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肺组织激光消融术并发症分析

2018-07-31闫建平胡维茜杨晓岑

肿瘤影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右肺穿刺针气胸

黄 枢,闫建平,胡维茜,杨晓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超声医学科,福建 厦门361004

对于部分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激光消融技术无疑是一种新的选择[1]。激光消融技术是微创性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近10年来发展迅速,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对组织进行消融[2]。临床上,激光常用于肝脏、甲状腺、前列腺等器官病变的消融治疗[3-8]。本研究旨在对猪肺组织激光消融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健康广西巴马小香猪3只,雌性,6个月龄,体质量42.50~60.00 kg,平均(50.75±10.22)kg,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编号。

1.2 实验仪器

采用意大利百胜公司ECHO LASER集成激光治疗系统(Nd:YAG激光,波长1 064 nm,Elesta,Florence,Italy)及MyLab Twice型超声诊断仪,激光消融过程监测使用线阵探头LA523,频率4~13 MHz。东芝320排螺旋CT,间距1 mm,层厚1 mm。

1.3 方法

采用氯胺酮、咪达唑仑、阿托品肌肉注射,对3只实验猪进行全身麻醉,丙泊酚、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进行术中麻醉维持。将实验猪摆成仰卧位,固定于CT扫描机上,常规消毒铺巾,进行体表标记后对双侧胸部进行CT扫描,选择合适层面及穿刺点,测量进针深度与角度,采用ECHO LASER集成激光治疗系统经光纤导入激光进行消融。进针过程中,以间断CT扫描引导进针路径,术后再行CT扫描确定并发症发生情况。

将3只实验猪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于24 h和48 h对其左、右肺叶共7个部位行激光消融术,观察并记录7例激光消融术后猪肺组织及消融灶的CT表现。结果详见表1和图1。

24 h:1号左肺行2针消融,消融参数分别为400 s/3 W/1 200 J、240 s/5 W/1 200 J;2号右肺行1针消融,消融参数为400 s/3 W/1 200 J;3号右肺行2针消融,消融参数分别为267 s/3 W/800 J、240 s/5 W/1 200 J。消融结束后,对实验猪肺进行CT扫描,观察并记录消融灶大小、形态及猪肺组织变化。

48 h:2号左肺行1针消融,消融能量为360 s/5 W/1 800 J;3号左肺行1针消融,消融能量为400 s/3 W/1 200 J。消融结束后,CT扫描复查2号和3号猪肺组织,观察并记录消融灶形态及猪肺组织变化,并与前片进行对比。

1周后:沿针道剖开实验猪肺组织,观察并记录消融灶大体标本的大小、形态、颜色、有无炭化等,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2 结 果

本次激光消融活体猪肺组织的实验过程中,发生气胸2例(28.57%),血胸1例(14.29%),气胸伴肺挫伤1例(14.29%)。

表1 术后实验猪肺组织并发症统计

图1 激光消融术后CT扫描图像A:1号猪激光消融术后CT扫描显示左侧气胸发生;B:48 h后CT复查,左侧气胸消失。C:2号猪左侧肺组织激光消融术(5 W,1 800 J)后CT扫描显示左侧出现小量气胸;D:48 h后复查CT,气胸较前无变化,消融灶周围出现磨玻璃样高密度影。E:3号猪激光消融术(3 W,800 J)后CT扫描显示双侧胸部出现中量血胸;F:48 h后CT复查双侧胸部,可见右肺大片实变。G:3号猪3 W、800 J激光消融术后解剖右肺的大体标本;H:3号猪3 W、800 J激光消融术后,光学显微镜下消融灶的病理切片(H-E染色,×40)

3 讨 论

依据美国介入放射学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的相关标准,将经皮肺肿瘤消融术的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严重并发症指导致死亡或致残,需住院或临床处理等;未达到严重并发症标准的并发症属于轻微并发症;不良反应指伴随治疗出现的不良结果,一般不引起实质性的损伤。

经皮肺肿瘤消融术的最常见并发症为气胸。本研究中,7次实验中3次激光消融后实验猪发生小量气胸,发生率为42.86%。分析原因:操作者在进行穿刺进针时,为调节合适的穿刺深度及角度,存在反复来回进针现象,造成进针通道增宽,引起气胸。对于小量气胸,临床上一般不予处理,可自愈,但要注意消融72 h后迟发性气胸的发生[10]。

采用3 W、800 J激光消融3号猪右肺时,术后发生中等量血胸;48 h后复查CT,血胸范围较前片扩大,右肺大部分实变。观察3 W、800 J激光消融3号猪右肺第1次消融术后CT片,可见消融灶穿透周围血管。3号猪解剖后观察消融灶,病理标本可见消融灶穿透周围两根血管。操作者在对3号猪激光消融穿刺定位过程中,穿刺针进针方向偏离CT定位方向,造成消融针前方对着血管,激光消融后血管穿通,同时穿刺针定位距离胸膜较近,这些均为消融后发生血胸的原因。

采用5 W、1 800 J激光消融2号猪右肺,24 h内消融灶周围未发现肺挫伤表现;48 h后复查,消融灶周围肺部组织呈磨玻璃样渗出性改变。此次实验激光消融功率较大,且2号猪在第1次实验穿刺定位过程中踢动反应明显,不易定位,从而造成多次穿刺定位,造成其右肺48 h后出现肺挫伤。若临床中遇到激光消融肺肿瘤后发生肺挫伤,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止痛,供氧,必要时机械通气、补液、利尿、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等。若患者激光消融后发生小量血胸,多能自行吸收,可不予处理;中等量血胸可行胸腔穿刺抽出积血;若发生大量血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进针深度也是避免发生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穿刺针在定位穿刺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及大的支气管[5]。本研究认为,穿刺针进入肺组织内深度应至少1.5 cm。

在肺组织消融中采用激光消融术时,应注意:① 通过影像学技术(如CT、超声)引导对病灶精准定位;② 穿刺过程中避免对一个病灶穿刺针来回进针,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进行方向及深度调整;③ 进针深度至少1.5 cm,穿刺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及大的支气管;④ 定期复查胸部CT或X线,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样本少,动物实验未能评估消融过程中的疼痛、发热等症状。应用于临床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疼痛、发热等症状,并给予合适的治疗。

猜你喜欢

右肺穿刺针气胸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四叶变异1例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
穿刺针针头锋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