习过程中遗忘率高,会出现学后忘前,实践中会出现忘记理论知识的情况。宝石鉴定课程的众多知识点关联性强,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层次,缺乏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理解。在面对知识点和需要理论知识支持的实践时学生往往会感到头绪乱,无从下手。学生感觉宝石鉴定课程学习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低,对知识点遗忘快,使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3 在高职宝石鉴定授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3.1 确定应用思维导图的知识点
为了提高宝石鉴定课堂的有效性,要避免低效填鸭式的讲授法,应使用绘制思维导图、小组讨论、教学演示、有效提问、头脑风暴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选择一种或几种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宝石鉴定课程中“晶体与非晶体”、“光的基本知识”、“宝石的光学特征”、“宝石的力学特征”、“宝石的颜色”、“偏振光与宝石”这几个知识点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
3.2 宝石鉴定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
3.2.1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教师在课程开始便介绍思维导图的特点,以及绘制方法。思维导图可以使用手绘或Mind Manager、X mind、Inspiration、Personal brain等软件制作。在早期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主题下面有哪些次主題,并在黑板上展示。再由学生补充次主题下的细节,见图2。对于细节的补充可以是独立的个人任务,也可以是小组任务。有时教师也可以展示针对同一内容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供学生查找遗漏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待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绘制后,教师布置任务便只给一个中心主题,由学生发挥。
3.2.2 个人独立制作与小组合作制作共同应用
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模式主要有两种,既个人独立制作与小组独立制作,教师在课堂中起着指导监督和评价成果的作用,见图3,图4。对于内容相对简单或需要个人总结复习的内容安排个人独立制作思维导图,如“电磁波”或“宝石或晶体与非晶体的复习”。而对于知识点较为复杂的内容则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更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不容易遗漏细节知识点,如“偏振光与宝石”。
3.2.3 重视分享与评价
在学生每次完成思维导图后,均在全班范围内随机点名分享。分享的同学(小组)先进行自我评价后随机抽取其他同学(小组)进行同伴评价,最后老师补充评价。点评均围绕着思维导图的逻辑性、次主题及细节内容的准确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与评价的环节有机会让学生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在具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能从互评和教师评价中观察到自己(小组)的不足。学生在观察其他同学(小组)的成果时,对方优秀的地方可以借鉴,对于自身遗漏的知识点可以补充,有利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同时观察到对方的失误同时也是对自身提醒。这个在相互比较的过程,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成果展示、同伴互评环节均是随机点名。这就让学生(小组)制作思维导图和观察别人思维导图的时有种“我有可能被老师点名”的紧张感而认真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评价教学效果,更易把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改进教学。
4 讨论
(1)思维导图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传统的宝石鉴定课程,采用“填鸭式”讲授法。学生只是单纯听,参与度低,授课效果差。有效的学习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知识。通过课堂上的制作思维导图,使学生、交流、评价、反思、总结。在相互分享、相互比较、相互修订思维导图中学生的知识在不断的修正中构建。这个过程使得学生“动”起来,从原来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参与课堂。
(2)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一致认为,思维导图发散式的构图方式符合大脑的思考方式,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让松散的知识变得更加紧凑,还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学习不再那么枯燥。曾经让学生很头疼的知识点变得容易记忆,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宝石鉴定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3)思维导图展现的关联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的主题、次主题和细节内容依次展开,这种树枝状结构可以帮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脉络关系进行梳理。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样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查找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4)思维导图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来解决鉴定问题。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用已知的知识探索未知的宝石问题,这也是教师展开宝石鉴定教学的意义。
(5)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中个人的知识覆盖范围较小,并且难免存在纰漏,因此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不完善。在小组学习中大家共同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对其他小组的思维导图优缺点进行点评和借鉴,由此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全面和深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英]托尼·巴赞(Buzan T).思维导图:放射思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4:4-5.
[2] 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