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以“瑞立订单班”为例

2018-07-30瑞安产教融合研究课题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瑞安产教校企

瑞安产教融合研究课题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瑞安学院,浙江 瑞安 32520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加快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成为必然趋势[1]。实践经验表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道路[2-3]。产教融合是在广泛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4]。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要求其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器[5]。目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存在中高职衔接不畅、学校培养与企业实际脱节等问题,这使得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核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背景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学校、企业、家长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目前,中高职衔接教学中,课程重叠过多,实践环节偏弱,指导和促进教学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校企合作仅停留于表面,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此外,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对于校企合作办学中责任、义务、权利的划分不明确,定位缺失、分工混乱,致使在教学实践中资源利用不合理,甚至产生纠纷和矛盾,不利于实现共赢[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经温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温委办发〔2013〕114号)设立,是全国首家公办高职院校与县(市)级政府合作共建的二级学院。瑞安市人民政府是瑞安学院的建设主体、权属主体和投资主体;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办学方,负责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行政管理等工作,其办学目标是通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瑞安培养本地化人才,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中高职衔接的示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示范和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在此基础上,瑞安市教育局鼓励瑞安学院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产业资源优越、家校共育紧密联系等优势,为瑞安培养本地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如大力支持瑞安学院中高职衔接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以及瑞安学院与本地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与企业开展多形式的深度人才培养合作,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等。同时,瑞安学院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实施基础。瑞安学院坐落于瑞安市飞云江畔的江南新区,周边10km范围内有大量优质地方企业,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高质量满足学生校外实践锻炼。此外,随着瑞安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转型升级,变革中的地方龙头企业的用工理念逐步从早期的马上能用转变为现今的用得好、留得住,且会进行超前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性储备,有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储备人才、实现企业人才本地化的强烈意愿,这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落地提供了契机。2017年瑞安学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的核心作用,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与中国瑞立集团、瑞安市永久机电学校组建“瑞立订单班”,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瑞立订单班”是对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是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的大胆尝试与实践。

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践

1.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瑞立订单班”采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2年中职、3年高职和15个月的寒暑假企业实践锻炼,将企业实际岗位所需的品德、认识、理念、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以校企共育的方式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做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标准对接,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

2.拟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院校全日制人才培养相关规定、企业自身人力资源规划和教学过程客观规律,高职、中职、企业三方协同制订“瑞立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通过紧密结合瑞安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瑞安学院与温州地区汽摩配产品制造龙头企业——中国瑞立集团合作,设立“瑞立订单班”,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专业能力,从事汽车零部件设计(二维、三维图纸绘制)与制造、汽车零部件市场技术营销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培养规格。结合瑞安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汽摩零部件制造方向)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中国瑞立集团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共同制定“瑞立订单班”人才培养规格(见表1)。

(3)培养计划。结合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基本要求和学习的客观规律,高职、中职和企业共同制定“瑞立订单班”人才培养计划(见表2)。

3.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1)中高职招生一体化。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生产企业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普通体力型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高学历、技能型工人短缺状况更加明显[7]。结合地方中高职衔接政策和企业实际人力资源规划,瑞安学院、瑞安市永久机电学校与中国瑞立集团共同制订招生细则,计划招收瑞安本地应届初中毕业生50人,通过组织宣讲、参观企业、参观校园等形式,吸引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生报名,并组织校企专家团队进行面试,严格把关,招收满足企业需求并有相应技能特长和职业兴趣的学生,实现精准招生。高职、中职、企业及家长、学生四方在达成合作互信、共育人才的基础上,签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立订单班”实施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及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关的奖惩办法、毕业生待遇和服务期限等内容,确立“瑞立订单班”学生既是中高职学校的在校生,又是中国瑞立集团准员工的双重身份。

(2)中高职培养一体化。高职、中职、企业三方分别指定专人组成班主任工作小组,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强化团队共同管理,保证班级个性化定制培养。校企共同制订理论教学环节和企业实践环节考核标准,以“过程考核”为主、以“结果考核”为辅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并采取“二次末位淘汰制”,即在教学过程中连续两次考核结果均为班级最后一名,则对其实行强制淘汰,以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杜绝中高职衔接学生常见的消极学习现象。寒暑假期间,企业“一对一”指派一线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实现装配、加工、质量、工艺、设计、管理流程全覆盖,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理论结合实际,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硬”实力。在毕业设计环节,企业安排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提供真实课题,力求做到毕业设计既是学生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又是企业实际问题的合理对策,使学生完全熟悉具体岗位,融入企业项目团队,实现三方共赢。学生顶岗实习享受生活补贴,经校企双方考核合格后,获全日制大专文凭。

课余时间,企业组织核心能力突破专题培训(如技术营销能力培训),邀请分布于全国各地营销网点的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教学并组织座谈,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另外,企业可通过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讲座,出资赞助班级活动,包括军训、运动会、文化活动月等,实现全过程的企业优秀文化熏陶、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场“软”实力,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实现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3)中高职就业一体化。企业组织专家组对毕业生进行面试和技能水平考核,结合学生“过程考核”成绩,为学生进行等次评定,并根据其职业生涯规划协调分配岗位,发放对应的工资报酬;学生拿到毕业证当天即正式入职企业,无试用期;在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过程中,对于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企业将安排部长及以上专人指导,学生毕业入职时岗位优先选择。

表1 “瑞立订单班”人才培养规格

表2 “瑞立订单班”人才培养计划

4.取得的成效

以合作互信、共育为基础,以家校企协同全过程育人为手段,“瑞立订单班”已平稳运行近一年。瑞安学院从管理层面上对“瑞立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顶层设计,与中国瑞立集团、中职学校及家长、学生成功签订“瑞立订单班”协议,使产教融合有了机制保障;瑞安学院牵头成立班主任管理小组,整合资源,提供实施保障;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并组织实施,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质量实行全过程监控。通过开展职业能力提升、企业文化专题讲座和寒暑假企业实践,使学生对岗位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企业的归属感更为强烈。在校企共同制订的管理、考核机制的有效约束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实践态度积极乐观,在学习、做人做事方面均明显优于同期普通班学生。

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反思

1.师资储备是关键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了解企业现状、懂生产实践,要求企业导师会教学指导、有育人观念,因而师资储备是组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班级合作双方的主要难点。一般一个班级有35~50人,高职院校和企业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全覆盖指导学生的需求。如有的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而有的企业导师教学经验欠缺,这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区,教学效果易打折扣,人才培养也可能达不到预期要求。随着产教融合的逐步推进、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和企业可通过教师入企、引企入校等方式,共同建设师资库,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做好充分准备。

2.人才评价体系是保证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多样、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保证班级的有序组织和管理。高职院校应以教育部门规定的考核内容为考核基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完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评价体系。如个别企业要求重点保障学生的德育水平,则对应在考核办法中提升综合德育考核评分项目,并明确告知班级学生,有效引导、监督和管理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和企业员工。

3.家长的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家长对寒暑假学生实践锻炼的理解和支持是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有的学生家长未能深刻理解实践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存在抵触情绪,甚至煽动学生抵制校企活动的安排,这将会给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阻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通过电话、微信或家长会等方式实现顺畅、有效的沟通,消除家长顾虑;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可建立更完善、系统化的家校企共育体系,引导家长深度参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助力学生收获成长。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基于共建、共享、共融、共赢理念,采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家校企全过程协同共育。“瑞立订单班”的创新与实践,对高职院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瑞安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风筝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快乐农场
荡秋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我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