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职学校学生生命教育浅谈
2018-07-30程盼
程盼
摘要: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生命教育的探讨,找寻出对当代中职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从而找到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生命教育;空虚;精神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近几年来在我国颇受关注,然而关于生命教育,国内教育理论界在这个概念诠释上一直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达成共识。生命教育,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对个体进行有关生命意识、内容、态度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从批判教育过度工具理性化的角度来看,强调生命的终极关怀,探索终极归依。如河南大学刘济良、李晗老师强调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和归依,指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和教学中尊重、关注学生的生命,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与死亡,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之理解生活、生命的真正意义,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追求美好的人生,這也是生命教育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因
(一)当代中职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严重
近年来中职学生自杀的人数呈明显增长的趋势,伤人事件频繁发生,迷失生活方向、蔑视生命价值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些都预示着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1.自杀事件不断发生。总有一些学生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经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就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心理学家分析,大部分学生自杀的缘由是抑郁症,多是由生活交际障碍、学习障碍以及家庭变故引起。面对各种困惑自己又无力解决,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2.学生暴力事件偶有发生。学生犯罪中,涉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型犯罪,占学生犯罪比例的第二高位,这类犯罪对人生命的威胁和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3.虚度时光,精神世界空虚。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因为没有了升学的动力,加之以前大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管束下学习,很难适应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还有很多学生原就有学习障碍,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迷失生活的目标,整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世界荒芜,出现道德危机、信仰缺失,生活无节制,最终因精神空虚而走上极端。
(二) 中职学校教育的召唤
当前社会科技高速发达,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命空间都得到了拓展,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把物质财富和权利利益当成人生的追求目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不断交给学生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而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道德教育的误区。教育上对生命的忽视,使学生在精神上迷失,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怀疑。同时我国德育长期以来“政治化”的气氛过于浓厚,没能从真正意义上去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德育目的应该在于指导个体的生命获得意义,最高尚的道德是爱,而爱的根源来源于对生命的珍惜、尊重与爱护。学校缺乏生命教育,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所以,生命教育应成为中职学校学德育的应有之义。
三、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一)关爱学生,关爱生命
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要做到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不单单要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鼓励、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在爱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才能具有健康的身心,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迸发出对生命的渴望和珍惜。
(二)教师要具有生命教育的观念
1.掌握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生命质量。进行生命教育对中职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握基本的有关生命的知识,如生命的起源,生命在心理健康等学科中的意义,人的生命的特征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本身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追求会对学生的生命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具有正确的生命观,以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
2.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
在树立了相应的生命教育的观念后,对于教师最主要的是能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学中,与学生的成长需要相沟通,使书本知识生活化,让学生理解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做到融入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生命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懂得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浓厚的兴趣。
(三)学校积极开展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
1.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实践中去。生命教育本来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教育,因此只有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其功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参加军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爱心活动、勤工俭学等机会,并在这些活动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将生命教育的思想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以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责任心,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2.开展各种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各式各样有关的专题活动,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的氛围,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等专题教育活动和讲座。这些专题活动往往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四)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生命教育要求家庭的积极参与。父母的人生观、生命观对孩子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和生命观。由此,家长要为子女营造一种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其体会到家人的关怀、亲情的温暖,进而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珍贵。同时也要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积极鼓励与推动各种生命教育团体的建立,营造对学生乃至全社会进行生命教育的社会文化大环境;最后,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介进行生命教育宣传,以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在学生中实施生命教育意义重大。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邓涛.教育视域中的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02(8)
[3]庄孔韶.教育人类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