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2018-07-29李丽
李丽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因应了新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文章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界定,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经管类专业如何推行现代学徒制来化解困境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经管类专业
现代学徒制目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一种得以广泛验证的有效教育模式。目前世界上最为典型和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有四种,分别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北美的CBE和英国的BTEC。这四种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背后都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精髓。国内,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对推进现代学徒制高度重视,也颁布了相关的指导性政策文件,但各职业院校及各专业层面如何具体实施并推进现代学徒制却缺乏成功的实践案例和有效的理论指导。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在吸纳传统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二者的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这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基于工学结合和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强调企业工作岗位培训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强调产教之间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的要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招生即招工,也就是说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协同育人,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管理与评价学生,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员工也是学校的学生;其次,学生的学习场所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更多的时候在企业和岗位上学习,也就是说学生采取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最后,学生毕业的时候既能通过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习获得学历证书,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培训与考核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困境
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目标企业往往是一些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缺乏大企业和大公司的发展空间,对毕业生缺乏吸引力,企业在招聘高质量的经管类人才方面出现相当的困难。近年来,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单纯从就业率这一指标来看,应该是很好的,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就业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具体体现在,学生的专业对口率,薪资水平,跳巢率等指标都不是很好。反过来,现代服务产业中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我们所培养出来的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却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经管类专业本身的特质决定了传统的高职教育很难达成预期的培养目标。经管类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之处在于其所要培养的职业技能具有很强的情境嵌入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学生单纯通过学校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难以培养出真正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职业技能,这样的毕业生进入到企业以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过程才能逐渐适应企业的需要,在此期间,很难给企业带来效益。
与此同时,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成为当前环境的主要特质,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业态层出不穷,生产系统的智能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相应地目前的企业组织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务与生产一体化等五个方面。今天的这种外部环境意味着传统模式下培养的高职经管人才远远不能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新的环境呼唤新型的经济管理人才,也要求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外部环境和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最后,高职经管类专业由于对硬的实验实训条件要求门槛较低,并且就业面较广,因此在各高校普遍开设。我们对浙江省46所高职院校进行了统计,除了两所专业性院校以外,其他44所高职院校均开设有经管类专业,并且这些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之间缺乏差异性,同质化竞争严重。伴随着这些年的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从就业市场的供需层面来看,目前已经远远供过于求,并且学校这一人才供应方与企业这一人才需求方之间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三、高职经管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来化解困境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建构性的和情境潜入式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经管类人才培养的特质。按照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说法:管理是一种实践。经管类人才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很难通过在学校职业教育在课堂上来传授。同时,经济管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技能,它包括了诸如:沟通协调、系统规划、预测洞见等很多软性的高端技能,而这些软性的高端技能单纯地依靠传统的学徒制也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因此,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能够助推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建设走出目前的困境的有效途径。高职经管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基于职业标准来确立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标准
传统学徒制往往忽视具体的培养标准的确立。学徒的学习效果完全依赖于师傅,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经济管理类职业本身的职业标準相对于第一线生产岗位而言,本身确实也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参照行业协会的职业标准和行业内一些相对管理规范成熟的企业的相关企业管理标准,相关的服务操作流程来制定我们的培养标准初稿。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深入研讨论证。有些操作规程和能力达成点能够量化明确的就尽量量化明确。如果不能做到量化明确的,我们也应该设置具体的典型职业行为的观测点。在对职业标准进行明晰化的基础上,相应地明晰我们的培养标准,并把这些培养标准贯彻到具体的课程和日常的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去。
(二)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做好学员的遴选与培养工作
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也就是说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现代学徒制强调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实行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实习师傅和实习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我们设计了识岗、协岗和顶岗三个环节,其中识岗环节就是让学生对岗位和师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反过来也让师傅对学生有一个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自身兴趣和能力以及外部工作环境约束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同时,我们还推出了深度合作企业的动态订单班,学生可以进入订单班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期间,企业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和动态调整。最终,我们确定学徒人选,并且签订相关责任书和合同。学生在获得学徒身份以后,要接受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评价和跟踪考核,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经验总结和反思会议。
(三)有效整合校内外人力资源,构建能够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
传统学徒制下的师傅往往是企业实践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却不一定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素养。学校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往往具备比较完备的理论水平,却在工作世界中的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我们目前采两方面的策略。一方面,构建双师型团队,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配备一个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并且教师和企业师傅之间作为一个双师型团队,经常共同开展沟通和教研活动,利用双方的优势一起来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对企业实践教师开展相关教育理论和系统专业理论的培训,对学校教师采用下企业,顶岗等途径来增强其实践能力,使得教师或师傅能够达到现代学徒制下的师资要求。
(四)基于综合职业行动能力来评价学生
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学生评价的方法主要是考试和考核颁证等途径。现代学徒制以工作系统为导向,强调学生或徒弟的全面发展为准则来开展评价。我们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评价方式是基于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工作情境下的实地考察与测试。这种考核方案,一方面依托第三方评价机构中考评专家的专业判断力,另一方面也设置了一些必须达标的观测点。这种定量与定性想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并且最后能够生成考核结果雷达图,让师傅与学徒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哪些方面掌握较好,哪些方面尚还是薄弱环节,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很好的依据和参考。
总而言之,高职经管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是一条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我们可以从标准制定、遴选学徒、培养学徒和评价反馈等环节来优化与推进这一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2]张冉.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山东纺织经济,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