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

2018-07-29田维德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马铃薯

田维德

摘 要:马铃薯作为粮菜两用的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马铃薯的病虫害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就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防控办法为研究对象,作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特点;绿色防控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具有水热同季,暖湿共节,夏天较热,冬天较冷,冰雹少见,夏季天气较长,冬季较短的特点。一年四季分明、县内年平均气温17.3℃,年均积温6314.5℃,年平均降水量1154.3毫米,无霜期290天,利于马铃薯各种病虫害发生。作为农业结构调整重要农作物的马铃薯在我县常年种植面积在22万亩,病虫害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及质量。

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发生特点

1.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种植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晚疫病具有发病周期长、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大等特点。晚疫病的主要病害以叶片、花和茎为主,严重的情况可以危害块茎,整个生长周期都可能会发病,尤其是在温度较高雨水较大的7、8月份,更容易出现马铃薯晚疫病。根据近年田间调查发现,马铃薯的晚疫病在马铃薯的种植周期内发病率极高,发病初期主要集中在马铃薯叶子上,病毒可以迅速的形成以空气和雨水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孢子,在叶片中间迅速的传播,由于马铃薯晚疫病其发病率快,传传播迅速,不易控制。晚疫病发病的主要表现特征为:在病毒感染初期,叶子边缘或者叶尖的部位会出现淡褐色的斑点,并且伴随着斑点的出现周围有圆晕出现,且当环境湿度增加时斑点也会随之增大,叶片也会伴随着斑点的加重而变软,且颜色呈现墨绿色,叶子背面伴有白霉。当环境空气干燥时,叶子就会出现枯萎,马铃薯叶茎都会受到感染出现白霉点或者黑斑的情况。当马铃薯块茎出现病毒感染时,首先表皮会出现黑斑,并伴随着病毒侵害的加深,病毒斑点会向内渗透直至变硬。在大面积出现晚疫病发病时马铃薯植株枯死变黑,全田大面积死亡,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马铃薯的绝收情况。在窖藏期间,有毒病菌可以寄生在薯块上,在窖藏温度湿度适应的情况下持续发展蔓延,造成烂窖的情况出现。中度感染会造成11.8%左右的减产,重度情况可能出现30%-60%的减产。

2.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环腐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发病概率在30~40%之间,环腐病的发病特征为:在马铃薯花期发病情况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根茎部位,从根茎叶片开始逐渐向上传染,随着感染情况的加重,植株会逐渐枯死。在环腐病的发病初期叶脉会随着感染情况的加重由绿变黄并且逐渐枯萎,切开马铃薯的块茎可以看见维管束呈现乳黄色甚至黑褐色,皮层内层显示环形或者弧形,所以病害称之为环腐病。

3.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通常发生在育苗期以及成苗期,发病危害主要集中在叶片、叶柄以及块茎部位,在发病期间会导致大面积枯斑严重的会造成植株局部枯死。马铃薯早疫病的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者菌丝的形式寄生在带病茎块上越冬,第二年种植时随幼苗发芽开始传播,受侵害的幼苗破土后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以及自然风实现病毒传播,并且形成恶性循环。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气候多以雨水天气为主或者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容易发病。

4.马铃薯病毒病害。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内由于病毒侵害造成的植株死亡病害的情况称为病毒病害。病毒性病害通常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花叶型病毒病害。发病期间叶片呈现黄绿相间或者浅绿浓绿相间,叶片叶绿素分布不均匀,病害严重时出现叶片萎缩甚至整株马铃薯生长矮化的情况。二是坏死型病毒病害。马铃薯植株在出现坏死型病毒病害时叶片及叶茎部位出现黑褐色坏死斑,病害严重时会导致马铃薯叶片枯萎而死。三是卷叶型病毒病。发病期间植株叶片顺主脉以及主脉周边向内翻转萎缩直至变硬,严重情况下叶片卷成圆筒状。

5.黑胫病。黑胫病属于维管束细菌类病害,主要病毒侵害部位为根茎基部以及块茎部位,发病周期涵盖整个生长周期,且以苗期最为高发,发病时容易造成缺苗断垄以及块茎腐烂的情况,在窖藏期间引发烂窖的危害。病菌寄生在病残的植株或者种薯块茎中越冬,黑胫病发病的最适宜温度为25度左右。在播种前期种块切块后不利于切口形成木栓层,发病率增加;病害在阴雨天气、土质粘重以及排水不畅的情况下病害严重;窖藏期间通风不好或者湿度过大极易造成烂窖的情况。

6.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蝼蚁、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蟋蟀等,以我县秋播10-11月份以及春播4-5月份病害严重。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地下虫害将马铃薯的根茎部分破坏,导致马铃薯缺水枯萎死亡,或者在幼苗期间咬食幼苗,出现缺苗、死苗的情况。

二、马铃薯病害的绿色防控措施

1.品种选择方面。在一级生产种薯时选择优质脱毒的马铃薯品种,在生长及产量上满足高产、抗病的基本要求,生长周期符合秋冬播种60-90天的生长周期,另外在马铃薯的结薯要求上尽量选择深度较浅的品种。我县以费乌瑞它、宣薯2号、中薯5号、青薯9号等品种为主。

2.种薯处理方面。在种薯的选择上做好脱毒无病的工作之后,芽苗选择上以單株选优的方式进行芽栽或者整薯播种。在催芽的过程中淘汰病害的种薯,在种块处理上选择上用72%的百斯特可湿性粉剂稀释600倍以后浸泡15分钟左右,晾干后在进行种植。

3.合理轮作套种。马铃薯的种植必须坚持轮作的种植方式,在轮作对象的选择上以禾本科、豆科农作物为主,且以水、旱轮作最好,通过轮作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晚疫病的发病情况以及地下虫害的发生。另外,轮作对象应该忌与十字花科、茄科以及块茎根茎类作物轮作。地质选择上以方便灌溉、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微酸性土壤为宜。

4.深耕整地。在种植前期的土地处理方面,应该提前翻耕,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较粘的田地,耕地深度应该在25-30cm左右,保证上松下实。土地深耕可以有效增加土地的透气性以及蓄水、抗旱能力,通过改善物理地质条件,提高马铃薯的种植环境。通过深耕翻地,可以将地下害虫翻到地面以上,通过光照或者天敌捕食,杀死害虫及幼虫虫卵,减少后期马铃薯地下虫害侵害。

5.合理密植。合理密之是通过植株间距的有效控制,以减低田间湿度的目的,减少虫害发生。一般情况下每亩地以6000-7000株为宜,实行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垄距66cm、株距16cm或行距为50厘米、窝距为15-18厘米为宜错窝播种。根据地质情况,实时调整播种方式,并且为确保后期植株密度,单独留一块土地育苗,用于后期田间补苗。

三、结语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种植的科学性,改善粗犷的传统种植方式,根据科学的指导进行病害处理,保证从选种到育苗、包括后期种植管理,都能够实现科学的管理与种植,降低病虫危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

参考文献:

[1]卢远华, 王裕官, 李福贵,等. 自贡地区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 农家科技旬刊, 2017(7).

[2]马振.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5):102-102.

[3]高发富. 浅谈马铃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24):27-27.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马铃薯种植中常见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定边马铃薯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胖胖的马铃薯
浅谈大白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