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坏脾气的领导相处
2018-07-31张旭
张旭
前几天,正在口腔医院实习的侄女忽然病倒了。我去医院看她,她告诉我,她已经崩溃了,再实习下去,她就要去精神病院了。原来,她遇到了一位脾气非常暴躁的实习导师,他对于下属的失误几乎是零容忍,经常会骂手下“废物”“笨蛋”“蠢材”之类的话。实习生本就技术欠佳,在导师这样严厉的斥责中工作,更是胆战心惊。侄女觉得受到了侮辱,没有自尊可谈,对自己的技术、职业甚至人生充满了怀疑。相信许多职场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每次开会时,只要业绩出问题了,领导就会大发雷霆,桌子拍得震天响,把下属骂得狗血淋头,以至于每次开业绩汇报会之前,员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觉得压力山大,不知道会不会引爆地雷。
理解万岁
领导脾气坏,这在员工看来早已是正常现象。中国人在整体上都有些冲动型人格,而在权力位置之上,就尤其如此。遇到这样的领导,光有一颗玻璃心可不行,我们要理解他在做什么。不可否认,很多时候,领导是通过对员工的呵斥来刺激其努力工作,正所谓恨铁不成钢,这可以算是一种退行式的管理手段。退行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用孩子式的发脾气方式来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同时降低焦虑,这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但长久来看只能让团队士气低下。
比如领导在发脾气之后,业绩就会上涨一些,可是当领导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脾气,业绩又开始不景气。当这样的做法成为了常态,就不再会有效果,而那些最优秀的员工,也得不到正确的激励和足够的空间,最后会导致留在公司里的,都是皮糙肉厚能力欠佳的人。
当然,事物是有两面性的。脾气大的领导,意味着他对员工的要求严格,有利于员工能力的提升。杰克·韦尔奇曾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十大最强硬的老板”之首。有人称他使用提问题的方式是在“批评”“贬损”“取笑”“嘲弄”他的下属。但GE却被称之为“人才机器”,有人估计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里,大约有170多位CEO是从GE中出来的,这与韦尔奇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据称微软的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对完不成任务的员工骂粗话、对着不能迅速领会他们意图的员工讽刺挖苦也是常有的事;戴尔电脑的迈克·戴尔更是IT业的著名“恶人”。
韩国三星的崛起,就是从裁员开始。李健熙废除了从日本学来的年功序列制和终生就业制,一次性裁员30%,然后引入末位淘汰制。李健熙说,如果真的爱你的下属,就考核他,要求他,高要求,高目标,高标准,逼迫他成长!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低标准,养了一群小绵羊、老油条、小白兔,这是领导对下属前途最大的不负责任,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无知和懒惰。
当然,并不是说乱发脾气或爱发脾气的领导就是好领导,准确说应该会发脾气,发脾气发到什么程度,发完脾气以后如何处理等。一旦领导落入了角色的陷阱,想当然地乱发脾气,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角色陷阱
当领导发出无用的大声时,作为员工,就要发出有用的声音,比如:“你说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你觉得我们还缺什么?”“这个风险挺高的,你确定我们不看吗?”当领导终于反应过来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是您提醒了我们这个方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马上去执行。”“我们的团队真的很给力,还是您领导有方。”
但面对领导过分的行为,要采取另一种解释和对应方案。这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内的人格有关。有时候,领导的行为,本身是一种霸凌的行为,是一种权力的滥用。在公司里,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关于这个角色的规则。“角色与规则”被滥用的时候,即是情境性的恶。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1971年夏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们在大学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完成14天的实验。这些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部分,12个人扮演警察的角色,另外12人充当囚犯的角色,实验时每组只有9人,3人后备。实验模拟真实监狱环境,囚犯分别被“警车”押送到监狱,然后被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囚服,右脚戴脚镣。和真实监狱类似,囚犯志愿者被关在监狱后就不能自由行动,3个人住一个小隔间,只能在走廊放风,每个人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充当看守的志愿者,没有进行培训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看守3个人一组,每组工作8个小时,三组轮换。
实验开始的第一天晚上,看守就在半夜吹起床哨,让囚犯起来排队,以验证自己的权威是否已经树立在囚犯志愿者心中。他们惩罚囚犯的时候会命令囚犯做俯卧撑,为了增加惩罚力度有时候还骑在囚犯身上。第二天一早,囚犯们就开始抗议,他们把监狱小隔断打通,用床堵住监狱门不让看守进来。
换班的看守看到以后非常气愤,认为是之前一轮的看守对囚犯过于仁慈。他们用灭火器喷射囚犯,扒掉囚犯衣服,揪出带头捣乱的囚犯关禁闭,并恐吓其他囚犯。但看守很快意识到问题,3个人无法妥善管理9个囚犯,于是他们找了反抗活动中3个罪过最轻微的人,单独把他们放到一个隔间里,给他们比其他囚犯更好的待遇,可以穿正常衣服,可以刷牙,吃更好吃的饭菜。半天后把他们放回到其他狱室中,再把带头捣乱的三个也放到优待的隔间里。囚犯于是相信这三个人因为告密才得到好处,不信任开始在囚犯志愿者中传播。
期间,有一位囚犯志愿者因精神濒临崩溃,教授不得不释放他。后来,看守无意中听到囚犯们有越狱的传言:之前被释放的囚犯会带领一群人来解救他们。于是看守和教授共同制定了一个计划,先把犯人脑袋套住,转移到其他地方,然后一个人守在腾空的狱室,等待解救者,并告知他们实验已经结束,然后再把囚犯转移回来。从这以后看守对待囚犯更加严酷,经常不让他们休息,做各种卑贱的工作,想出各种方法来惩罚他们。有时候看守不让犯人上厕所,他们只能使用小屋里的水桶,而且還不按时清洗,让各种气味充斥在囚房里。
一个实验组织者从录像中发现,看守在夜间往往会对囚犯更加残暴,使用各种龌龊的手段折磨囚犯,因为他们以为半夜的时候没有人会关注他们的行为。哈佛大学一个前来参观的教授,看到犯人被戴着脚镣连在一起,脑袋上套着袋子看不到东西,还被看守吆喝著在厕所里跑来跑去。她感到相当震惊,强烈抗议实验不能这么虐待志愿者。教授这时也才清醒过来,随后终止了实验。
或许我们会困惑心理学教授为什么会如此迟钝,但是在那名抗议的教授之前已经有50人参观过实验监狱,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过异议。这个试验中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无法自拔,不管是虐待者还是受虐者,甚至于主持实验的教授也被卷入其中,成了维持他那个监狱秩序的法官形象。
自我保护
当一个人在自己的角色上感到力不从心,不自信时,就很容易用角色规则的滥用来逃避,来企图降低对自己不自信的焦虑。理解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该如何与坏脾气领导共处了。
第一,忽视他。相信我,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在面对这种情境时,当事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可能自己都不清楚。因此,当领导脾气发作的时候,任何自我辩护、反驳、害怕或愤怒的情绪反应,都只能是火上浇油。在这个时候,最聪明的做法是避其锋芒,忽视他的不良情绪。如果情境允许,还可以“暂停”,比如,转移话题,或者闭口不言。想象有个安全的地方可以去,同时把他的怒火当作“走起”的标志:一旦他发作,立刻把自己放在“情绪安全岛”上。
第二,观察自己的身体。尽管我们躲在“情绪安全岛”里,也无法避免愤怒与恐惧的情绪侵袭自己的身体。当身体发生这样的情绪时,默默地观察与感受这种情绪,感觉它的降临和离开。用“第三者”而不是“当事者”的角度体会情绪,能让我们与情绪共存而不是被吞噬。
第三,理解他。当一个人侵犯了我们的安全感,我们很难用同情心理解他。“放弃”负面的情绪和负面的人,是我们正常的心理保护机制。但在工作这个无法回避的环境里,可以试着做“最后”的努力:学一学阿Q精神,试想一下,他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他的领导给他更大的压力,还是他的家庭里出现了问题?想象自己是他的领导,你该从哪个角度去管理他,激励他?如何让自己成为他不可或缺的资源?把这些写下来。不要忽略“写下来”的力量,很多时候,非常复杂的事情,写下来,答案就呼之欲出。
第四,设定底线。如果他对你人格的侵犯触碰了你的底线,你有拒绝和离开的权利。比如许多领导在发脾气时,会口出恶言,辱骂员工,这时你要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这样做不可以”。如果可以,准备好可以离开的后路。在你们之间的关系里,始终要保持主动。任何人际关系都是双向的,所以你并不是只能被支配,你也有支配和领导这个关系的权利。此时你要做的是,观察领导的情绪,并选择回应。许多领导在发脾气时,是他在受到挫折时显示自己的支配地位。如果你并不打算离开公司,你完全可以不理他。如果你觉得他已经触犯了你的底线,而这个公司也不一定是你的未来所在,离开也是正确的选择。
笔者在此并没有劝说你们要逆来顺受之意,也不是纵容你们意气用事。同事间、上下级的关系,是我们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也严重影响我们的社会属性。不过,面对一份工作,每个人有不同的优先排序。激情天赋所在?发展空间巨大?公司文化与自己三观一致?人际关系友好?工作时间灵活?究竟什么是对你的人生最重要的?有多重要?你可以列个表,排个序,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帮你有效地整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