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对安豆203形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2018-07-31郑丽敏杨慧凤王凤菊陈亚光张志民牛永锋徐淑霞

大豆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主茎粒数结荚

郑丽敏,杨慧凤,周 青,王凤菊,陈亚光,张志民,暂 凯,牛永锋,徐淑霞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亩株数,株粒数和百粒重3个方面,对于同一个大豆品种而言,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如果种植密度发生变化,3个要素也随之变化,为了研究安豆203的种植密度和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关系,对安豆203进行了不同密度试验,为安豆203合理密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柏桩试验田,土质为壤土,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小麦。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15,18,21和24万株/hm2四个密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重复间留走道1 m,5行区,小区行长8.33 m,行距0.4 m,小区面积16.7 m2。

施底肥磷酸二铵(18-18-26)50 kg/667m2,6月13、14日整地区划,6月15日播种,播后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三粒摆播,单株留苗,播种时留预备苗。

收获时去边行,实收中间3行,计产面积10 m2,收获前第1重复小区中间3行随机取样10株以备考种。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安豆203大豆生育时期的影响

表1中数据表明,6月15日同时进行播种时,安豆203不同种植密度的生育时期基本一致,出苗至始花需42 d,始花到成熟需62 d,全生育期为104 d。

表1 安豆203生育时期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安豆203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处理密度增加,株高有所增高,前3个处理增高不明显;茎粗值相应减少,植株有徒长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始荚高明显增高,说明进入花荚期以后个体生长受到抑制的矛盾有所突出,尤其是第4处理,低节位叶片及花荚脱落,至始荚高增加;主茎节间相应变长,单株有效分枝数因个体需要的有效分枝空间及营养供求得不到满足而减少,主茎节间长和主茎节数除24万株/hm2处理变化较大外,其余的处理差别不大,表明24万株/hm2的密度对安豆203的节间长、主茎节数减少,说明植株营养生长空间严重不足而明显出现徒长的现象。

2.3 不同栽培密度对安豆203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随密度增加有下降趋势。说明植株个体在结荚时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受光照各方面条件变化影响较大,花荚形成和脱落等对密度较敏感。单株结荚数及单株粒数以15万株/hm2的处理最多,说明该处理下植株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养分分配供应各荚达到了最佳;而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以24万株/hm2处理为最少,则说明在该密度下植株个体间发育互相影响较大;每荚粒数、百粒重各处理间相差很小,说明种植密度对其影响不大。

2.4 不同种植密度对安豆203产量的影响

理论上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但是密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植株由于郁闭而无法满足其生长及光合作用需求,产量反而下降。如表4所示,随密度增加产量也在增加,当密度达到21万株/hm2时,安豆203产量最高,为4 640.2 kg/hm2,与前2个处理相比产量增加但不显著,而当密度增加到24万株/hm2,产量最低仅为3 730.2 kg/hm2,减产达显著水平,与其他2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a=0.05)。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安豆203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对安豆203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4 不同种植密度对安豆203产量的影响

3 结论

在同一气候条件下,安豆203生育期、每荚粒数、百粒重由其品种特性决定而基本一致。但不同密度处理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大,虽然15万株/hm2的密度种植,植株株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重等个体发育都达到最好,但个体优势弥补不了群体相对较小的劣势,随着群体的增加植株个体发育逐渐受限,但21万株/hm2充分利用了植株生长空间及增产潜力,合理发挥了个体与群体优势,从而达到了高产的目的。建议在大田推广种植安豆203以21万株/hm2的密度较为适宜。

猜你喜欢

主茎粒数结荚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架豆角结荚期如何科学管理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