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爱意
2018-07-30李静睿
我其实不怎么喜欢舒伯特,他稳定、优美,却也无聊,好像人到中年,坐在西餐厅里吃牛油果沙拉和蘑菇意面,背景里就会是这样的东西。我喜欢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又焦灼又燃烧,像一只手,试图阻拦命运。
一直到前段时间读到一篇写舒伯特的文章,27岁,精神危机(好像是因为梅毒),在信里写“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怜的人”。为什么?舒伯特所过的,难道不是一种最为普普通通的人生?生前既没有完全曝得大名,也没有被彻底埋没,只活到31岁,却留下很多作品。贝多芬渐渐耳聋,听不见自己弹出的旋律,肖斯塔科维奇一辈子都在提心吊胆等待枪决。但痛苦这件事就是这样,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无比具体和完整,有一种绝对性,人无法通过比惨来获得慰藉。
爱也是这样的吧,人世间总有一种爱,不需要回报和慰藉。之前几年,我写了两个爱情故事,一个长篇《微小的命运》,一个中篇《我和你只有四个夜晚》,写那种让人不怎么耐烦的爱情,成年人的爱情,小心、谨慎、犹犹豫豫,好像爱成为了人生各个面向的集合体。于是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心,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写出绝对的、没有犹疑和试探、算计和退缩的爱情,一个少年的爱情。
前两年读村上春树《没有女人的男人们》,里面最喜欢的一篇是《独立器官》:“用独立器官在恋爱……是本人意志无法左右的他律作用。事后局外人自行其是品头论足,悲伤地摇摇头总是容易。但是,我们的人生……心灵会受到迷惑,看到美丽的幻象,时而还会被逼迫至死,如果沒有那样的器官介入,我们的人生会变得相当平淡无奇吧。或许就在单纯技巧的罗列中终其一生。”
写了之后才意识到我写的就是一个这样的少年,整个人就是一个恋爱器官,没有什么理性,也没有悔意,人生的种种大词在他那里失去了意义,他从来不是我们中的一个,他是一个自行运转的小小星系。也不知道写出来没有,但我尽力了,希望有人会记得段雪飞,记得他的爱意,和这一首小夜曲。
李静睿,女,毕业于南京大学,曾做八年法制记者。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北方大道》《小城:十二种人生》,
长篇小说《小镇姑娘》《微小的命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