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传统手工艺活态化传承研究
2018-07-31郭佳敏钟蕾
郭佳敏,钟蕾
(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各种文化的变迁与交融,在文化多样性逐渐被全球化的情况下,区域性传统手工艺虽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少,大部分手工艺匠人仅处于维持生计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由于后继无人而消失。据调查统计,约70%的手工艺者年收入低于2万、约60%没有传承人、约70%的受访者对传统手工的积极性不高(图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意识到非遗的重要性,开始研究如何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区域性手工艺的传承保护,对地域性文化和地方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维护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立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区域性传统手工艺的形成因素
“手”,是手工艺的核心和基础。“工”,被认为是用比较巧妙的方式,把事情做得近乎完美,是工艺、精工的意思。“艺”,在东汉《说文解字》被理解为种子。最早的篆字“艺”是妇女在地上用手捧着一堆麦穗。手工艺有三个重要部分:原料,工艺,造型。三个部分构成了关于手工艺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支撑着手工艺的传承。而区域性传统手工艺是特定区域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例如天津知名的杨柳青剪纸和木版画等。
二、手工艺的活态传承
传统手工艺,从传统中来,到生活中去,它承载了历史,延续着未来,既是高雅的艺术,也是平常的生活。传统手工艺包含着许多社会因素和文化的基因,它将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文化内容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下来,有别于机械化的工艺美术。它是一种文化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是蕴涵人类文明之始的工艺文化。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不仅仅是在维护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保留我们的生活记忆,手工艺体现了匠人的一种创造力,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文明。现在我们国家用文化宣传的方式及法律手段来保护传统的手工艺。
三、民艺没落
随着文化逐渐被共性化,原本形式各异、千姿百态的传统手工艺正在被机器化、现代化、流水式的工艺品所取代,极具特色的地方性手工艺正在逐渐流失。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一)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
手工艺传承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传承人,但是手艺活的辛苦,让很多年轻人避之不及,学徒制的没落也成为手艺传承的绊脚石。除了怀有对手艺的至诚热爱,鲜有人会愿意投身于此,耕耘一生。最后,制作的辅助材料成本也越来越高。与机械化、流水线的产品不同,手工艺品原料往往天然形成,如傣纸的原材料就很单一,必须是热带雨林中的构树皮,村民沿用最原始的工艺:蒸煮,捣浆,浇纸,晒纸。难以找到相对便宜又质量上乘的原材料,手工艺品制作工序繁杂,生产周期长且产量小,费时费力,加重了其生产成本。
(二) 创新理念缺失
传承是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基础,而推动力则是创新。在利益和效率规范化的趋势下,当地政府和部分手工艺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质量。只要某一产品在市场销售得好,便相互模仿并且不断的加快生产速度,缺少了创新度和匠人的用心程度,导致最后产品形式单一化、机械化。例如在明清时期极为盛行的花丝工艺,是流传至今的古典工艺(图2),但是,由于缺乏创新思想,鲜为人知。
想要传承保护传统手工艺,政府和匠人不能断然放弃原有的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但也需要结合现代创意与设计理念,探索新的市场化出路,创新公益模式,找到一个合理科学的保护措施。
(三)缺乏功能性
如今,传统手工艺产业不能及时转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大多数手工艺品大多数只具有装饰功能或者观赏性,缺乏实用功能。手工艺产品形式需要尝试了解消费群众,转变新思路,使它能够有效可持续地发展。
四、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方式
“活态”是重要的传承特征。以“活态”作为视角,通俗形象地点明了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反映出“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文化活态传承的特性。
(一)活态传承下的原生态理念
原生态,是在自然环境里天然的、没有被特殊雕琢的形态,一种被人们遗弃的文化。传统应该是变化和发展的活的生命体。而传统手工艺的直接载体是传承人。一个民间艺人的消失,往往就意味着一个博物馆的消失。我们要尊重手工者本身的技巧和方法,保留原生态的手作方式,不断从传统手工艺中汲取灵感。
俗话说:死水养不出活鱼。想要让一池水能够都变得活起来,则需要在当地群众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体现出活态传承的原则。通过生产性保护,使这些手工艺在市场中立足,使手工艺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人;另外,通过生产走进手工艺者的生活当中,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传统手工艺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实现活态传承。
(二)文化蕴意与创新思想的碰撞交融
传统手工艺承载的是传统的工艺技术、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手工艺的传承同样需要融入现代的工艺和审美,需要符合当代消费群体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融入当下的文化元素使同样的手工艺产品变得与众不同。传统手工艺的需要有创新性,手工艺人需要学习了解当代的设计审美观,使产品更符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可以只停留在复制模仿层面。例如在羌绣保护传承项目中,通过设计师与传承人的合作使中国的羌绣被国际上所了解,走向世界。(图3)
与批量化机器生产不一样,匠人用自己的手工精细雕琢,在这个过程中把情感融入到产品当中。和标准化生产相比,手工做出来的产品能够使消费者通过产品感觉到设计师的情感,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情感共鸣。这种熟悉的感觉能使工艺品具有亲和性。标准化生产的产品相比手工艺产品往往缺乏感性的一面,在传统手工艺当中融入现代的设计元素,能够使产品中的感性和理性得到平衡统一。既可以增添产品的感性色彩,又能更好地体现现代匠人精神。目前大多数传承人具有熟练的技巧,但在创新上略有不足,教会传承人如何传承创新相当重要。从创新和设计的角度,让手工艺重新接轨消费市场,使其重获新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情感需求
不同文化区域中的受众情感需求是不同的,对手工艺产品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也是不同的。潜在的文化意识影响,使消费者的思维观和传播形式都不相同,各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所以,手工艺的传承需要找准情感契合点,例如藏羌绣品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设计师把具有寓意的羌绣图案设计在护肤品瓶身上,让原本单一的产品多了生命之源和青春不朽的寓意。(图4)
五、结语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需要结合现代审美与艺术的新鲜血液,主动融入实际生活和生产,以传承人为保护主体和利益主体,以政府政策为保障和支持,以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为实施基础。为了传承而传承,为了保护而保护的被动性保护,只能带来眼前的利益。当下,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保护和创新传统的手工艺术,展示大秀之美,愿承其重,愿传其精,只有在热爱里注入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活的艺术”,持续绚烂,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