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2018-07-31常玉杰
常玉杰
摘 要 新课改以来,许多学科教学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的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一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数学理论的人文价值。另一方面,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的满足了新课改高标准的要求。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教师采用课堂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是必要并且可行的。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方法及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提问
从新课改颁布、实施以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也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加固学生的知识宝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形象及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学会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在师生、生生之间完成对话后还能够发现一些共有或特有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达到了数学教学所要求的目标。下面就如何展开科学的课堂提问方式进行简单探讨。
1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
在规划设置课堂提问的问题时,教师应依据课堂实际状况以及教学内容作合理有效的设计,并根据期待完成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以及课堂实际选择最优的问题情境。教师如果能选择符合学生及课堂实际的角度,就很容易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景,再结合实际状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型,从而引起学生对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学生就会很容易地领会从某一个知识点到整个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从而就能收获到教师期待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使得学生更加困惑而课堂更加沉闷。如我在讲授“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课题时,我首先根据学生理解程度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框架结构,观察房梁的任意一条直线和地面的任意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由于学生都沉浸在问题情境当中,故而他们每个人都会认真地去看、仔细地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那么,这些想法和见解是否正确,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和课堂上,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探索的欲望,如此,这堂关于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新课就有了很好的开头,那么此课所期望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如果没有问题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困惑就越来越多。再比如,在上集合的概念这节课的时,在对“集合”这一概念做出定义之前,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大家挑出我们班上个子比较高的同学”,这时学生就会非常 ,那我再提问“请班里身高在185cm以上的同学举起手来”,这时学生就会在我给出的两次提问中理清头绪,找到答案。在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就会很快走进课堂,走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里,然后很顺利地完成课前预期的教学目的,最终使得学生汲取到知识的力量,达到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2趣味提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其设计要富有趣、有味、有特点,这样就达到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就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还非常高兴地进行思索,在快乐的思考中获得知识。教师要将教材和知识点结构体系结合起来,着眼于设计构思巧妙课堂提问,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热烈而富有激情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产生疑问、解除疑问的过程中收获新的知识并且锻炼思维能力,并因此感受到思考与获得知识的欣喜、满足。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这一章时,假如教师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把一张八开纸对折,之后再对折,依次对折上100次,有科学论证这时这张纸厚得堪比珠峰,你们相信这个论证吗”那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问题吸引了过来。假如紧接着提出另外一个与课堂内容更接近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知识验证此话的真假?老师将要讲授的等比数列将会告诉你事实。”学生的兴趣立刻就被课堂牢牢捕获,这是由于学生凭自己的感觉是不会相信那么一张薄薄的八开纸竟会被折得堪比珠峰,学生就迫切的想搞清楚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种带有趣味的提问将学生的身心导入问题情境,将他们的兴趣捕捉,使得学生整堂课都带着饱满的热情,这样,这节课就有了更深的含义,即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传授了知识。
3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数学课堂教学,为着要使学生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则须给予机会使他们进行思考。最简便的是一个问题的发出。但是所发出的问题,不是授课教师突如其来的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意见,而是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已经构建好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罗列出的知識点,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有难度的知识点展开趣味提问,这些趣味提问要达到一个预期的目的。如果要拓展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则以求异答案的问题为优。求异的答案就是要学生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异答案的课堂问题,会成为引起整个班级讨论的起点。教师为了顺应教学情境,发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探讨,这是行得通的。但在正常的授课情况下,教师问题的发出,并不是没有目标的。在教师发问之前,会考虑到很多情况,不论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材内容,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困难、进度、以及评价等方面的检验与推动,这些都是教师发出问题的理由。
4结语
高中数学追求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深入启发而不是单纯对某个公式或者定理的死记硬背。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注重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顶。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要留意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或者思维过程,用简而有效的问题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擅长发现问题,热衷解决问题,从而有终身获益的数学学习和运用能力,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