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7-30彭蛟宋娟娟

魅力中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改革问题

彭蛟 宋娟娟

摘要:为了响应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地方政策,解决高等教育“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等结构性错位问题,不断完善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批优秀,实践能力强的外贸人才,课程转型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了。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国际贸易实务转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改革;问题;对策

一、课程转型的背景

地方独立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发展的十几年间不断摸索前进,通过结合自身发展条件与优势、社会需求形成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重庆的国际经济合作正以—个良好的势头发展。“一带一路”、“中新合作”、“自由贸易区”将重庆与东欧、东南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重庆与亚太国家和地区及其他国家建立了紧密牢固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进而刺激了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导致结构性错位致使人才市场出现外贸企业招工难与国贸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局面。要解决问题关键在转型在改革,核心在课程。大学要转型其功能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改革,而人才培养的改革又与课堂的转型密切相关。

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与服务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贸易规则,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基本的业务技能,能较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办理业务手续,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是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必修骨干专业基础课程。

三、目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传统国际贸易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的供给与职业需求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传统外贸知识的需求,忽视了新的外贸形势下相关运营环境及交易规则的需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供给端的质量有待提高,未实现多方教育资源的整合;实践教学只是软件流程的模拟,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

(二)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沿用教师为主学生为附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没有依据“学情”开展教学活动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改革仅停留在丰富教学案例的环节,缺乏对经济贸易新动态的及时补充;教学工具的使用上只限于板书、PPT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开展新式教学模式。

(三)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三部分: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60%)+上机成绩(10%),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平时出勤为依据,考试成绩主要卷面成绩来判断,上机成绩则是直接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这样的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尤其是实践能力,为此,要适应转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必然。

四、针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出的相关措施

(一)革新教学理念,提高课程供给端质量

1.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思维。通过对外贸公司和主流应届生在线招聘平台(前程无忧、智联招聘、 大街网及应届生论坛等)进行调研,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典型岗位———外贸业务员为例,其典型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较传统外贸业务员都有了较大变化,最明显的是增加了对B2B、B2C 等网络平台的操作要求,要求掌握某个或某些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规则、推广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紧密关注外贸人才需求变化的动向,据此来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方向,进而优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

2.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引导课程转型。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物流中心、“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自由贸易区试点,主要贸易对象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东盟,目前,重庆对外贸易选择的运输方式首位的仍然是江海运输,其次是航空运输而后才是铁路和公路运输。针对这一特点,在介绍相关知识的时候任课老师就要充分考虑到该特点,在重点阐述江海运输的同时也要将以前忽视的航空运输着重阐述一下,同时,对于长江水道近年出现的新的运输方式“电梯船”也要是导航予以介绍补充。

这样,在讲课过程中不仅有传统知识的传递也有新知识的介绍,既讲了知识又充分考虑到了地方特点,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以致用。

3.加强素质教育。课题组将通过多次研讨的方式,明确本课程在本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如何實现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为载体实施素质教育,从而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转型前期,我们牵头成立了国际贸易学会——“国贸G20学会”,通过“国际贸易学会”,利用我们的校友资源,可以聘请从事外贸业务的毕业生跟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来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必须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国贸专任教师应该进入外贸企业学习锻炼,把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并且教学过程中的材料素材尽量来源于实际业务。

(二)差异化教学,充分利用多方教育资源

我校国贸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及英语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学习主动性上普遍存在“你逼点儿我就学点儿”的积极性差的特点,甚至存在部分厌学的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行为、学业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异质性,我们要“针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学生英语水平比较薄弱,可以通过协会的和导员的作用积极开展早晚自习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国际贸易实务》48学时,其中40个学时理论教学,8个学时上机实践操作。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为此,我们的转型途径如下:

首先,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知识、英语水平等对所有学生进行综合测评,以此作为学生分组的依据,确保每一组学生在成员构成上形成一定梯度。

其次,针对理论课的教学环节采取:“微课+授课+分组版块练习”的讲课模式。具体实施过程:老师在每次上课之前可以把本章节中基础性、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网上,学生在上课前可先自行学习相关内容;而对于教师讲授环节主要包括:①本章节理论知识中的重点、难点;②本章节在实际应用环节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环节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再此基础之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之前准备好的实际案例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按组讨论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自由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与学互动,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的目的。

另外,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技能大赛如“国贸职业能力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最后,仿真模拟教学,在前期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 “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基地”——“大经管生态圈”将真实的项目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实验课、课程设计中。比如:在“大经管生态圈”中的各类企业就可以作为外贸业务中出口方,相应的银行、海关、检验检疫局、物流公司等就构成了外贸业务的主体,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产学互动,知行合一”。

(三)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原有的考核方式上,结合转型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革新,我们课题组拟定了一套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其能力的考核标准,主体如下:小组成绩(40%)+考试成绩(50%)+业务成绩(10%)。小组成绩包括两大部分:成员平时出勤(25%)、每次案例成績(75%),案例成绩以本组最低成绩为基准,在考虑小组成员平时表现的基础上课适当加分;考试成绩仍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但在此我们适当降低了比例;业务成绩主要是针对实验课而言,教师在实验课一开始就给每个同学分配相应的任务,该任务要包含进出口的由找客户→洽谈→签合同→运输→保险→结算→报关的所有流程,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最后完成情况来给出业务成绩。通过这样的细化,不仅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其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改革问题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