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新闻编辑业务创新设计
2018-07-29高磊
高磊
摘 要:媒介组织、业务、技术融合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电视新闻节目运作模式,由此也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适应融合发展趋势是电视新闻编辑创作高质量新闻作品、拓展个人职业道路的关键所在。基于此,该论文将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系统总结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业务创新趋势与手段情况,借此深化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发展导向的认识,为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个人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编辑;业务创新
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着资源丰富、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随身便携性方面的优势,广受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吸纳了大批传统媒体观众群,由此对广播、电视、报纸、媒体构成了极大的生存压力。媒介融合成为当前电视媒体“自救”的重要手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 强化互联网思维”。当前,我国电视媒体掀起了新旧媒体融合的高潮,编辑作为新闻生成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加强业务创新活动。
一、策划——创作“主题性”新闻作品
媒介融合既表现在技术层面与人才层面的融合,也表现在节目层面与组织层面的融合,实现对组织模式、媒介形态、节目制作、传播渠道的协同性发展。此种环境中的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关联性越来越强,风格性越来越接近,主题性越来越突出,也即是当前各个新闻频道所普遍实施的定位发展策略,围绕着政治新闻、民生新闻、外海新闻,形成一个明确的节目主题,以此定位各个新闻节目的风格,设计各节目内容,为目标观众群提供一致性的节目内容,实现电视台品牌化的发展,诸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的各档节目均为围绕着国内时政新闻而设置的,凤凰卫视电视台各档新闻节目则是围绕着国际新闻而设置的。这种品牌化发展策略,要求新闻编辑能够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围绕着节目风格特征、内容定位、观众兴趣,展开对新闻作品的策划,由此在电视台内,通过各档新闻节目为目标观众群提供不同视角、不同特征的新闻作品,诸如山东广播电视台在2017年两会期间,协同推出《两会问吧》、《两会面孔——代表委员手机微名片》、《答题对对碰H5》等新闻节目,实现了对同一新闻事件、新闻主题乃至于具体新闻素材的多元化报道,是新闻编辑人员精准把握新闻主题、系统策划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编辑的策划能力在媒介融合时代环境下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整合——进行“典型性”新闻报道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权”的垄断,而凭借着进入门槛低、匿名性强的特征,赋予了广大民众传播信息的权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广大民众或者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是通过图片视频,将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人、事、情”传输到网络平台上,大量的信息被“遗弃”,但也有不少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引起广泛热议,进而触发大规模的舆论事件,诸如山东辱母杀人案、陕西榆林产妇跳楼案等。网络平台中的信息内容丰富、即时性强、传播速度快、舆论影响力大,从而在各类媒体新闻制作领域发挥着明显的议程设置的功能。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带来线上与线下新闻节目的同步传播,还是催生网络新闻节目,亦或者是围绕着电视新闻节目衍生出微博、微信、APP之类的二次内容节目形态,均受到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这需要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具有强烈的新闻素材整合意识和能力,能够实时关注网络平台中的新闻信息,洞察有价值的信息素材,选择典型性新闻事件,进行专业性的策划活动,由此提升新闻作品的时效性与价值性,尤其是充分发挥新闻作品在关注舆情、引导舆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媒介融合环境相下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所提出的一项新的业务要求。
三、创造——呈现“趣味性”新闻形态
“技术”成为推动当前新旧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诸如新媒体环境中的H5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传统电视媒体领域的数字电视技术、3D虚拟技术等。而这些技术无不以增强媒体内容的趣味性、互动性为核心导向,这也恰恰是各类节目能够吸引观众注意、激发观众兴趣的核心价值所在。技术性融合成为新旧媒体融合的又一突出形式。电视新闻节目也可以充分借助技术融合,创造“趣味性”新闻节目形态,诸如2017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国策说”工作室推出大数据新闻“两会即时看”节目,推出了H5视频《两会喊你加入群聊》、《跟票圈好友請个假,我去人民大会堂听报告了》等,部分电视台新闻节目还在微信平台、APP媒介端推出了互动游戏、微视频等作品。这充分反映了媒介技术融合所带来的新闻节目形态趣味性、娱乐性创新效果。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不仅仅局限在电视媒介形态的网络化发展,而且也表现在对网络互动技术、传播技术、特效技术的使用上,以增强新闻节目形态的趣味性与娱乐性效果,迎合当前大众趣味性与娱乐性的审美取向。这由此也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加强对新技术风格特征与使用效果的认识,掌握新技术应用方式,由此增强利用新技术策划、制作、传播新闻节目的能力。
四、沟通——搭建“整合性”新闻平台
节目组乃至于媒介单位之间的融合是当前媒介融合发展又一重要形态,一方面表现在各个节目组协同策划、制作、传播特定的主题新闻事件,诸如当前各大电视台、报社普遍实施的“中央厨房”式的运作模式,追求的便是“一次采集、多次加工、多媒体发布”的效果。另一方面表现在各个媒介单位之间的合作,诸如2017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与腾讯新闻网、百度新闻网之间的合作等,利用彼此的资源、制作、传播方面的优势,实现对新闻素材使用效率、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除此之外,当前不少电视台内部也建立有“台、网、端、微”的多样化内容传播平台,而且各平台也实现小组制的运作模式,既独立运作,而且也有业务层面、资源层面、技术层面的合作,诸如中央电视台建立的“融媒体编辑部”,台网一体协同联动,实现文稿、图片、视频素材集中收集、统一生产、统一分化;建立“央视新闻通稿共享平台”,通稿微视频、V观、网络直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全媒体、全方位的整合报道,实现“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的效果。编辑人员作为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主体,逐步模糊了“编辑角色”,而朝着多业务、多角色、重协调、重管理的方向发展。这充分说明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编辑既需要加强新闻策划、新闻内容处理方面的业务能力,而且还有必要提升个人的沟通与管理方面的能力,能够顺应媒介融合的总体发展趋势,增强与其它新闻节目、传播平台、媒介单位之间的合作,积极展开沟通与交流活动,从而带来团队推送出优质的新闻作品,并利用整合优势来拓展新闻作品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提升其传播价值。
媒介融合已成为我国媒介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电视媒体实施“自救”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节目作为电视媒体核心内容之一,在媒介组织、业务、技术的融合推动下,也进行着内容、形态、运作方面的变革。编辑人员在创作新闻作品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媒介融合发展对于电视新闻节目创作与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从创作“主题性”新闻作品、进行“典型性”新闻报道、呈现“趣味性”新闻形态、搭建“整合性”新闻平台,进行业务创新活动,由此才能不断地推送优质新闻作品,提高新闻节目政治、民生、经济、文化层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2]李建伟.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编辑出版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