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植物形态在现代陶瓷中的运用方式
2018-07-31熊龙遥
熊龙遥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4)
前言
植物形态作为陶瓷创作中的装饰元素已有多年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以图腾的方式把植物纹样画在陶器上,用以祈求丰收,对大自然的馈赠表示感谢,对它的造物能力表达崇拜敬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人们对世界加深了认识,有了不同的认知,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的独特的审美,人们追求自由、单纯美好的生活方式。希望创作纯粹、无框架界定的艺术,进而植物作为装饰元素在陶瓷上的表达方式也趋向多元化,创作形式越来越模糊边界,没有规律可寻。陶艺家通过多元的应用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灵魂,体现独特的审美情趣。
一、以纹样的方式应用于现代陶瓷创作中
从唐、宋开始,由于国家昌盛、经济繁荣,人们在满足了生活基本问题后开始注重精神层面。这个时期植物纹样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制作中,不仅题材丰富,而且技法精妙。
到了现代,人们创作陶瓷作品仍然喜好运用植物纹样,依然种类丰富,异彩纷呈。在创作中,根据陶瓷作品形式用不同的方式来运用植物纹样,一些传统的器形依然保持植物传统的形态和寓意。另一方面,植物纹样仅仅作为装饰而存在,经过重组变异,已经没有传统思维寓意和象征,单纯地表达创作的美好。借助这种传统的媒介来表达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与感受。现代陶艺发展于传统陶艺,并不同于传统陶艺,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传统陶艺的实用功能与使用价值,开始关注陶艺作品本身独立存在于空间的状态。
现代陶瓷艺术融造型、雕刻、绘画三门艺术于一体,既有新奇别致的优美造型,又有阴阳交错变化万千的神奇雕工;既传承古陶纯朴自然之美,又开创现代陶艺浪漫新潮之风,其设计紧跟当代国际流行潮流。当代陶艺色彩斑斓,百花齐放,笔者在关于植物形态在当代陶瓷创作中的植物纹样部分做了实践和创作。釉上彩是笔者很喜欢的一种陶瓷绘画的表现手法,釉上彩色彩鲜艳,稍微叠加之后显得朦胧神秘。在这件作品中,笔者想表达的是芙蓉美丽动人的姿态,通过色彩冷暖、深浅的对比来达到植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芙蓉寓意美好,诗人王维的《辛夷坞》有:“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绽开了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的美丽灿烂,好似云蒸霞蔚。这样一件植物纹样的陶瓷作品既传承了植物传统美好的寓意,也表达了笔者对现代陶瓷艺术性的理解。
笔者所创作的另一件作品《釉下彩剔花桑叶盘》采用的是桑叶纹样,诗人常用桑来代指故乡,《诗经·小雅》有言:“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笔者想通过桑叶的形态和空间布局来表达一个自然和谐的效果。整个画面温馨典雅,活泼精细,线条简洁,设计风格简约且别具一格。这件作品采用釉下彩剔花的手法,剔花是陶瓷的传统装饰技法,也是笔者最喜爱的技法之一。在坯体上涂一层黑色釉下彩色料,然后剔出桑叶的纹样,再剔去花纹外多余的部分,喷透明釉烧成 。烧成后花纹凸起,具有浅浮雕的效果。用釉下彩绘制的作品,既可以日常使用,又可以做装饰品。
图1 釉上彩芙蓉盘
图2 蓬勃的生命力之二(图片源自网络)
二、以局部的方式应用于现代陶瓷创作中
陶艺的成型方式多样化,有拉坯、泥片成型、泥条盘筑等,随着陶艺创作的成型方式的变化,植物作为装饰元素也呈现出多样化,可以是平面静态的纹样图案,也可以是立体动态的生动姿态,可以是整体借鉴也可以是局部形态。从古代至今,人们就赋予植物不同的寓意,和宗教也息息相关。莲花的图案和形态几乎无处不在地存在于佛教艺术中,如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的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仰覆莲花尊是北朝青瓷中典型的器物,器形高大,釉色精美。器形的盖、腹、足都布满了莲花的抽象或具象形态,造型端庄,装饰华丽。艺术家们把植物元素融进陶瓷艺术中,也正是体现了艺术来源于大自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艺术家们思想、视野的开阔,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对于植物形态装饰陶瓷作品的艺术性和视觉性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河南著名的女性陶瓷艺术家吕枫韵老师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深受国内外陶艺界的喜爱,她喜爱用马蹄莲作为创作元素,她喜欢马蹄莲一尘不染的白、温婉柔美的线条、生动灵活的花瓣、青翠挺拔的茎,她喜欢马蹄莲优雅的气质、简约的形象。美丽洁白的马蹄莲常常让她感受、遐想生命中那些依恋与包容,温暖与支撑、柔美与坚定,含蓄与冲动等诸多情感与心绪。《蓬勃的生命力之二》(图2)是笔者最喜爱的吕枫韵老师的作品之一,不论是作品的表达形式,还是作品的寓意,这都是一件鲜活而独特的陶瓷艺术品。
《蓬勃的生命力之二》是一件捏雕作品,采用泥片成型的制作方式。这件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底盘部分、花朵部分、中心部分。底部作为整个作品的依托,是由一片厚薄约2毫米的完整泥片制成,泥片的边缘呈波浪、花朵形起伏,有着承托保护花朵的效果;底盘之上是环绕中心桶柱的素面无瑕的马蹄莲,它们姿态摇曳,形态生动,时而柔美,时而刚劲。马蹄莲的花蕊在这件作品里格外突出,它们摇曳灵动,张扬着生命力的鲜活与蓬勃。花蕊顶端上了深色的釉料,使它显得更为顽强勇敢。花瓣边缘涂上一圈深色,单一的白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这样的马蹄莲洁白但不炫目,温婉但不柔弱,它们攀援而上,一如圣洁勇敢的圣斗士,在曲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不同于马蹄莲花簇的洁白,红色的花桶屹立在中心,是花朵依附攀援的力量源泉。它的外形是一朵较大的马蹄莲花瓣,由一片薄薄的泥片制成,花瓣边缘灵动卷曲,线条柔美,这朵红色的大马蹄莲是整个作品的核心,使整个作品更完整,更圣洁。
三、以整体的方式应用于现代陶瓷创作中
往往艺术家、诗人对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有着热切的向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个人情感。陶瓷艺术家也不例外,对植物有着别样深厚的喜爱。植物是最常见的陶瓷创作元素之一,植物元素以整体形态出现在陶瓷创作中,较局部和纹样二者来说要更少一些。因此这类陶瓷作品常常更显得具象也更具有实用性。
泥性与陶瓷作品的创作和表达休戚相关,泥的不同种类的特质也不同。陶,朴素宁静,平淡无奇却又透露出生机,如黑陶的表面凹凸不平,散发出淡淡的沧桑和禅意。陶不仅可塑性好,而且它古朴的韵味与设计作品相融合,可以把人与自然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论起追求自然之美的陶泥艺术家,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曼伦老师应当是其中佼佼者。她是中国制作紫砂壶的专家,把在大自然中常见的植物形态赋予艺术性再进行创作,是一位在紫砂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和锲而不舍的追寻者。谢曼伦老师历经了多年的紫砂创作,留下了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桑宝壶》(图3)是她的代表作。
桑宝壶高约8.7cm,由紫砂做成,呈普蓝色,造型源于桑叶,桑叶大而肥美,可入药可喂蚕。壶由壶盖、壶身、壶把三个部分组成,壶盖是一片小桑叶的形状,叶茎清晰,形态饱满,小桑叶背脊之上立着一个黄色的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壶把的造型源于桑叶的叶柄,张弛有度,线条明晰;壶身是由两片大桑叶组成,两片叶子的顶端微尖,分别向上向下翘起,形成壶嘴,谢曼伦老师对桑叶观察细致入微,叶脉以及叶片周围的小锯齿都细腻地表达出来。上半部分的叶子边缘放着一颗紫红色的桑椹,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
四、结语
日本陶艺家山路和夫说,“工匠精神是手工艺者必备的素质,陶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所有的情绪,内心世界都放在了作品里”。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植物的形态特征是无羁的,不受任何局限,把植物的形态抽象变异带到陶艺创作里,可以让有很多自由的发现,由有限通向无限之美,也是想表达生命力的顽强和生生不息,使一个有着短暂生命周期的植物变得永恒。陶艺被人们赋予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在制作陶瓷植物的道路上,笔者会继续探索和发现自然的美,让作品充满生机,表达出一个手工艺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