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就科技创新的“能量场”

2018-07-31陈伟龄张宁

群众 2018年13期
关键词:独墅湖科教苏州

陈伟龄 张宁

如同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因素,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化也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政府做好引导、服务,人才、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的主力军协同合作,形成良好的、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地。

作为科技创新的“能量场”,园区经济是江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如何做好从工业集中区到创新发展能量场的角色转换,是园区面临的时代课题。这需要园区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更优的创新生态系统。

“西有硅谷 东有慧湖”

2018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印发实施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方案,将整个辖区划分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中央商务区四个板块,构建区域板块发展新格局。

其中,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定位是: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合作办学为特色、以协同创新为方向,高质量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聚、新兴产业发达、高端人才荟萃、创新生态完善的科教协同创新示范区。

一直以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都是苏州工业园区乃至苏州的创新高地。其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给苏州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

“西有硅谷 东有慧湖”,这是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提出的概念。慧湖即独墅湖,代表着智慧的集聚。自2002年成立以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经历了高等教育创新、科教协同创新、创业发展创新三个阶段,越来越有硅谷创新创业集聚区的特质。

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波士顿128公路模式、斯坦福大学与硅谷模式的发展经验,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大量集聚为支撑,打造了一个产学研一体融合的“东方硅谷”。

在这里,集聚了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9所中外知名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达7.8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名校区”;先后引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电子所苏州研究院等12家“国家队”科研院所;拥有近250个研发机构和平台,4000多家高科技企业,12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高校、科研机构、人才、企业等创新资源的不断聚合,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使独墅湖不仅仅是高校云集的人才蓄水池,更是汇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行业巨头的“东方慧湖”。

而今,工业园区板块调整的机遇,更加强化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原有的资源禀赋和创新功能,也必将使其能为未来的发展整合更多的“腹地资源”,在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上获得更多的支撑。

传统边界的打破与重塑

美国硅谷是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与工业园充分互动、彼此推进的典型样板,其成功经验便是打破科研创新和企业发展、产业升级之间的边界,实现了产学研的跨界融合、无缝合作。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正是需要打破原先创新资源“碎片化”的分割状态,真正做到跨界合作、多方协同和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全价值链的共赢。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突破了传统产业升级的束缚,全力打通高校、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之间的隔阂。其产学研合作模式已十分成熟,高等教育资源、科技园区和高科技企业紧密结合,形成了从教育、创新到产业发展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链条,并把创新的国际化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

园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此。

在生物医药领域,冷泉港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2008年,其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分支机构——“冷泉港亚洲”,落户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冷泉港亚洲系列会议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经过8年多的运营,已被公认为亚太地区学术质量最高、涵盖领域最广、年会务量最大的生命科學交流平台。目前举办了130多场学术活动,吸引了全球万余名科学家和生物医药高端管理人员,包括12位诺奖得主、400多位各国科学院院士。众多顶级人才因冷泉港亚洲入驻园区,极大促进了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领域,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立了人工智能创新及产业化中心,计划通过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打造“人工智能生态圈”,从而催生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落地。

纳米技术应用方面,早在2010年,苏州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首个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随后成立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泛从全球集聚高校和人才资源,合作开展世界前沿领域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2016年,吸引了顶尖“纳米牛人”杨培东院士回归苏州。

通过持续发力人才供给、平台支撑、政策支撑、资本汇聚以及城市环境等要素,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大力营造创新成果孕育成长的“创新生态圈”,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政府扮演好“店小二”的角色,为企业、人才做好服务,提供软件、硬件的支持。如对三大产业给予五个“一”支持:瞄准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国资公司,设立一个基金,打造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会展,加上一个底层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

没有“围墙”的创新生态圈

为实现资源共享、加速创新碰撞,2015年,园区成立了“苏州独墅湖高校发展联盟”,共同推进区域高校资源共享、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国际学生培养、高校成果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工作。

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城”。学校与学校之间不设围墙,也不需要刷门禁卡,所有人员自由出入。大学城还建有公共的宿舍区,使来自不同大学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住到一起,相互交流学习。园区仁爱路不足千米的马路两旁,云集众多国内外名校,行走其间,稍不留意就从一个学校走到另一个学校。

大学城里还有一所特别的苏州独墅湖创业大学,为有意愿创业的创业者提供培训与服务,打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围墙”。创业大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整合区域内高校、科技孵化器、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等资源,形成资源丰富的导师库、课程库、项目库、企业库和载体库,已逐渐形成培训、教育、人才、企业、孵化、投融资等各类创业服务要素有机集聚的创业生态圈。

不只大学城,在企业办公楼和写字楼之间也不设围墙。园区设有公共的就餐区,方便人员交流。还会定期举办主题活动,为企业人员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园区希望打破这些围墙,鼓励开放式的文化。

湖畔论坛是独墅湖乃至苏州市的知名文化品牌,在2012年和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讲坛”。论坛创办于2006年,秉承“智慧分享、价值创造”的宗旨,开设学术百家、文化聚焦、商界纵横、政坛风云四大系列主题,致力于打造苏州、园区的学术文化和高端思想交流平台。至今已开讲121期,主讲者有诺奖得主、国内外院士等来自各行业的知名人士,吸引听众近4万人,为打造“非凡城市、美好园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丰富的创新资源,便捷的生活和产业服务,高端的文化资源品牌,使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为创新发展的丰厚土壤,吸引了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来此创新创业。

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有想法没钱”的创客和“有钱缺想法”的投资人齐聚一堂、互相出谋划策,也许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谈成了千万元项目。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独墅湖科教苏州
风起独墅湖
《科教导刊》征稿函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更 正
科教之窗
苏州市政绿化工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