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屈伸运动时上下颈椎的矢状面运动特点

2018-07-30侯黎升白雪东葛丰何勍阮狄克程实李欢迎魏冰刘娅李栋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夹角逆向节段

侯黎升,白雪东,葛丰,何勍*,阮狄克,程实,李欢迎,魏冰,刘娅,李栋

(1.海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048;2.海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48;3.海军总医院计算机中心,北京 100048;4.海军总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48;5.91181部队,山东 青岛 266000)

上颈椎(upper cervical spine,UCS)指C0~C2,寰枕关节是UCS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学者认为颈椎(whole cervical spine,WCS)屈伸主要发生在寰枕关节[1-2],近来有文献否定了该观点[3-4]。我们测量了123例患者的颈椎中立、过伸、过屈位影像资料,计算颈椎屈伸时WCS、UCS及下颈椎(subaxial cervical spine,SCS)的角度变化范围(range of angle,RA),以期了解WCS、UCS及SCS的矢状面运动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行颈椎正侧、双斜、过伸过屈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DR)患者影像资料,选择侧位照射野涵盖全部下颌骨的影像。排除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强直性脊柱炎、颈椎感染、骨结构畸形及曾手术者。共有123例入选,其中男57例,年龄12~84,平均(45.9±15.0)岁;女66例,年龄21~81岁,平均(49.0±15.4)岁。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摄片姿势

1.2.1 中立侧位 患者站立,一侧肩紧靠影像接收器(image receptor,IR),上下齿咬合,WCS的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平行IR,双眼平视前方,头、颈、躯干MSP重合,源像距100~120 cm,曝光电压65~75 kV,自动曝光控制,呼气后屏气摄片,使肩部向下放松,以助显露C6及C7。

1.2.2 过屈过伸位 侧立同前,上下齿咬合,自然用力分别屈、伸WCS到极限位摄片[2]。

1.3 图像处理 ImageViewer软件中打开源图像,选择目标区域,另存为JPG格式[5]。

1.4 线段绘制[5]AutoCAD 2007中打开JPG图像,绘制C2椎体后缘线(posterior edge of C2vertebral body,PEC2),C6椎体后缘线(posterior edge of C6vertebral body,PEC6),下颌底线(inferior edge of mandible,IEM)即颏隆突下界与下颌角连线(见图1)。

a 过屈 b 中立 c 过伸

图1 颈椎侧位DR图像(①为PEC2,②为PEC6,③为IEM,④为颏隆突下界,⑤为下颌角)

1.5 角度测量 测量各姿势下UCS角(angle of UCS,AUCS),即IEM与PEC2夹角;SCS角(angle of SCS,ASCS),即PEC2与PEC6夹角,PEC2向下的延长线在PEC6线前方设为正值;WCS角(angle of WCS,AWCS),即IEM与PEC6夹角。理论上,IEM与C7夹角及C2、C7夹角更客观反映AWCS及ASCS。但部分DR仅显露出PEC6,遂选IEM与PEC6夹角和PEC2与PEC6夹角分别代表AWCS和ASCS。使用“标注”菜单栏的“角度标注”功能测量,精度0.1°(见图2)。

a 过屈 b 中立 c 过伸

图2 AutoCAD-2007测量角度(α为AUCS,β为ASCS,γ为AWCS)

2 结 果

2.1 角度测量结果(见表1) 男女同一测量值行IT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姿势下的同一测量值行ANOVA分析,P=0.000,PTT检验,P=0.000。AWCS变换时AUCS和ASCS均变化,AUCS+ASCS=AWCS。同一姿势的不同测量值行ANOVA分析,P=0.000;行PTT检验,P=0.000。AWCS主要由AUCS组成。

表1 不同姿势下WCS、UCS及SCS的角度值±s,°)

2.2 WCS屈伸变化时RAWCS、RAUCS及RASCS的变化(见表2) 男女同一RA值的比较行ITT检验,F→E时女性RAWCS大于男性RAWCS(P=0.036);其余各种变换时男女间R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RAWCS=RAUCS+RASCS。RAWCS、RAUCS及RASCS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P=0.000;行PTT检验,P<0.05(RAUCS

表2 姿势变换时RAWCS、RAUCS及RASCS变化±s,°)

2.3 三种姿势变换时RAUCS及RASCS与RAWCS的比值见表3 WCS在F→N、N→E及F→E变换时,男性分别有11例、23例及17例的RAUCS/RAWCS值大于50%,女分别有11例、19例及9例的RAUCS/RAWCS值大于50%。即这些病例颈椎屈伸主要发生于UCS。RAWCSF→E波动在16.3°~107.1°间(见图2~3)。WCS变换时,男性UCS在F→N、N→E及F→E时分别有6例、2例、1例出现逆向运动,SCS仅在N→E时有2例出现逆向运动;女性仅UCS在F→N时有6例出现逆向运动。即WCS由屈向伸时,UCS或SCS角度反而减少(见图3~6)。

2.4 以WCS中立位为参照,屈曲角度范围与过伸角度范围

表3 姿势变化时ARUCS、ARSCS占ARWCS比率±s,%)

a 过屈 b 中立 c 过伸

图3 WCS由中立向过屈变换时UCS发生逆向运动(α为AUCS,β为ASCS,γ为AWCS)

a 过屈 b 中立 c 过伸

图5 WCS由过屈向过伸变换时UCS发生逆向运动(α为AUCS,β为ASCS,γ为AWCS)

RA(F→E)=RAF→N+RAN→E,同一测量指标在WCS屈伸不同阶段的RA行ANOVA分析,P=0.000,进而行PTT检验,男性,RASCSF→N与RASCSN→E无差别,P=0.153;RAUCSF→N小于RAUCSN→E,P=0.016<0.05,而RAF→N明显小于RAN→E,(P=0.000<0.01)。即除男性SCS外,余情形下UCS、SCS及WCS的中立到过屈的角度变化要明显小于从中立到过伸的角度变化。

同一测量指标在F→N及N→E阶段的RA占各自总RA的比率见表4。男性UCS、SCS及WCS各有22例、22例及16例的RAF→N/RA(F→E)>50%,女性UCS、SCS及WCS各有13例、23例及17例的RAF→N/RAF→E>50%。

表4 各区域F→N和N→E时RA值占F→E时RA值的百分比±s,%)

a 过屈 b 中立 c 过伸

图4 WCS由中立向过伸变换时UCS发生逆向运动(α为AUCS,β为ASCS,γ为AWCS)

a 过屈 b 中立 c 过伸

图6 WCS由中立向过伸变换时SCS发生逆向运动(α为AUCS,β为ASCS,γ为AWCS)

3 讨 论

3.1 WCS屈伸并非主要发生在UCS 判定WCS屈伸时角度变化主要发生于UCS还是SCS,即RAWCS主要来自RAUCS还是RASCS,不是看UCS或SCS的静态值即AUCS或ASCS的大小,而应比较RAUCS与RASCS。颈椎角度测量的参考线有多种[1,3],致测出的静态值即AUCS及ASCS有不同,但角度差值即RAUCS及RASCS是一致的[6]。本文分别以IEM与PEC2、PEC2与PEC6及IEM与PEC6的夹角作为AUCS、ASCS及AWCS,目的是为比较RAUCS与RASCS对RAWCS的贡献大小提供基础值。IEM清晰易辨,在AutoCAD中电子测量,数值更准,不易发生大的偏差。有学者指出坐位与立位时测量的角度会有变化[7],本研究统一选站位测量,以排除姿势不同的干扰。

RAWCS主要来自RAUCS还是RASCS,文献报道研究结果不同。Rudolfssona等[1]报道,RAUCS、RASCS、RAWCS在F→N时分别为(33.9±6.0)°、(21.1±4.5)°、55.0°,在N→E时分别为(50.9±8.2)°、(5.4±4.2)°、56.3°,在F→E时分别为(84.7±8.0)°、(26.5±6.7)°、111.2°,显示RAWCS主要来自RAUCS。Park等[3]报道20~29岁者RAUCS、RASCS(C2~7)、RAWCS(C0~C7)在F→N时分别为(5.4±7.6)°、(30.5±16.0)°、35.9°,在N→E时分别为(16.3±15.6)°、(25.4±15.3)°、41.7°,在F→E时分别为21.7°、55.9°、77.6°;50~59岁者RAUCS、RASCS(C2~C7)、RAWCS(C0~C7)在F→N时分别为(5.3±4.4)°、(24.6±9.8)°、29.9°,在N→E时分别为(17.9±6.2)°、(16.7±10.2)°、34.6°,在F→E时分别为23.2°、41.3°、64.5°,显示RAWCS主要来自RASCS(50~59岁N→E阶段除外)。

我们的测量结果多与Park等[3]的报道相近。总体而言,不论WCS是F→N、N→E还是F→E过程,男女的RAWCS主要来自RASCS而非RAUCS;由于病例数有限,我们未行年龄分组的比较。但在部分个体又有RAUCS大于RASCS的情形(见图2~3),表现出颈椎屈伸变化的个体特殊性,这些情形属正常还是异常现象,有待更多研究。

寰枢关节主要是旋转功能,屈伸范围有限,且由于寰椎的解剖标志的特殊性,测量C1~2的角度误差较大,UCS的角度测量实际主要指C0~1而言,多将C0~2合在一起测量。就SCS而言,RA在不同节段也非平均分配,而是呈节段特异性。Liu等[8]报道,WCS在F→E过程中,C2~3至C6~7的RA依次分别为(9.46±4.04)°、(13.66±4.52)°、(15.79±4.15)°、(14.15±6.14)°及(12.47±5.86)°,女性每一节段的RA平均比男性大2°;随年龄增大,每一节段RA会逐渐减小。本研究在于UCS与SCS总体RA的比较,未就单一节段角度进行细化测量。

本研究同时发现,就WCS的RA而言,女性大于男性。但余各种情形,男女间的RA变化并无统计学差异。

由于部分图像显示C7椎体后缘不清,我们将C2与C6的角度值作为ASCS。比较发现,在WCS屈伸过程中,C2~6的RA明显大于C0~2;如加上C6~7的RA,C2~7的RA显然将更大于C0~2。因此,本研究支持WCS屈伸主要发生于SCS。

3.2 WCS中立位与WCS屈伸的中点不是同一概念 理论上WCS中立位时,维持颈椎位置的屈肌及伸肌所需能量最小,为颈椎最佳位置。那么WCS屈伸时WCS、UCS及SCS是否均以WCS中立位为起始点、RAF→N与RAN→E相等呢?Rudolfssona等[1]报道RAUCSF→N=33.9°,RAUCSN→E=50.9°;RASCSF→N=21.1°,RASCSN→E=5.4°,RAWCSF→N=55°,RASCSN→E=56.3°,即WCS中立位分别靠近UCS、SCS、WCS各自屈伸中点(平分RAF→E的点)的屈、伸侧、及WCS中立位;Park等[3]则报道WCS中立位分别靠近UCS、SCS、WCS各自屈伸中点的屈、伸、屈侧;Wang等[9]的报道结果为RAWCSF→N=(51.9±9.3)°,RAWCSN→E=(91.9±16.3)°。本研究发现,除男性RASCSF→N与RASCSN→E相近外,余各水平RAF→N要小于RAN→E,即WCS中立位靠近各自屈伸中点的屈侧。但具体到某一个体,RAN→E却可能小于RAN→F。体现了个体运动的复杂性。考虑到本研究对象多有颈部不适,是否健康个体WCS中立位便是WCS、UCS及SCS屈伸的中点,有待更多深入研究。

3.3 UCS及SCS的逆向运动 常规理解,WCS屈伸时,UCS及SCS应与WCS同向变化才对[10]。但Wang等[9]发现WCS屈伸过程中UCS或SCS可能出现逆向运动。本研究在部分病例中也发现同样现象,主要集中在UCS区,这表现出了颈椎不同水平与WCS屈伸的不一致性。分析其机理,有将颈椎比作一弹簧结构,深层肌肉维持脊柱稳定,浅层肌作WCS屈伸的原动肌。前者精确控制单个颈椎节段运动,后者作用于多关节[11]。如前者无同步激活,仅凭后者无法对某一特定关节启动屈或伸运动,即逆向运动是深层肌与浅层肌相互抵消后的结果[9]。如果我们能发现同一个体的某一特定颈椎关节在不同次WCS屈伸时可出现或不出现逆向运动,上述解释将更有说服力。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核实。

3.4 本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澄清了WCS屈伸主要发生于UCS的错误认识。对于我们选择颈部疾患的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时,有融合及间盘置换选项。如WCS屈伸主要发生在UCS,则融合对WCS整体屈伸不会明显影响;否则,则应酌情考虑间盘置换[12]。尽管总体而言,WCS屈伸主要位于SCS,但具体到某一个体可能不同,需结合具体病例甚至关注某一特殊节段。SCS上节段(如C2~C3)手术时,如UCS屈伸范围大,可通过UCS后伸避开上颌骨对手术区域的干扰(见图2),甚至供实施前路颈椎弓根螺钉置入[13]。术前应重视颈椎动态影像检查,了解目标节段及WCS的屈伸特点,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更多信息[14]。

3.5 本研究的不足 有报道,后纵韧带骨化时颈椎屈伸特点会发生变化[15],我们选择的病例颈椎虽无严重疾患,但多有颈部不适感,这些不适或许对颈椎屈伸特点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可能反映不了健康个体的情形[1,9]。普通X线片有一定的放射性,单纯出于研究目的,而寻找健康志愿者进行有放射性的检查,即使志愿者同意,我们认为也有不妥之处,本研究的来源不是完全健康的个体,为本研究的不足。不过,临床研究目的是为了对疾患治疗,从这个层面讲,病理下的颈椎屈伸特点或许对我们的治疗选择能提供更实际的帮助。随着科技进步,当有非放射性设备供我们准确测量时,在健康个体中得到的数据更为客观。但本研究发现部分个体的RAWCSF→E可达100°以上,提示存在颈部疾患不一定对WCS的RA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仅就患者单次影像结果分析,如有重复数据或治疗后定期复查,或许会有新发现。有报道手术致SCS屈伸受限后,RAUCS可增大来代偿[16],这是需我们进一步验证的内容。更为专业性的研究在进行屈伸2~3个循环后,再进行屈伸角度的测量,以抵消蠕变等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17]。也有要求患者保持闭眼状态,以消除眼睛视物对位置造成的影响[2]。我们未采取上述措施,所有数据仅取单次颈椎屈伸影像,摄片过程中患者保持睁眼,可能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有待以后完善。

总体而言,颈椎屈伸主要发生于SCS而非UCS,但某一具体个体,可能主要发生于UCS。除男性SCS外,WCS中立位更靠近颈椎各水平屈伸中点的屈侧。颈椎屈伸过程中,部分个体UCS或SCS会出现逆向运动。颈椎屈伸范围在个体间差异较大,在16.3°~107.1°间波动,UCS在-5.6°~39.4°间波动,SCS在2.4°~81.0°间波动。

猜你喜欢

夹角逆向节段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逆向而行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直线转角塔L形绝缘子串夹角取值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