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踏飞燕马鬃装饰探究

2018-07-31何雨蒙河南大学艺术学院475001

大众文艺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兽面张掖千里马

何雨蒙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475001)

一、马踏飞燕马鬃部位的名称

位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马超云雀等等,1969年它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为东汉青铜器,墓主是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的合葬墓中,一起出土的还有车马阵,其中的马鬃部亦有装饰。

由于马踏飞燕惊艳的艺术造型,巧妙的构思让人家喻户晓,相关的研究马踏飞燕的文章也不少,但是对于马踏飞燕马鬃部位的装饰是什么这个问题鲜有人提及,早先顾铁符先生在《考古与文物》第2期发表的《奔马•“袭乌”•马式》一文中(以下简称“顾文”),指出铜奔马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而是相马用的“马式”。在这一基础之上,顾先生认为马踏飞燕的马鬃部位是象征千里马标志的肉髻。

这是最早的关于马鬃部位是什么的提及,顾先生将它认作是象征千里马的肉髻标志。如左图所示,从形状上我们可以看到,马踏飞燕马鬃的最下端似乎有打结,且马鬃向后摆动,呈现出奔跑状态,综上所述,马踏飞燕的马鬃部位不可能是顾文所说的肉角。且一起出土的车马阵中马匹的马鬃部位都是如此的装饰,如果马踏飞燕头部长的是象征千里马的肉角,那车马阵的这些马匹如何解释?所以这种马鬃部不是肉角。

另外,胡平生在《马踏飞鸟是相马法式》一文中对马踏飞燕马鬃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对于马踏飞燕整体的认识上,他肯定了顾文的看法,认为马踏飞燕是一种相马的法式并在此基础上更加详细的论证。他与顾文不同点在于头部中间的突起部分,顾先生认为马头中间是象征千里的肉角,而胡平生则认为是绑起来的马的鬃髻。相比较顾文而言,胡平生对于马踏飞燕马鬃部位的看法更加的理性,结论也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马踏飞燕马鬃部位并不是象征千里马的肉髻,那么马鬃的装饰是到底是什么?有着什么称呼呢?

二、鋄的功能

在张掖出土的葫芦墩铜马与马踏飞燕马鬃部位的装饰极其相似,如左图所示即在张掖出土葫芦墩铜马的局部。陈炳应在《兰州、张掖出土的汉代铜车马》一文中,指出在张掖出土的葫芦墩铜马的头顶装饰称其为鋄(马冠),搞清楚鋄和马冠就能够知道马踏飞燕马鬃部位的装饰。

有关马冠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中记载:……马冠,因饰于颇顶,居高而头明。青铜铸成,多镂刻为兽面状……考古屡有发现,周代唯王、后或者诸侯之挽马方可加饰,亦可赏赐臣属,为崇尊之象徽。春秋以后减少,后世又称金鍚、马冠等。

另《古代中国青铜器》一书中亦有同样的描述:

马冠是加在马头顶上的兽面饰物。流行于西周时期,按形制不同可分两种:第一种浑铸形式。形状如宽扁的钺形,弧顶,两侧与底边均作弧形内凹。中间兽面口、目与额部镂空,边缘有平沿,沿面四周有小孔,可能也是为了钉系于皮带皮冠上。第二种分铸的形式……其形稍近于人面。

从以上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马冠是大致西周时期开始出现的,在当时具有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人才能让自身马匹佩戴,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而且大多都是由青铜器铸成,呈现扇面状上有兽面纹饰。两侧有孔,便于固定之用。

关于鋄字的记载:《馬融•廣成頌》有金鋄玉鑲的语句,《正字通》关于鋄的解释:今俗名馬鞍曰鋄銀事件是也。《謝朓集》映輿鋄於松楸。李善注引蔡雍曰:「金鋄者,马冠也。高广各五寸,上如玉华形,在马髦前。明代方以志《通雅•古器》中鋄的记载:以金银镂铜鐵曰鋄。

从以上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鋄泛指马首饰,且多于马首饰的质地一起连用。如《东京赋》中的“金鋄镂鍚”,《通雅•古器》中的“金银镂铜鐵曰鋄”等等。对马冠与鋄进行对比会发现:鋄的范围较大,指马的首饰。而马冠具有具体的指向,就是指的是扇形马首饰。

结合陈炳应在《兰州、张掖出土的汉代铜车马》的文章称葫芦墩铜马的马鬃部位装饰为鋄,且葫芦墩出土的铜马与马踏飞燕进行比较,两者在马鬃部位的装饰极为相似。那么在属于雷台汉墓中的马踏飞燕以及车马阵中的马鬃部位的装饰应该就是鋄的可能性较大。

在确定马踏飞燕马鬃部位的装饰物是鋄之后,关于鋄这个马首饰的解读就相对容易了。首先是鋄的由来,结合前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在时间上最早出现的是马冠,大约在西周时期,只有如皇亲国戚一般拥有显赫的身份地位,才能给所属的马佩戴马冠这种装饰。过渡到汉代后,由于战争上的需求和仪仗上的需要,马拥有者特殊意义。据《汉旧仪》记载:太仆所掌的“天子六厩”:未央、承华、骑马和大厩等等,一共六厩,每厩“马皆万匹”。

马的需要使得与马紧密相连的马车装饰大大发展起来,鋄的出现就应运而生,虽然它出现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它一定是随着马冠的出现随之而慢慢产生的衍生物。与马冠相同的是它们都具有装饰的作用,对于马冠来讲,鋄这种装饰造型更加的简洁,对于马主人而言没有身份地位的限制。

关于鋄的功用,应该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去阐释。在汉代马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日常生活中的马匹是必要的运输力量,在战争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军事力量。鋄对于马而言起到美化的作用,使得马匹看起来头部更加雄壮,更加的凸显出马的精气神。特别在战场上更能突出战马的威风,增加军队的士气。

在文帝时期,为了鼓励百姓养马,颁布了“复马令”,“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以免除兵役的办法鼓励私人养马。武帝时继续实行“复马令”,当时“兵戈数动,民多买复”,又不愿为吏,“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卷24《食货志》)。汉代养马业的第二个推动力来自政治上的需要,古人说:“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济远近之难。”(《马援传》)从中可以看出,马在上层社会中具有表示尊卑的作用。想要装饰自身的爱马又不触动律法戒条的情况下,鋄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马踏飞燕马鬃部位应该是叫鋄的一种装饰,属于马冠的一种,而且是经由马冠慢慢发展成的一种马饰。

猜你喜欢

兽面张掖千里马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敦煌莫高窟北朝兽面图像浅议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国之重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
其实你不是千里马
到张掖看黑河
青铜兽面纹鼎:商周时期的“国之重器”
挑剔的千里马
爱跳的“千里马”
大美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