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勋伯格《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特征

2018-07-28申明鹤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申明鹤

摘 要:研究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音乐作品,十二音序列代表作之一的《钢琴协奏曲》不可或缺,本文从标题音乐属性、传统传承属性以及十二音序手法三方面去分析它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勋伯格;钢琴协奏曲;艺术特征

新古典主义音乐,曾是20年代初至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流派,阿诺德·勋伯格则是其中代表人物,其创作了大量富有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包括《月迷彼埃罗》、《五首管弦乐小品》、《幸运的手》、《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摩西与亚伦》等等。

创作初期,阿诺德·勋伯格只是纯粹模仿19世纪末德奥浪漫派作曲家的风格,随着后期创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积极的探索,最终自成一派,强调音乐中的表现主义风格,并开创了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被音乐界称成无调音乐。事实上,在阿诺德·勋伯格看来,在现有的大小调体系的常规限制中,很难创作出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所以其抛弃音乐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音体系。

作为十二音序列代表作品,《钢琴协奏曲》集十二音序列技巧與传统调性手法于一体,具有标题音乐属性、传统传承属性以及十二音序手法。本文就《钢琴协奏曲》分析其多元化艺术特征。

首先,表现为标题音乐属性。所谓标题音乐,是将音乐与绘画、戏剧、文学等艺术门类相糅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音乐形式。表现方式有:音乐作品取材于绘画、戏剧、文学等艺术领域,此外,作品内容反映现实问题。

《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942年,1944年在纽约首演。某种程度上,该作品具有明显的标题音乐属性,具体表现为绘画主义运用,而绘画艺术非常强调精神世界。阿诺德·勋伯格认为,艺术不应只局限于“描写”和“象征”,要大胆表现内心的精神世界,让艺术不再停留于客观事物描写,而是积极表现事物所呈现的内在姿态,也就是注重将精神世界与现实中诸如恐惧、绝望、悲惨等各种情感形态充分结合。阿诺德·勋伯格将自己的文字融入了该音乐中:生活是如此安逸/仇恨突然间爆发/严重的局面就此形成/但是生活还得继续。这不仅表现为音乐与文学的高度融合,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残暴的仇恨,以及对身处该背景下犹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无疑,这些因素使得该作品具有明显的标题音乐属性。

其次,表现为传统传承属性。无疑,阿诺德·勋伯格的创作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但其始终把这种创造力归功于对古典体系的不断传承,其认为创造力的前提需要符合古典意念形式,方能与外界达成有效的统一和默契。

在《钢琴协奏曲》中,对传统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节奏的传统性,如开始部分,以旋律加伴奏方式呈现,音符中慢三拍子形成的规矩节奏使得作品拥有传统的风格属性。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以序列作为主要旋律。作品中,序列的逆行、倒影以及原形,在表现主题旋律的同时,使得相互间的结缘性序列构成了对比性材料,从而形成连续有效叙述,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彰显了序列作为主题旋律的明显特征和作用:如序列派生作品各乐章主题及次要元素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序列纵横、片断分割为多声部对位旋律或旋律加伴奏织体而达成;如通过序列的相同段分,凭借节奏的不同从而形成前后两个部分对比性的风格。还有不同的段分形式,结合多变的节奏和织体等要素,更加容易形成材料多样化的特征。事实上,该作品主题或次要材料的表现方式,都依赖于序列实现,这种由序列支撑,呈现序列结构、节奏变化、稳定织体的手法,无不体现了对传统音乐手法的有力传承。

再次,表现为十二音序手法。阿诺德·勋伯格的后期写作,主要追求音乐的无调性。其认为,由于古典意念,以及现有大小调体系的框架限制,很难创作出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音乐作品,最终其抛弃了音乐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音体系,这就出现了首创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手法。

在《钢琴协奏曲》中,O与I。的相互结合是十二音序列最显著的特征。不相吻合的六音片断(如O的前六音与I。的后六音)之间高音部分内容相同而次序相异,而相互吻合的六音片断(如相互的1-6音)之间则形成了无重复的十二个音,很明显这更有利于两者之间的纵向结合。阿诺德·勋伯格用十二音序列写作的典型手法经常使用像O与I。的这种“结缘式”的序列配对方式,这些作品都具有个性化和广泛性的特征,尤其是后期创作的一些作品。此外,虽然序列整体上处于无调性状态,但除却两个六音片断之间的三全音音程外,序列音之间普遍为大小三度和纯四(五)度关系,而各音组之间甚至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调性暗示,如基本序列O的1-4音(6E或6B大调),3-6音(C或F大调),7-9音(5D、6G或6C大调),10-12音(G、C或D大调)等,为旋律、和声形态乃至整个作品的基调在与传统的联系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1]

新古典主义音乐,信奉音乐创作应该站在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主张回归“古典”,让音乐的纯粹性充分再现出来。此外,作曲家更应该摆脱主观性和控制好一些不加约束的情感因素,以冷静的、理智的客观性适度表达情感和传承古典,并用现代技法加以创作表现。

阿诺德·勋伯格作为新古典音乐代表性人物,在他晚期(1923年以后)的创作中,注重一定程度上的古典传承,但更热衷于在无调中创造音乐的生命力,主要通过半音阶的12个音自由组成音列,用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4种手法表现全新的音乐。《钢琴协奏曲》即是重要的代表作品。

《钢琴协奏曲》将古典手法与十二音技法融于一体,大胆突破传统调性的限制,让十二音序列手法将音乐的无调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作品具有典型的标题音乐属性、传统传承属性以及十二音序手法三大艺术特征,使得作品本身集多变节奏、变幻旋律、古怪配器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从而成为阿诺德·勋伯格审视、批判现实世界中的十二音序列代表性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文平.怀念调性——勋伯格《钢琴协奏曲》Op.42创作特点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以《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小议声乐套曲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对话凡高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