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提升教研力初探
2018-07-29过福堂
过福堂
编前语:教研即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教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方式,教研力的提升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学水平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本期我们就教研能力的提升展开讨论。“诊断力”“学习力”“创造力”是教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作者依托智能阅卷系统,以数据深加工、分析、评价为基础,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切片诊断”;通过磨课、听课、评课等系列过程,促进教师多元主体的互动、联合;通过同课重构,提高教师学习力;作者提倡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创”才是“模”的根本和归宿。
一个学校最根本的实力,其实是教育教学的思想力。工作的高度首先取决于思想的高度。而教研力则直接作用于思想力,提升思想力,要注重在提升教研力上下功夫。教研力涵盖很多,但关键是三个方面,一是诊断力,二是学习力,三是创造力。要通过这“三力”的提升,来提升教研力。
一、为学而研
教研要做到有效,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关键使力。要确立以学生学成和发展为教研目标的思想,克服为教而研,而非为学而研的偏向。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分析,无外乎借助学业成绩检测、课中课后情况反馈、问卷调查等来进行。其中,学业成绩检测是目前的主要手段。在尚无其他形式取代学业成绩检测作用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科学发挥学业成绩检测的作用。
一方面,要通过学业测评数据评价系统的建立,为教学改进、评价方式优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目前,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学业测试智能阅卷为基础,以数据深加工、分析、评价为核心的学业测评数据评价系统,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学校建立起来,应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另一方面,要转变学业成绩测评的功能。目前,热衷对教学成绩排名的现象普遍存在,学业成绩测评的目的,当然不是局限于鉴定甄别性。否则,就过于简单化,除了盲目施压,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其实,数据背后的意义才应该是被关注的焦点。根据阅卷结果,可掌握学业测评各种数据,分析学生各学科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准确测量学生学习水平情况和各学科教学质量。
转变学业成绩检测的功能,一要在测评功能方面,变注重鉴定甄别性为注重过程分析性。通过检索测评信息,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调整教研的重点,改进教师的教学。二要注重信息的积累,通过信息的积累和对比检索出新的信息,特别是通过一段时间对每个学生信息的积累,作类似学生学习状况的对比,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以得出更全面、更科学的教研信息。三要确保测评数据真实可信,可采用学校或年级之间交叉对调监测的方式。
二、分享成功
提升教研力,还要掌握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以发展方向为目标,提升学习力。现阶段要特别关注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这一动向,学会对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
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千万不要搞糊了。核心就是最关键的部分,是各个不同学科的本质属性所规定的,找到这种本质属性,就不仅能较为轻松地掌握学科的精要,还能找到学科学习的感觉。
比如,语文学科其本质属性是语体性。语体是人文、生活和语言艺术的统一体,具有独特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语文学科的语体性素养主要有人文情愫。这就要求把课文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对待,让学生的生命活动方式在对课文呈现的智慧、情感、精神、真理的憧憬和追求中构建一个健康而稳定的坐标。无论是热情奔放的《春》,还是哀愁淡淡的《荷塘月色》;无论是义正辞严的《最后一次讲演》,还是情趣生动的《苏州园林》,都浸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语文课所具有的打动人心的人文储量,是任何学科都望尘莫及的。为此,语文教学要大力张扬课文的人文精神,反对肢解课文,架空分析和无视写作个性等削弱课文人文魅力的做法。
语文学科的语体性素养和生活感悟特性。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去学习语文,品味人生,教学有一种亲切感、人情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理。由“一件时髦的足球服”到对一种为理想而奋斗精神的崇尚,由“爸爸在家真好”到对亲情、关爱的呼唤……这样的作文教学才真正富有生机和魅力。
语文学科的语体性素养还包括艺术情趣。这就要求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美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课堂充满艺术氛围。如在教学中保持各类文体不同的艺术优势,诗歌和抒情文以语感教学为主,小说以艺术化的情境創设为主等。
把握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要特别注重现场学习力,通过现场学习,分享先行者的教研成果。教师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现场学习力。现场学习力的倡导者李政涛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不可能再像大学生、研究生或高校教师那样,可以坐拥书城,在书斋和图书馆中学习,他们大量的时间是在教育教学的现场。他指出,至少要关注四种类型的现场:教师自己每天的教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现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各种培训、讲座现场。
当前,南丰县中小学普遍创设的现场学习力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全员公开课活动。相对于优质课竞赛,公开课教学更具教研色彩。公开课活动关键是抓好课前磨课、课后评课和反思。没有高质量的磨课、评课和反思,观摩教学的功能将大打折扣。南丰县附属小学以分享读书心得、分享名师课堂、分享研课经历、分享教育智慧四个方面为抓手,着力构建“分享成功”校本教研活动体系。其中围绕分享名师课堂这一专题,该校开展了“名师模仿秀·晒课”活动。活动包括五个环节:找名师偶像、学名师理念、仿名师说课、造名师课堂、悟名师足迹。各位教师找准名师偶像后,拟出学习该名师的切入点(可以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语言艺术、提问技巧或者其他),进行说课、上课和课后反思三个环节的展示,在集中评议与个人反思的基础上沿着名师成长足迹前进。这项活动让一般老师走到公开课活动的前台,在解决“我要向谁学—我该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接着怎么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是青蓝工程,普遍开展从师、拜师活动。桔都小学的“临帖式教研”活动,规定一般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师从名师,以名师的示范课作为引领。熟悉一个人的方法,他的方法便变成你的方法;熟悉一个人的思想,他的思想便变成你的思想。临帖式教研是借鉴书法练习的教研模式,分“选帖、读帖、解帖、背帖、临帖”五个环节。“选帖”是以备课组为单位,选好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名师示范课,作为学习的范本。“读帖”是反复观摩名师示范课。“解帖”是在反复观摩名师示范课后,运用课堂观察,诸如: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激活并提取相关的旧知识?教学目标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是否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八个观察点,去体会、思考名师的方法、思想,他们把这八个观察点叫作课堂的“永字八划”。“背帖”是以备课组为单位,以考试为形式,全员参与,还原名师课的教学设计及本人对课的理解。“临帖”是以公开课的形式临摹本备课组的名师示范课,并再次以课堂观察的形式评课。通过以上五个环节吃透名师的理念、方法、思想,长此以往,使“学徒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校际合作教研。如手拉手教研活动,多为送课下乡,分享优质教学资源。这一活动坚持了很多年,已经成为校际主要教研形式。再如分片教研活动,考虑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难以单独开展教研活动的实际,以实际需求为原则,划区域联合开展教研活动。这种机制运作起来较手拉手活动牵涉面大一些,又要各方的高度认同,所以活动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又如名校教研联盟:子固小学加入了江西省名校联盟,桔都小学与上海经纬学校、南城二小、广昌一小联盟,县附属小学与南昌大学附属小学联盟。这类活动,均层次较高,效果较好,但次数受到一些限制,与其他两类活动互为补充。
三、成就自我
南丰县太和小学、子固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教研活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求新、求异、求好。太和小学“同课异构加全员评课”持续开展了近10年,助力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的成长。子固小学把同课异构与课后辩课结合在一起。去年11月,该校还携手《江西教育》开展“专家导航,助力成长”教研活动,请来省教研室徐承芸等专家现场把脉辩课活动,给参与者带来不小的触动。
实验小学近年来注重分享、诚恳、包容的辩课文化建设,坚持开展“磨课、上课、辩课”三位一体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反复磨课,以课为例演绎课堂精品,归结课后思辨,备课组分头进行主题式辩课,从而激发了教师们鲜活的思想,展示了教师们智慧的结晶。
跳出具体的做法,本人觉得,提升创造力,目前可从三个层面去运作:开展“核心素养下的个性课堂”之类的专题优课评选和展示,让一批成熟的教师先脱颖而出;指导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学科教研创新提供样本;开展校际学校内涵式发展专题经验交流,特别是挖掘和推介校本教研在打造教学品牌方面的經验。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教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