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APP的导师学业指导设计
2018-07-30陈艳平
【摘要】导师制是在高职院校新兴的一个事物,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借助蓝墨云班课進行学生的学业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导师制 蓝墨云 学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30-02
一、研究现状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初的牛津大学,为了加强学生管理以及开展精英教育的需要,牛津大学的部分学院逐渐建立起“一对一”的导师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导师布置选题、学生课前准备、撰写论文、师生辩难、课后总结为主要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国内,最早将导师制模式引入的是曾留学于牛津大学的浙江大学教授费巩,他把导师制的特点总结为“重导师指导,重博览群书,重思想见解,重因材施教”。但长期以来导师制只开展于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教学设计主线,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的在校生对自己有准确的角色定位,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和目标,更重要的是对自身职业发展有合理规划。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薄弱、求学积极性低、心理素质不健全、个人道德修养素质欠缺。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职教育的预期目标,仅依靠学生自身是难以达到的。探索一种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充分体现高职素质教育的主题,是目前高职院校工作的当务之急,在这一背景下,导师制这一新兴概念在高职院校中悄然兴起。但国内大多数导师制主要围绕高职某类课程、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等单方面进行研究,导师制的实施并没有贯穿对高职学生整个大学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对于大学生从进校便开始实施,利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指导完成导师学业指导的研究与实践,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蓝墨云班课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由蓝墨科技公司开发在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移动教学助手APP,是一款成熟的移动教学手机APP+Web网络两种形式,免费向师生开放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云班课手机移动助手将视频、教学资源发送到云平台上,同时通知学生学习,学生在课前可以自行下载或者在线观看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以辅助实现师生在课堂上完成答疑、协助探究和互动交流教学评价、开设课堂活动(答疑讨论互动板块、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线上线下测试)等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互动与及时反馈交流,激发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反馈交流、资源推送、教学反馈、评价诊断等活动,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基于云班课的导师制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分离”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三、导师学业指导设计
导师制度下,导师借助云班课完成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可达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指导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发展动态和当今社会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发展方向、学习方法等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动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剖析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做好进入大学校门的职业规划,在整个大学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调整与掌控。利用云班课可解决跨时空、地域等的限制,完成对学生学业的过程管理。具体设计研究如下:
1.研究云班课APP的基本操作问题。掌握云班课资源上传、公告通知、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排行、设置助教等操作。
2.研究学生学业过程管理方法,将其贯穿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过程,研究包括在校期间的学生思想动态、专业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能力、毕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
3.应用云班课的导师学业指导,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试点班级,从学生大一进校开始指定学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思想动态、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毕业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指导,完成对高职学生的过程管理。
4.通过云班课的学业指导应用于试点班级后,形成学业导师机运行机制、考评机制等。
四、结论
在“互联网+”大环境的推动下,移动信息化教学为基础,利用手机APP软件,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从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将基于云班课的导师学业指导引入职业教育中,加强了师生联系,充分发挥导师制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优势,使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毕业实践操作困难、减少学生退学休学人数比例等实际问题,在试点班级实施后进行推广,使其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贺永惠.教师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论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
[2]王玮;戚牧.谈过程管理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才智,2014(17).
[3]杜钢清.高职实施导师制的瓶颈分析及有效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4]刘斓.高职导师制度的实践与问题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3(6).
[5]蓝墨云班课简介:http://www.mosoteach.cn/.
作者简介:
陈艳平,女,1977.05,四川广安人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