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注射剂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7-28张倩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前景分析不良反应

张倩

摘 要:中药注射剂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中药注射剂在临床运用日益广泛,但有关其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也不断增多。中药制剂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质量控制以及发展前景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质量控制;前景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注入人体的制剂。中药注射剂这一我国独有的,具有卓著疗效的药品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中药注射剂较传统中药各类剂型的凸显的优势有作用快、给药方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广大临床医药师给予较高的评价[1]。

1.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1.1 ADR事件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显现。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主要有以下特点: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不可预知性;种类的不确定性;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为突出[2]。

1.2 引发ADR的原因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药物性质与工业生产: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即使是单味药制剂,其成分也较为复杂,多为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增加了ADR发生的概率[3]。中药注射剂现在普遍存在基础研究薄弱、提取工艺不成熟[4],部分制剂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控制难,杂质含量大,且药物在运输或储存中又可能产生新的杂质。杂质一旦输入人体就会通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当该患者再次接触这类中成药就发生变态反应,导致 ADR发生[5]。

(2)患者身体状态:ADR的发生还与患者性别、年龄、特殊生理时期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3)不合理使用: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超剂量或常规大剂量使用,溶媒使用不符合要求,以及合并用药不合理等情况都可引起ADR的发生。

1.3 ADR的应对措施

为减少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在使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辨证施药;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加强用药监护,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2.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中药注射剂ADR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中药注射剂品种日益增多,使用范围愈加广泛,使得社会对其也高度重视。由于中药材原料品种、产地、成分本身的复杂性,中药注射剂的组分、剂量的特殊性及制备工艺、分析技术的限制等原因,近年来在临床用药中发现中药注射剂灭菌后或在贮存过程中产生色泽变深、浑浊、沉淀、乳光、澄明度降低,甚至降低药物疗效、影响临床使用等现象[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其质量控制方面也有所发展与提高。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等方法及各种方法的联用也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研究中。

3.中药注射剂的前景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其既保留了中医药特色,又具有西药注射剂起效快等特点,改变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药物可直接进入人体组织、血液或器官内,吸收快、作用迅速,便于临床应用,尤其对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更为有利。由于注射剂不经过胃肠道,故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因此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克服了中药传统制剂起改变了效慢、生物利用度低和剂量不准确的缺点,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在心脑血管、抗肿瘤、清熱解毒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运用。

随着基础药理、药物分析以及相关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与突破,中药注射剂有“中药现代化之光”之称。中药注射剂对于中药产业走入国际化十分有利,将成为我国制药产业开辟国际市场的优势项目。但中药注射剂也有诸多问题,如质量较难控制,澄明度、稳定性、疗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等。为使中药注射剂更好地发展,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药物在临床使用后进行再评价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要建立适合中药注射剂特点的评价体系,即建立符合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质量可控性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从而根本上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发展问题。

中药注射剂为很多中药品种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有着其他剂型无可比拟的优点,可以通过皮内、皮下、肌肉、穴位、静脉等部位注射给药,其前景依然看好。中药注射剂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适用于不宜口服或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满足了临床尤其是危急重症治疗的要求。

目前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多指标定量测定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2)基于多指标定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3)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4)基于谱效关系的质量控制;(5)基于质量标志物的质量控制。

中药注射剂结合了中药与注射剂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上运用广泛,尤其是急重症的治疗,如在肿瘤治疗等。但由于是新剂型,没有中医相关经验指导,也出现诸多问题,如不良反应多且质量难以控制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中药注射剂重视度的提高,中药注射剂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有望解决的。中药注射剂也有助于中药走向国际化,具有宽广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韩爱娜,安彩红,杨莹. 我院 2012 - 2014 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165 - 166.

[2] 刘丽利.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

[3] 徐厚明,倪俊杰. 225 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1):2012 - 2015.

[4] 殷生楠,李智勤.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2):171 - 172.

[5]张晓敏,侯聪聪,崔蕾,等. 63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9):754 - 755.

[6] 范碧亭.中药药剂学 [M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9~ 270,630 ~ 43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猜你喜欢

中药注射剂前景分析不良反应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17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变更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海外代购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前景分析
基于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VR(虚拟)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